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离菲尔茨牛皮奖最近的中国人:田刚
送交者: mathfun1 2005年10月30日21:51:35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离菲尔茨牛皮奖最近的中国人:田刚

丘田之争,好几天了,很热闹麽。最近看了几篇关于田刚的先进事迹报道,有点疑
问,提出来和数学家们探讨一哈。

1.本人不搞数学,所以不知道在国际数学家大会的“1小时大会报告”有多牛皮。
但我知道,如果一个国际会议在中国开的话,东道国通常会得些议程上的好处。比
如国际遗传大会在北京召开时,某些国内一流国际三流的遗传学家们,就收到了特
殊的报告邀请和礼遇,特别是你又是负责大会组织工作的人员,近水楼台先得月的
事情也很平常。所以有谁要洋洋得意地告诉我他在某某国际大会上发言,如果我知
道这大会是在中国召开的话,我一般会给他打个半折。若在国外,如果分会主持人
又是他的哥们,导师或导师的狐朋狗友,我也要打个半折。第24届国际数学家在中
国召开,田刚是中方主持人之一,做为数学界的青年领袖,在北京的讲台上讲一个
小时,比他以前在大会上讲的多出15分钟,看似一个小时,打个半折,其实也就30
分钟,比他1988年的国际大会还少了15分钟,至于要“几代中国数学家奋斗了整整
一个世纪”么?

2. 田刚一个经常让人津津乐道的感人事迹就是还保留着中国国藉。这个中国国籍
好象也不是什么好玩艺,因为给他在国外旅行添了很多麻烦,但他还是保留了。这
一点我有点不明白,一个中国人,当年北大保送出国留学,学成多年不归,仅仅保
持着中国国籍护照,也成了好人好事拿来忽悠老百姓。田刚如果真如此爱国的话,
最好的行动就是回国定居麽。回国定居了,别人还会这样搬着指头数你田刚工作的
月份麽?我看田刚有十万个理由应该回国定居。限于篇幅,这里就随便讲几个。首
先,数学不象其他行当,要几百万的仪器才能开工,搞的很多爱国科学家想回国而
不成。搞数学一个办公室一台电脑几张纸,就可以挂世界某某中心的牌了吧?其次
,国外很多爱国科学家,感到自己本事还不够硬,或者国内没路子,而留在国外或
继续苦练或蹉跎岁月苟且偷生,也好理解。而田刚,已是领袖人物,不知道他前面
还有什么山头留在国外才更好攀登。而回国呢,将来入党提干,又岂会止步于一个
小小的政协委员?再说,北大这块山头已被田刚攻下,回国后那种身为人上人“一
览众山小”的感觉,又岂能让清华的杨振宁独享?!

3.田刚的恩师,利用媒体频频出招,不管如何,毕竟是光明正大的批评手段。北大
首先利用媒体宣传爱国的田刚,可惜这爱国的科学家,在批评面前,一点也不光明
正大,这很让我瞧不上。平时号称敢于跟世界高手过招的田刚,这会当了缩头乌龟
,而由一群喽罗上阵呐喊,实在是让我这看客失望。就算田大牌,面对自己恩师的
指责,出来申明一下你没多拿北大一个大洋,申明一下自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干卿何事,会有多难?难怪李敖说北大孬了。田说,不论走到那里,自己都代表
中国。拜托您了,别代表中国,中国人民什么时候委托您了?您代表北大官府我没
意见。


参考资料:

离菲尔茨奖最近的中国人——北大学子田刚

原文标题:中国数学家田刚:勇攀高峰永不止步

国际数学家大会的“1小时大会报告”,反映了当今世界数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也是
数学家的一项极高荣誉。

100年前,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同一讲坛上发表的题为“数学问题”的著名演讲,
至今仍是世界数学前进的重要航标。

为了登上这个约1米高的大会讲坛,几代中国数学家奋斗了整整一个世纪。

2002年8月21日上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重头
戏——“1小时大会报告”正式拉开帷幕。

11时15分,一位身着暗红色T恤的年轻中国学者迈着坚定、自信的步伐走上讲台,会
场内4000多双眼睛迅速向他聚焦。他就是田刚,今年43岁,中国数学界最年轻的院
士,世界微分几何领域公认的青年领袖。

作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田刚今天向世界展示的不仅仅是数学研究的最新
成果,更是中国走向世界数学强国的信念。

立志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经过20多年沿着崎岖山路的艰难跋涉,田刚登上了世界数学研究高山的巅峰——解
决了几何及数学物理中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微分几何新的研究领域,并因此获
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1994年度沃特曼奖和美国数学会1996年度维布伦奖。

“梅花香自苦寒来”,虽然从小对数学有兴趣,而且很有天赋,但是田刚的成就并
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1980年还在南京大学读大三的他就瞄准了一个世界难题 ——
凯勒-爱因斯坦度量问题。一开始,他凭着初生牛犊的那股冲劲儿直逼问题的难点,
不料,因为忽略了一个限制条件,所有努力一下子前功尽弃。

这时候,进,没有方向;退,心有不甘——他的思绪仿佛陷进了望不到头的大迷宫
。挫折感、失落感、寂寞感纠集着向他袭来。一年,两年,三年……刚强坚毅的个
性支撑着他“咬定青山不放松”;经过整整17年的反复磨砺,随着知识的积累、眼
界的开阔,解题的思路也越来越活跃,终于在1997年彻底解决了凯勒-爱因斯坦度量
的复曲面情形,还发现了它与几何稳定性的紧密联系。由他独立完成的一篇长达37
页的论文,发表在国际数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刊物《数学发明》上,在国际数学界引
起震动。

一时间,“Tian,Gang”(田刚)频频见诸国际重要数学会议特邀报告人名单。1998
年和今年连续两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分别邀请他作“45分钟分组报告”、“1小时大会
报告”,这在国际数学界也是不多见的,充分说明他在微分几何等当前最为活跃的
数学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除了钻研数学,登山是田刚的最爱,他经常要挤出时间爬山,20多年来从未中断。
南京钟山、北京香山、波士顿附近的白山,都留下了他攀登的足迹。

“我爬山有一个特点,就是决不走回头路。”他把登山当作磨练意志的途径,“前
面再艰难、再险峻,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正是凭着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田刚
接连攻克了克拉比猜想、阿诺德猜想等难题,为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研究开辟了
新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田刚科学研究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不懈追求的
人生境界。

治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宋]晏殊《蝶恋花》

南大——北大——哈佛,三点贯穿一线,记录着田刚的求学历程。也正是这三次果
断的位移,将他一步一步地引向数学王国的美妙殿堂。

1982年1月,田刚从南大数学系毕业了,父母、老师都希望他留在南大继续深造。田
刚则想看看外面更广阔的天空,他说:好男儿当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离不开家庭
怎么成得了大器?儿子的决心打动了双亲,田刚平生第一次离开父母身边,来到书
香浓郁、名师荟萃的北大数学系,吮吸知识的甘露。在张恭庆老师的指导下,他完
成了一篇高质量的硕士论文,并在当时国内最主要的学术刊物《科学通报》上发表

要提高我国的数学研究水平,必须瞄准国际数学前沿,要敢于跟世界级大师过招。
1984年他由北大保送去美国留学,便毫不犹豫地投到丘成桐教授门下。随后4 年,
田刚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自勉,全身心地投入数学研究的浩瀚海洋。玉汝
于成,1985年至1991年,他出色地完成了丘成桐的6个高难度课题。

离开哈佛以后,田刚到过多所美国顶级数学研究机构,像纽约大学柯朗研究所、普
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通过与高手的对
话,田刚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除了原先的微分几何,他还把研究领域拓展到代数
几何、数学物理,并相继完成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正式确立了自己在当今世界数
学研究中的地位。

报国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田刚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在他位于波士顿的家里,还赫然摆放着一套装帧精美的《
二十四史》。

数学问题想久了,读读唐诗宋词、翻翻古典名著,可以消除疲劳。这是他的习惯,
也是他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

“作为中国公民,为国家的数学发展做点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到夏季,他
总要挤出时间回国讲学、指导学生,整整12年,从未间断。为了准备这次国际数学
家大会,他更将在国内工作的时间延长到了4个月。

田刚回来并不是为了作秀,而是埋头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做实事。

——1998年,他向北大提议创办“特别数学讲座”,组织一批高水平的留美中国数
学家回国讲学,把世界数学最前沿信息介绍给国内的莘莘学子。倡议得到了校领导
的支持,田刚便自告奋勇当起了“组织部长”,他取消了其他的出访安排,亲自联
系、落实讲课者,认真审定每一项课程计划。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准备,首期 “特
数”讲座于当年12月正式开办。由于田刚的感召力,4位海外数学家与他一起放弃圣
诞节休假,飞赴北大加班。从全国各高校挑选出来的400多名研究生,不出国门便与
世界一流数学家有了一次“亲密接触”。目前,这一讲座已连续举办了5期,逐渐成
为我国培养高层次数学人才的一张王牌。

——1999年7月,田刚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一次评审会时,特别关注数学研究
后备力量的培养问题。虽然近几年我国中学生在国际“奥数”竞赛中屡获金牌,但
日后在数学研究有所建树的却凤毛麟角。他认为,数学研究不同于体育竞技,不能
光靠技巧,更多的应是对数学的兴趣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他建议借鉴前苏联举办数
学夏令营的做法,请数学家讲述有趣、有用的数学,拉近中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随后,他立刻与另一位北大“长江学者”林晓松一起,冒着40°C的高温连夜拟出了
方案。翌年夏令营开营,田刚还专门为中学生作了一场科普讲座,为了尽可能说得
浅显易懂,他亲自查找资料,反复推敲讲稿,直到满意为止。

他虽然长期旅居海外,但始终不变的是一颗赤诚的中国心。他经常跨国旅行,每次
入境美国都要重新签证,手续相当繁琐,但他宁可麻烦也不肯放弃自己的中国国籍
。他说:“我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中长大,此情此缘我无法割舍。”

2000年10月12日,田刚与陈省身等中外著名数学家受到江泽民主席的亲切会见。江
主席关于“力争将中国的数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推向世界前列,为中国今后的科技发
展奠定坚实雄厚的基础”的殷殷嘱托音犹在耳。

田刚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分量。明年他将在北大招收2名博士生,并要把更多精力放
在国内。

他说:无论身居何处,都要为中国数学发展竭尽全力;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代表中
国!

数学家田刚院士简历:

田刚教授是我校数学学院长江特聘教授,1958年生。1984年北京大学数学系硕士毕
业,198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现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教授。

田刚教授在几何分析领域有开创性的贡献,特别是对具有正的第一类陈省身示性类
的复流形上的Kahler-Einstein度量的存在性及其构造等问题的研究工作。

Kahler-Einstein基本问题是要确定复流形上存在Kahler度量的充分必要条件,要求
Kahler度量恰是流形上Ricci曲率的常数倍。其正负号由该流形第一类陈省身示性类
所决定。符号为负的情形已被Aubin和丘成桐分别独立解决,符号为零的情形(即第
一类陈省身示性类为零时)由丘成桐在解决著名的Calabi猜测中得以解决。由于上
述成果有广泛应用,因此人们热切希望在第一类陈省身示性类为正的情形也有所突
破。但是,直到田刚近期研究以前,这方面所知甚少所获甚微。田刚彻底解决了复
曲面上Kahler-Einstein度量的存在性问题。他的研究发现Kahler-Einstein度量存
在当且仅当其全纯变换群是可约的。后来田刚与丁伟岳合作发现Kahler-Einstein度
量不存在的主因,并且不涉及全纯向量场的存在性。在此之后他证明了Kahler-Ein
stein度量的存在性蕴含其超曲面在几何不变理论意义下是稳定的。丘成桐曾计划用
几何不变理论的语言来刻划具有 Kahler-Einstein度量的流形。田刚的工作是该计
划的实质性第一步。田刚还发明了一些Kahler-Einstein度量存在性的一般性判别准
则,他用这些判别准则来研究复射影空间上的复超曲面。

田刚还证明了一系列定理,是关于n维复流形上一列Kahler-Einstein度量在有界Ln
范数下的极限行为,并进一步对渐近局部欧氏的Kahler -Einstein流形进行了分类
。在另一方面,田刚与他人合作,在量子上同调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特别
是证明了量子上同调环是可交换的。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武大2004推研黑幕
2003: 为何“海归”大潮中“日归”者甚少?
2002: 林昭与弓琳——两个北大女生的对照
2002: 中华民族真正强盛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