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利己都归仁
一些儒生误读“三无私”之圣言,否定自私心、利己性的根本性。殊不知,利己和利他,相反相成,同归于仁。比较而言,利己性更为根本。
有子说:“孝悌者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东海曰,利己也者,其利他之本欤?一个人不能利己,又焉能真正利他?纵然利他,也会逐渐丧失利他的内驱力。
不仅此也,人不利他,尚可苟活;人不利己,没有私心,那就丧失了生存和延续的内驱力。没有食欲则肉体无法生存,没有色欲则生命无法延续。人不利己,天诛地灭,此之谓也。当然,毫无私欲毫不利己的人,只是理论上的存在。不仅人类,只要是生命,都不可能毫无利己之心。
利他和利己,发于公心和私心。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著有《自私的基因》一书。该书认为基因的基本特性就是自私。在“利己”与“利他”两种可选的策略中,哪一种能使更多的基因生存和复制,生物就会选择哪一种策略。
道金斯这个观点不无道理,唯须说明,对于良知来说,利他性也是一种本性的作用,与利己性一样源于良知的勃勃不容已,并非策略。
儒家有“杨近墨远”说。杨墨都错,都背离儒家中道,但相对而言,利己主义的杨朱离儒家较近,利他主义的墨学离儒家更远,错误更严重。
利己利他都是本性的作用,都不能主义化本位化,同时利己更加根本。故黄宗羲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明夷待访录·原君》)厓山遗民说:“私也是善,而且早于公,是善之源。”
注意,孔子“自立自达”的立己和“古之学者为己”的为己,都属于利己的范畴。比起物质性利己来,道德性利己是更加根本的利己。也唯有道德性利己,才能将利己与利他、私心与公心相反相成地完全统一起来。
欲有可欲不可欲和正邪善恶之别。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个欲是道德性之欲,是可欲的,善的。可欲之谓善,此之谓也。情欲物欲七情六欲,只要发而中节,也是可欲的善欲。2020-12-10
首发于东海儒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