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先生去世,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理工男”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伤感。我1966年小学毕业,1978年考进大学,以后得到博士学位。。。除了自己努力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良好完整的小学教育,使我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身为英语老师的母亲,每星期回家一次,总会给我带一大包科普读物。她无法给我数理化方面直接的帮助,但由于职业关系,她比大部分父母亲更懂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968年去世的语文老师父亲,使我具备了一些初步的写作能力。患有色盲的染料涂料工程师舅舅,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侧门。至于《十万个为什么》的重要性,我就很难用文字来表达了,对于77,78级的(理科)学子们,它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圣经》。
叶先生的名字,小时侯在各种书刊杂志随时可见。现在要我回忆50多年前叶先生的著作,已经不大可能了。但是对于《十万个为什么》,还是有着一些记忆。这儿所有的记忆,都是关于文革前的版本的。
生物不是我的兴趣所在,但是它的封面,给我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记忆。它把人的内部结构(消化系统?)画成了一座别致的花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美丽的风景,又不失科学的严谨。嘴巴,食道,胃。。。只要花点功夫,你都可以在“花园”中找到。77,78级大学生中学生物的朋友,一定比我有更深的体会。
我对地质的兴趣其实也一般,但(对我来说)地质分册的内容相当引人入胜,所以我看了不止一遍。它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叙述杭州飞来峰。某一高僧来到飞来峰前,一口咬定这是印度“飞来”的。陪同人员不相信,高僧说,山中有一猿猴,我来叫它出来。一声招呼,果然有一猴子从山里跳出来。故事管故事,书中用地质学上的事实,说明“飞来峰”是本地“土著”,而不是外来“移民”。书中介绍了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洞穴,其中包括了美国的猛犸洞。我在辛辛那提大学念研究生时,听人说附近(其实开车4小时)有一个洞穴,非常有名。一问英文名字,“Mammoth Cave”,二十年多前的记忆告诉我,这就是猛犸洞,世界上最长的地下洞穴。我向大家介绍了我的所知,一位“有车阶级”被我打动,决定前往参观,我就全程陪同。进入洞穴后,导游再三强调,这个世界第一“长”洞,其实没人知道它的总长度,数字在一直更新。他随便指着路旁一个直径大约一米的洞穴,说有人进去过,长度大约10英里。记忆中的另一名胜是希腊附近的某一海域。海水之中,居然有一块直径几十米的海域,里面是淡水。许多轮船不用靠岸,就可以在这儿补充“免费”淡水。原来这是巴尔干半岛的喀斯特地形所至。
我是学物理的,说来惭愧,物理分册的内容基本都忘了。记忆较深的是法国国旗(三色旗),因为他叙述的方式简直就是“故事会”。法国国旗是垂直的蓝白红三条色带,可是三条色带的宽度居然不相等,为30:33:37,这未免也太不严肃了(书中原文大意如此)。我作为一个色盲,对颜色从来不感兴趣,但这段开场白,还是把我给吸引住了,以至这么多年都没忘记。原来由于颜色的波长,人们眼睛感觉的宽度和实际宽度是不一致的。开始法国国旗确实是等宽的,但人们老是抱怨说不等,最后通过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等的跨学科合作,确定这样的比例,会给人的眼睛“相等”的错觉。
数学分册是我的最爱,但有些精彩故事专业性稍强,成人不宜,只能割爱,请叶老师原谅。正多边形的尺规作图是一个著名的数学问题,数学王子高斯在1796年做出了正17边形,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个故事周围的许多数学博士都是知道的。高斯对数学的贡献不计其数,故称“王子”。但是他逝世后,人们决定用一块正17边形的大理石建造他的墓座。,故事的这一部分,知道的人就很少了,我是从《十万个为什么》知道的,过了50年还是记忆尤新。
流水账一本,条理稍嫌混乱,请叶老师在天之灵不要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