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景路:菊花在日本的变迁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艳羡陶翁“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的同时,旅居扶桑,时至菊花季,联想到菊花在日本人眼里、心中那沉甸甸的份量,不觉对1300年前已经传入日本的菊花变迁颇有感慨。
菊花传入日本是在奈良时代,恰好与大和尚鉴真登陆日本时期相吻合,就有点怀疑是否是鉴真与遣唐使们合谋把菊花作为药草倒腾到了日本。怀疑自然要有根据,赴日之前,鉴真已是著名医学家,而据日本史料记载,大和尚赴日时,随船还带去了各种香草药物,所以没准儿就有那陶翁所采之菊隐在甲板下的船舱里……
菊花在中国已有3000余年栽培史,最初虽作为药草存在,但发展到两晋、唐宋时期,咏菊、赏菊已成为了文人骚客、宫廷臣工们彰显风雅的代名词,经历代演绎,历史的沉淀还赋予了菊花长寿、吉祥的象征意义。随着菊花传入日本,其风雅逸事吉祥寓意也就都一并随船东渡了。近水楼台先得“菊”,行事唯大唐项背的奈良宫廷自然也就先风雅起来了。至平安时时期,每年的旧历九月,平安王朝干脆就称其为菊月了,以“重阳节”、“菊花节”为背景,用“菊花杯”盛“菊花酒”,设“菊花宴”来驱除邪气,祈祷长寿吉祥。到了镰仓时代,据说后鸟羽上皇简直爱煞了菊花,干脆以菊花图纹为底,制菊花印以为自己专用。接下来的天皇们也都循例把这枚菊花印一代代传承下来,并最终形成了以“十六瓣八重表菊”的菊花纹为皇室家徽而一传至今。
至于为什么定皇室家徽为十六瓣菊纹,虽然有取当时天皇在位刚好十六年等说法传世,但毕竟史无定说,不过取其共八层十六瓣花瓣向外层层绽放以示皇家权威和象征皇权辐射整个列岛之意倒是显而易见的。“十六八重表菊”作为天皇家徽使用至明治初年,老王八背小王八——上面又有新龟腚(规定),规定亲王等皇族家徽一律禁止使用十六瓣菊纹,亲王们的家徽也被定为“十四一重里菊”图样,即“十四瓣只有一层且向里窝着的菊花图案”,是龙你也得给我盘着、是虎你也得给我卧着,其警示之意就犹如司马昭之心了。不过,虽然窝着点,但与非皇族干脆就被禁止使用菊花图案作为家徽来相比,已是相当不错了。
明治大步西跨,进步也就快,到了明治中期,一部分神社寺院的神殿、佛堂已经被允许可以用菊花花纹做装饰用了。“鬼子进村”时代,做为宣扬忠君爱国思想的一环,日本军队的枪炮、军旗以及军舰都被刻上了金色的菊花图案以鞭策日本大兵们更加为天皇卖命、尽忠。即使今天,日本的驻外使领馆的大门上,因日本没国徽也都以皇室家徽来替代;日本人的护照表页也是以十六菊图案为标记,乍一看似皇室家徽,细看却觉菊瓣儿不够繁茂,原来却是只有“一重”菊纹,也是,普通日本人怎可拥有皇室专属家徽,那不是要造反的节奏么;日本的50元日币背面也是一个菊花图案,给人的感觉拥有了50日币就似乎拥有了一个小菊花家徽般,那可是沾了点皇气哦!在日本购物,少一日元绝对不会卖给你,从中就即透射出了日本人的教条、守规,却也颇似含有“菊纹”不可欺之意。
菊人形,是一种以人形骨架遍插菊花及花叶制成的人形菊花,据说江户时代的艺人就已经尝试以菊花制成菊花状头饰登台表演了。至战前战后,东京两国囯技馆及大阪枚方的菊人形展已经相当有名气。不过,菊人形制作工艺精细,维护也劳神,因其是用的带着泥土的菊花及叶子编制而成,就需时时浇水为其补充养分,还要为不喜欢湿润土壤的菊花小姐保持一份干燥的环境,如此,让菊人形在整个菊月期间保持其高洁、鲜活的形象就成了菊人形制作者们的一份苦差。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喜附庸风雅的日本人,每至旧历九月,去菊园赏菊,观菊人形展之风至今仍然盛而不衰呢。
菊花由中国传入欧洲,是近二三百年的事儿,时间虽短,但经洋人栽培嫁接而成的“洋菊”却是“菊”高“树”大。犹如嫌本国战马小而不断寻求与蒙古、西洋马配种而变大变强一样。借明治西进之风,日本菊也学日本马去西洋风流一圈,归来后,竟也变成了和魂洋“菊”,这也算是和菊的扬眉吐气吧。有趣的是,菊之正宗吾国,近年随改革开放东风,溜达出国门,与日本“和菊”,欧洲“洋菊”一番“神佛习合”,品种却也丰富起来,不过是否保住了“洋菊”汉“魂”,却是不敢说。
本来无论是黄、白菊还是粉菊、紫菊,都以其高洁、典雅而让人们醉心不已。其长寿、吉祥之美好寓意,也早在古时就为日本所接受。但曾几何时,日本殡仪馆也来分一杯羹,看日本人做丧事,无论是佛堂祭奠还是灵前诀别,黄菊、白菊都成为了彼岸人的供奉品,而且是灵前大量摆放。以日本人的说法,固然是因为菊花开花时间长、种类丰富,以及菊在宗教的意义上可以驱除邪气等,但依照菊花在现实世界的寓意来推测,日本人灵前供菊,就不免给人一种是祈愿逝去的人在天国继续风雅、长寿的令人哭笑不得之感。也因此,弄得今时日本的爱菊之辈都不大敢在自家养菊了,那玩意儿毕竟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