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赞释 9 若实若不实,若妄若非妄,世间出世间,但有假言说 |
送交者: pifu01 2020年04月26日11:42:0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己二、如是承许者无法令其引入如来欢喜之道: 导向无有自性门,首屈一指为缘起, 若以彼名执自性,有何绝妙之方便, 引此众生而迈入,一切圣贤必经行, 无可比拟之津梁,踏上您喜之妙道? 导向无有自性门(指佛教的空性或无二法门),首屈一指是佛教的最究竟教义缘起。实际上,缘起和空性是不离不合的。如果有些人在听说缘起这个词后,把缘起执著为实有,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空性是另一种法,缘起法是有自性的,那在这个世界上,怎么还会有一种绝妙的方便方法,让这些众生迈入诸佛菩萨或无数大圣者们的必经之道——无可比拟的解脱津梁如来欢喜之道呢?也就是说,因为他们把缘起执著为实有,就没法将之引入这样的妙道。 其实,缘起法只是假说或假立。《华严经》里也讲:“若实若不实,若妄若非妄,世间出世间,但有假言说。”其意是说,实有的法、非实有的法,虚妄的法、非虚妄的法,世间法、出世间法,这些只是言说的假立。也就是说,在名言中可以承许,在胜义中一切都是没有的。可见,有实宗的行人心量都太狭窄了,因为他们只知道一部分,并没了知一切万法的本体皆为空性的道理。 所以,若执著缘起实有不空,就没办法获得解脱,或者说,就不能踏入如来欢喜之道——让一切众生证悟人法二无我的空性而获得真正的解脱。若很多有缘人通达空性、利益众生,真正的大乘上师、所有佛菩萨都会欢喜。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以钱财、地位等世间人欢喜之事来欢喜。所以,作为大乘佛弟子,唯有以证悟空性、利益众生才能让佛菩萨和真正具有法相的传承上师生起欢喜心。正如《华严经》中所说:“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故大家皆应以大悲菩提心让众生踏入缘起空性的妙道。 实在说,只要是因缘而生就绝对是空性,即空性跟缘起不离不合,这种道理还是比较深。所以,很多道友刚开始听中观没有感觉也是正常的。昨天我看到一些香港的佛友特别欢喜学《定解宝灯论》,他们在书中画了很多杠,学得还是很精进。但他们总觉得刚开始学缘起空性或空性法门没有感觉,看怎么办?当然,学空性并非读小学课本或看动画片,一看就一目了然。尤其前世与空性法门没有结上一定善缘,即生中听到空性就会觉得艰涩难懂。但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对缘起跟空性不离不合生起定解。 虽然刚开始不一定能产生这样的定解,但通过学习《缘起赞》,尤其在慢慢学习《中观四百论》、《入中论》、《中观根本慧论》(这几部中观论典都有汉文,也有讲解)后,逐渐就会对空性法门产生定解。那时你会知道:“啊!真的是,除了空性以外,再也没有更殊胜的道了。正如月称论师所说:‘出离龙猛论师道,更无寂灭正方便。’” 若我们对龙猛菩萨的空性道生起定解,了知真正的解脱道唯一是空性,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认真学习中观。不用老师或中观法师天天督促:你要看书,你要背书。有时间还会安住在空性的境界中。读小学、中学时,很多人都不听话,所以父母和老师非要强迫让你写作业、看书不可,而到自己有责任感或成就感时,就非常愿意学习。就像这样,若对空性法门生起定解,你会觉得对你来讲一切世俗法都没有意义,唯一修学缘起空性法门才是最好的享受。 己三、宣说如是承许自相矛盾之理: 自性无改无观待,缘起观待亦有改, 此二如何于一事,互不相违而并存? 自性不随因缘改变且不观待任何法,缘起观待他法且随因缘改变,这两者一个是不观待、一个是要观待,一个是无改、一个是有改,一个是无自性、一个是有自性,那它们在瓶子、柱子等任何一个事物上,怎么能互不相违地并存呢?很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实宗为主的很多人认为:缘起法的显现是不空的,显现以外有一种空性。这样的说法绝对不可能成立,因为瓶子等任何一法都是观待、有改之法,所以绝对是空性。如果不懂这样的缘起性空之理,就没有懂得中观论典,也不可能有真实的修学之心。但他们面对中观论典时,往往像马鸣菩萨在《大宗地玄文本论》中所说的一样:“虽得甚深论,其愚痴极故,不觉出世宝,无有学习心。” 正因为不学习,有些有实宗和外道宗就自相矛盾地认为:显现绝对不空,空性绝对不是显现。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一切万法不可能不观待因缘。《弥勒菩萨所问经论》里也讲:“诸法因缘生,彼法无实体。”其意是说,诸法都是因缘生,所以不会有实体。《华严经》里也有相似的教证:“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意思是,诸法的法性本来没有产生,但却示现有产生。可见,示现产生和无生并不矛盾。但很多凡夫人都认为生和无生自相矛盾,其实这只是自己的错误观念所致。 所以,凡夫人千万不要对自己太有信心了。以前讲过,我们的所见所闻全是迷乱、错误的,并不是真实的实相。我们认为这是很干净的东西,其实是不干净的;我们认为我和我所存在,其实并不存在。我们认为:去年的河和今年的河是一条河,所以它是常有的;今年这个人比去年还年轻,因为他比去年好看得多……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还有人认为:因果也不存在,前世后世也不存在,在虚妄中这些是更严重的错误。所以凡夫人的思想并不可靠。 戊三(以此建立空性断除增损之见)分二:一、佛说缘起如幻之理;二、佛说缘起则无机可乘。 己一、佛说缘起如幻之理: 凡是依缘所生法,自性本来无行相, 然而显现为彼者,故说此等皆如幻。 凡是众生面前显现的,或依靠因缘产生的,这样的法绝对不会有自性,或者说其行相并不存在;然而在众生前它却无欺显现,实际上这就是如幻如梦,很多经论里面都这样比喻过。 《佛说如幻三昧经》里讲:……有五百位修行人通过修行获得了宿命通,他们知道自己前世造过杀父、杀母等极重罪业,心里特别执著,认为自己造的业太严重了,就没获得法忍。这个时候,文殊菩萨拿着一把宝剑准备杀佛,他们特别害怕地想:我们特别悔恨自己以前造的罪业,现在文殊菩萨又开始造这么严重的罪业了。这时佛陀说:文殊不要这样。当时众菩萨说:你也不存在,我也不存在,众比丘也不存在,罪业的本体也如幻、如梦、如阳焰一样不成立,一切诸法皆无有自性。这五百位修行人当即就通达了无有自性的法忍,很多比丘都远尘离垢,获得法眼净。 《中观四百论》里也讲:“诸法如火轮,变化梦幻事,水月彗星响,阳焰及浮云。”其意是说,一切因缘生的法,全部与梦、幻、阳焰、彗星等一样显而无自性。《金刚经》中亦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对佛陀所讲的断除一切分别网的幻化道理,如果我们真正去想就会明白:因缘所生的法全部都是幻化,没有一个真实。但不知道友们想过没有?我希望很多佛友不要仅仅是听听课,或一边打瞌睡一边迷迷糊糊地听,下课后就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应该每一堂课都要对佛陀所说的甚深缘起道理生起定解。比如诸法如幻,自己要去观察到底是不是如幻。至少也要坚信,佛陀已经以特别殊胜的智慧作了抉择,里面肯定有甚深的意义。 实在说,佛陀的智慧并不是我们现在的人所能了知的。大家都清楚,印度的法称论师和陈那论师等是怎么赞叹佛陀的。我是这样想的: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佛陀以外,最伟大的就是二胜六庄严,他们的智慧无比崇高,如果他们还在,任何一位智者和科学家都没办法与他们辩论,但他们都要礼赞佛陀,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佛陀生起信心。 法称论师在《释量论》的顶礼句中,把佛陀所有威德和功德集聚起来作了赞颂,他说:“敬礼于具足,除灭分别网,甚深广大身,遍放普贤光。”这个对释迦牟尼佛赞叹、顶礼的偈颂,讲了佛陀三个方面的特点:能遣除一切众生分别迷乱的网,具足甚深广大的报化身,遍放普贤光,对整个世界的众生发出大悲。也就是说,佛陀既有智慧又有悲心,还有能力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20年前,上师如意宝也经常引用这个教证来赞颂佛陀。所以,大家皆应对大慈大悲的佛陀产生无比的信心。 当然,这种信心并不是好奇心。现在有些人经常说:我好喜欢您啊!我很欢喜这部论典哪!一问为什么,就说: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前生的因缘吧!如果我们被佛陀最广大的智慧、最甚深的教言所吸引或震撼,就会产生无法言说的成就感和欢喜心——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这么一位无与伦比的大智者,我能遇到他的教法,确实很荣幸!若能如此,在佛教的行列中永远也不会退转,可以称为不退转菩萨。 现在有些上师稍微给弟子讲一点窍诀就授记说:你已成为不退转菩萨。不知有没有那么简单。如果我们通过闻思生起定解,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当中,都不会从佛教的教理里面退转。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宣说真理者就是佛陀,他的真理能让我们今生来世都获得快乐。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心态:不但我希求快乐,所有人类乃至包括旁生界在内的众生都愿意离苦得乐,所以佛教的精神对整个世界来讲特别珍贵;那就可以将佛法向全世界推广或弘扬。否则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特别小的圈子里:我是学藏传佛教的、我是学净土宗的、我是学禅宗的,我谁都不排斥,但我也不学其他宗派;甚至还劝其他人:不要学,不要学。没有必要这样,应该具有特别开放的心态。因为,佛陀无比的智慧和悲心谁都可以接受,只不过上师们的传承和教言的方便法不同而已,而且所有宗派都是圆融无违的,所以应该融会贯通,没有必要取此舍彼。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9: | 760、将爱心拥在一起;广义相对论(十 | |
2018: | 431星座与您的生命档次 | |
2018: | 海内外博士·项目对接会 | |
2017: | 彭运生谈艺录(17) | |
2017: | 《AHLS通讯》第5期:学术会长李晓红教授 | |
2016: | 各位大哲学家,能回答这个小问题吗 | |
2016: | 戚本禹:毛泽东命汪东兴暗杀田家英? | |
2015: | 中国“感性文化”的特点(1):国人的“ | |
2015: | D.QU著:中国古典格律诗词之五言绝句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