摘自:
http://www.guoxue.com/art/ss000/xls.htm
百孔千疮的《道德经浅释》获奖立项
2004年6月10日的科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学术研究有行规》的报道,港台学者王煜、陈鼓应批评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熊良山在对《道德经》牵强附会、望文生义解释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从揭露出来的情况看,机械专业出身的熊良山,连起码的传统文化常识都不具备,其《道德经浅释》〔1〕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毫无学术规范可言。比如:
“善建者不拔”——解释为“搞建筑的人,其建筑不容易损坏”(第21页);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解释为“这样即使百姓受重刑而死,也不愿离去”(第31页);
“如享太牢”——解释为“(心里)实际像坐大牢一样的痛苦”(第48页);
“我愚人之心也哉”——解释为“用我的愚昧去满足人民的心愿”(第49页);
“无为而无不为”——解释为“开始什么都不会,炼到后来什么都会”(第54页);
“自伐者无功”——解释为“自己砍伐的没有功”(第176页);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解释为“掌权的闷闷不乐,人民喝得酩酊大醉”(第207页);
“复归于婴儿”——解释为“归根结底是传宗接代”(第284页);
“为天下谷”——解释为“这就是天下的稻谷”(第285页);
“智慧出,有大伪”——解释成“知识太突出,大家都虚伪”(第367页);等等。
甚至不认识“氾(泛)滥”的“氾”字,把原文“大道氾(泛)兮,其可左右”删去“左右”二字,然后释为:“大道如汜水一样长流可以吗?”〔2〕总共才五千余字的《道德经》,据“专家粗略统计”,熊良山的错误解释竟多达三百余处。王煜教授撰文《百孔千疮的〈道德经浅释〉》〔3〕,对其错谬逐一批驳。陈鼓应教授严肃指出:“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样讲《道德经》实际上是对学生的误导,并把不良学风带给学生”。〔4〕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这一“百孔千疮”的胡编乱造,不仅“已经成为华中科大对学生感染最深、最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程”,1996年以来“共有8000多名学生选修”,〔5〕而且还荣获200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文科类),并被列为湖北省教育厅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批项目,《道德经浅释》还成为华中科技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第一批立项教材。〔6〕为此,2004年3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还成立了“道德经研究中心”,由熊良山任主任。〔7〕
从5月开始,中央与地方多家主流媒体以“《道德经》进入大学课堂一片叫好”〔8〕“背靠五千年培育民族精神”〔9〕“人文之光照耀科学摇篮”〔10〕等为标题,对该课程予以大力表彰宣传。例如,5月10日的光明日报就盛赞其是“素质教育好形式”,并借用华中科技大学校评委会之口,称其“开辟了一条利用文化经典《道德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在全国高校推广的价值”。〔11〕
特别要提到的是,科学时报记者调查此事时,为《道德经浅释》作序的杨叔子院士也不得不承认,熊良山“如果这样搞的话,‘糟蹋’了老子”,并明确表态,要向学校宣传部交代,尽量不要让他到外校讲课,以免引起学术上的混乱。〔12〕但不久之后的6月9日,熊良山仍在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作了题为《老子智慧与大学生成功之道》的“学术报告”,熊还被该学院网站报道誉为“中国《道德经》第一人”。〔13〕6月16日,熊良山与其师孙享林等还到北京市顺义区民政局演讲,孙作了《老子智慧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报告。〔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