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劉心苗:我的“藤野先生”
送交者: 芨芨草 2022年01月31日05:21:4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心苗:我的藤野先生

 

1904迅筆下的“藤野先生”,或是中國迄今最具盛名的日本教迅先生時時記起他,是因:“在我所認為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我鼓勵的一個。”流年似水,倏忽百。千萬留日學子來來去去,又有幾人,心中不曾藏着一位敬之之的“藤野先生”呢?我心底,也有相同的惦記,思念着的,是我的“藤野先生”。

1998年,來日第三年,我大二。日語統共學了兩年,水平只看不用。幸好日語漢字多,尤其專業教科。上聽不懂,使用教科的教授,足以靠視覺補聽力。新學期,我沖沖《日本文化史》。因必定有趣,滿心都是期待,就忽略了教科

等粉色花落盡,綴滿,坐在春季的大學堂,大教室里泱泱一片學生,才知是。花甲年的老先生步入堂,落坐後直接開。沒有教科,不發講義,也少板90,老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卻苦了視覺系留學生的我。

春日陽光斜入窗內,伴着老溫和的聲音,一室舒適暖意。我打十二分精神,起雙耳,緊盯講台,卻兀自在行雲流水的年號、人名中雲里里。一下,毫不猶豫直奔老結結巴巴地滔滔不。老聽懂了我無教科不可的理由,就寫了幾個名。又,如果圖書館沒有,不用,可去他的研究室借。,就是我與我的“藤野先生”的初。當然,老尊名“井出六”,並非“藤野”。只是,個名字於我的分量和意,當我尚一無所知。

多年後的同學會裡,提起井出先生,素來重沉靜的學姐仍興奮:“當年,在選課看到老大名,我直不敢相信,系裡居然麼好的老!” 大學代以來,常師贈書知老的作家身份,但身世經歷,卻是數十年後,突離世噩耗,震驚之餘輾轉後才略有了解。

井出六先生出身野名,身為擁有三百多年史的橘酒造(酒莊)家末子,有一眾傑出兄姐。姐丸秀子是作家、評論家。兄井出一太郎政治家、前內官房官。三兄井出武三郎也是評論家。四兄井出源四郎醫學家、前千葉大學校。身末子的井出先生亦足與兄姐比肩:京大學文學部畢業後,任中央公編輯專職作家。197472屆直木198613屆大佛次郎告文學、史文學、隨筆等多種著作等身。

井出先生與中國結緣,始1965年共青中央舉辦的“第一屆中日青年友好大聯歡”。當中日尚未建交,先生冒着被日本政府分子的風險,以媒體人身份作代表之一赴中。9月,在跟隨代表離開鞍山之夜,列,一片“再”的道聲中,忽然入一個日本女性的聲音:“オゲンキデ‥‥‥サヨウナラ”(多保重‥‥‥再),井出先生震驚之餘,力將身探出車廂,搜聲音來,卻因列加速前行,不得確但從此,鞍山之夜的個聲音深深沉澱於井出先生心中。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後,井出先生以故信州“滿蒙開拓起點,着手中國殘留孤兒的相關調查。先生在中寫道:(鞍山之夜)“那位女性的日滿含的傾訴,以及話語背後藏着的,數千殘留人、和成殘留孤兒的青年們懷抱望之情的無助,當,我並不理解。但此事,至今仍不斷起我的悔恨之情。” 

1985年,井出先生將每年前往中國殘留孤兒調查的采訪記錄、和年的調查研究果集成文,在志《世界》連載1986年以《無盡的旅途――“中國殘留孤兒”的史和在》名出版,日本告文學重要獎項大佛次郎寫之外,井出先生常年在日本各地奔波演,呼籲民眾勿忘爭的史教2002年,在日中國殘留孤兒向日本國提起國家賠償訴訟,井出先生鼎力支援奔走,並自作為證人出席了神野、鹿兒島審判。2004年,以“世界人民攜手共求和平,於動盪不安的世界中日本和平法第九條大放異彩。”宗旨的日本“九條會”(“和平法第九條之會”)成立,井出先生參加並於2005年擔任了下的“媒體九條會”的召集人。此,井出先生已七十四高,仍在繁忙的社會活中筆耕不基百科上確到的井出先生著作里,1985年至2015年的30,先生的著就高達35冊。

憾的是,些我均了解於網,並非耳所。在與井出先生的二十數年的記憶里,先生於我,是可以去研究室地、切的老,可以松登的父

大二第一堂後先生書單圖書館里沒借全,便依言找去研究室。先生office hour迎來玩兒。着無聊,我真就串子去了。

先生的研究室很大,正大窗,框出一幅綠樹的美景。室中央大桌,先生面窗而坐,客背窗。明亮光里的先生,一的溫文可。先生總讓我自己泡咖啡喝,速溶咖啡滿牆書櫥一角。年少喝不來黑咖啡,往往只舀一小勺加水作數。和先生的天,亦如手中咖啡清淡,淡得內容已模糊不清,但那些年代久office hour,仿若杯上漾起的咖啡香,回味綿長以忘

年少天真的我,從未想深究先生身份,也非精的好學生。與先生自然而然的近,最初,或只是異求學的孩子,溫暖和善的嚮往。或也因幼家住父母任的大學宿舍,擦肩微笑招呼的居,無院系老或校領導,都只是切的家叔伯阿姨。井出先生的和包容,與去重疊,令我心嚮往之。所以即便畢業後,非文學青年,但每年的“井出沙”(畢業生文學好者沙),我都雀參加。坐在先生家客,聽學學姐和先生火朝天的討論,似懂非懂的候居多,自然寡言。井出先生心地找出合適話題讓我參與,其於我,靜享那切美好的氛,已是秘而不宣的至高享受。

研究生畢業前,先生得知我有意教,特意致中國友人,大學教師為我指點一二。再後來,幼女出生,忙於家務瑣,有三、四年時間餘明信片系。但每年年初,看到先生手的短短數,便即心安。

 

004(129).jpg


作者的“藤野先生”——井出六與作者女兒幼

女兒4那年,聽先生身體欠佳,匆匆她前去探望。那個深秋的午後,先生和往常一,一慈祥在門邊迎我。先生的精神比料的好,方安慰。初次登的女兒毫不懼生,嘰嘰喳喳拉着先生問東問西。先生耐心逐個答疑,又指着院中柿子的果,示意女兒看。一老一少並立窗前,齊齊,仰望一橘黃的靜溫馨,至今仍存心底。 

2019年末,收到先生寄來的中明信片。明信片上照例有筆手,但不先生一貫質朴有力的字體,代之的,是抖的寫筆跡:“什麼個面吧”。心中大,只想速速前去探望,可依日本俗,中人家不可回復年卡,也不可拜年。於是系了學姐,商量着新年後前去拜。未曾想,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斷了一切。年末忽至,再次收到一張喪中明信片。次,寄自井出夫人。無法置信的茫然後,才明白,從此與先生天人永隔。

萬般悔恨,無可言,無從彌,無消除,唯有深夜重溫先生著作方能稍減。查閱了所有著作目後,發現先生的著作多是我以企及的高度。而先生以往所都是經過心挑,適合於我的。更怨自己愚,未曾早些體會,也不曾多向先生教。如今每每重悔之不已。字裡行穿梭的歷歷過往,與先生的音容笑貌重疊,往往令我淚目不止。流淚,並非是感逝去,亦是感:年少懵懂未曾略的教,人至中年,竟又因先生,得有機會再次學體會。

井出先生曾:“我是個無足重的寫作人,(中略)我的工作是用筆將稿滿。稿的字格一格叫做“一丁”。寫20個字的,就填滿20丁的字格。有想,(中略)如果某某人,了我寫的“數丁”文字後,能有些西留在他(她)心中,那多好。,其也是我的心願。如果我寫的文字裡,有一小部分,能在日本個國家的文化里,留下一些如花瓣般存下去的西,那我將感激不盡。

《藤野先生》裡,迅先生寫道:“他於我的心的希望,不倦的教,小而言之,是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到中國去。

我不敢妄,井出先生於我的溫厚關,是否是他日中友好獻心力的延長線。但他於我的教,如深夜掩卷回首窗外的西斜明月,即便落下,翌日又將升起。有些生命,亦是如此。逝去,是其存在知的重啟。的一切,是永不凋零的花,放我心。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中國人”也”是同歐洲人一樣的理性民族
2021: Επίκτητος/ㄝㄆㄧㄎ
2020: 《武漢新型肺炎事件病毒來源的多種可能
2020: 王維詩解(7)
2019: 為什麼中國成年人難以冷靜思考問題?
2019: 談中國人的“血緣迷信”
2018: “一分為三”還是“一分為二”?
2018: 371 通過觀察自身來淨化心身
2017: 海生貝殼化石見證台灣豐山以前在海底
2017: 佛陀孝養父母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