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中国古代的车战 |
送交者: 寻找生命的阳光 2023年04月15日16:10:46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曹 字形的历代演变 曹,字形字理是有争议的。大部分的观点赞成是两个繁体東的相加。但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繁体 東,正规化的字体是上一横,下为 八。 繁体 車,正规化的字体是上下各一横。 从 曹 的字形历史演变来看,甲骨文 金文 秦系简牍 说文 提供的字形来看,字形的上下横都是弧形,到底是表示一横,还是表示八,难以说清。楷书突然出现了压缩 曹 字形。所以字形的演变并不能说明曹必然是繁体 東 叠加,倒是相反,恰好说明曹是繁体 車 叠加。根据甲骨文写出的正规字体 㯥 不一定必然正确。 本文采信曹是繁体 車 的变化,试图从历史史实的角度加以论证。 曹cao2=車+車+曰(=音) 压缩 字形本义:古代战场上,几十辆,上百辆,上千辆战车在一起冲锋 冲撞 厮杀 拼搏。被坚执锐,金鼓齐鸣;金戈铁马,纵横驰骋,战场上发出震天动地的声音。 冲车冲向敌方的冲车(遭遇);鼓声 锣声 戈矛声 弓箭声 马的嘶鸣声 人的呐喊声,声声震耳 音音不绝(嘈杂)。 后世有兵曹,就是兵部,类似现代国防部。军曹也是唐朝军队的一种职位。唐朝诗人,政治家陈子昂,曾任迁右卫胄曹参军。在武攸宜幕府当幕僚,兵败,被武则天降至军曹职位。军曹也是日本对中士级别士官的称呼,如曹长(上士),军曹(中士)。可见,曹,来源军事战争。军队的军有车,更加论证了车战的来源。 一 曹的衍生字 嘈 遭 表现了古代车战场景在现代字典释义中,曹的本义已经转给 嘈cao和遭zao字。曹也借 嘈cao(拟声词)音,同形借音。 嘈杂,借用唐代白居易《琵琶行》来体会 曹。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遭,借 遭遇战 这一军事术语来理解曹的军事内涵。 遭遇战,是指双方在同一区域突然相遇,还来不及进行兵力部署、弹药分配和战术布置的时候,发生的战斗。 敌对双方军队在运动中相遇发生的战斗。夺取胜利的基本方法是争取主动,先机制敌,包括先敌展开火力,先敌抢占有利地形,先敌发起冲击等,力求在急袭或伏击中歼灭敌人。 遭遇战中,制敌之胜的良策只能是 狭路相逢勇者胜。 二 中国古代车战简史车战,古代商周时期曾经是两军战斗的主要战法,战车兵是军队的主力兵种,以一乘战车和其附属的徒步的士兵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 车战的历史可上溯至三皇五帝的时代,在诸多的神话传说中,出现了冲车、马车、特殊战车(如指南车)的原型。 夏代已开始使用战车进行小规模车战。商代﹑西周到春秋,战车一直是军队的主要作战装备,驾乘战车作战即成为这一时期战争的特征。 《墨子·明鬼下》“汤以车九两,鸟陈雁行。汤乘大赞,犯逐夏众,入之郊遂,王乎禽。” 《吕氏春秋·简选篇》“殷汤良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以戊子战于郕,遂禽。推移大牺,登自鸣条,乃入巢门,遂有夏。” 公元前1057年左右,“武王征商”(利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史记·周本纪》) 车战在春秋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兼并战争的加剧,战车数量大幅度增加,如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晋国一次出动战车已高达七百乘(750乘);而到春秋末期,一些大的诸侯国,如晋国和楚国,所拥有的战车数量已在四千乘以上,公元前505年的柏举之战,各国参战的战车也均在千乘以上。 战车发展顶峰是战国时代。但在西汉时期急剧衰落。原因在于匈奴发展出了轻骑兵。骑兵的最大优势在于机动灵活,它可以全天时全天候作战,适应北中国的地理环境,进攻时气势排山倒海,追击时如疾风扫落叶,它作战方式灵活多变,可包抄,可奇袭,可以断粮道,可以打伏击。集攻击性、机动性于一身。 战车有很多弊端,最大问题是地理条件限制太多,只能用于平地。晋武公打晋哀侯的翼城之战,晋武公大胜,得意洋洋的驾着车猛追,结果马被灌木丛绊住了,只得半路而废。 西汉白登山之围,刘邦亲率32万大军攻打匈奴,没想到刚一进匈奴的地盘,就被大单于冒顿率领的40万骑兵包围了。面临高机动性的对手,又是山地,刘邦的战车只能原地当靶子。刘邦是打也打不过,逃也逃不掉,援兵更指望不上,等死。军师鬼谋陈平献了一计,冒顿的女人开始在毛毯上给冒顿吹枕边风,冒顿最后把刘邦放了。 经此一战,战车让位于骑兵。 三 中国古代车战经典战例1 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武王4万多人,商纣王70万人。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同年2月21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人,不少方国的国君亲自赶来。史称联军共有六师。军事史家推测,大概是三百乘战车,三千名虎贲为一个 装甲师,为第一梯队。其余四万多人分为五个师,在后面组成方阵,为第二梯队。商纣王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根《史记》记载,商纣王出动的总兵力有70万人。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联军的战车、甲士、步兵一层层的进攻。商纣王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正式灭亡。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2 曹刿论战 一鼓作气 三鼓而衰 长勺之战发生于春秋时期周庄王十四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双方兵力:齐国30万,鲁国3万。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不听相国管仲“内修政治、外结于国、待机而动”的意见,发兵攻鲁,企图一举征服鲁国。鲁庄公注意整修内政,取信于民,决心抵抗。曹刿,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随庄公出战。鲁军根据齐强鲁弱的形势,率领三万大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苗山镇,一说曲阜北)迎击齐军。两军列阵毕,鲁庄公欲先发制人,被曹刿劝止。齐军见鲁军按兵不动,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起冲击,均未奏效。齐军疲惫, 士气沮丧。鲁军阵势稳固,斗志高昂。曹刿见战场形势已呈现 彼竭我盈 的有利变化,建议庄公实施反击。鲁军将士一鼓作气,击溃齐军,鲁庄公一箭射死齐桓公的儿子雍。 庄公急于追击,曹刿恐齐军佯败设伏,即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痕迹,又登车眺望齐军旌旗,发现辙乱旗靡,判明齐军确败,方建议乘胜追击,终将齐军逐出鲁境。此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中,以后发制人、敌疲再打的防御原则取胜而著称,鲁国以一比十人数比例打败齐国,成为春秋史乃至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是役取胜的原委。曹刿回答说:“用兵打仗所凭恃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冲锋时,士气最为旺盛;第二次击鼓冲锋,士气就衰退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冲锋,士气便完全消失了。齐军三通鼓罢,士气已完全丧尽,而相反我军士气却正十分旺盛,这时实施反击,自然就能够一举打败齐军”。接着曹刿又说明未立即发起追击的原因:齐国毕竟是实力强大的国家,不可等闲视之,而要谨防其佯败设伏,以避免己方不应有的失利。后来看到他们的车辙紊乱,望见他们的旌旗歪斜,这才大胆地建议实施战场追击。一番话说得鲁庄公心悦诚服,点头称是。 战场特点:按照曹刿的计划,经过军事训练的鲁国军队,仍然摆出了“弓矢御,殳矛守,戈戟助”的防御态势,并将剑盾步兵、戈兵、长枪兵和弓箭手梯次配置,并在阵前布下了尖桩、战车等防御工事严阵以待。而对于前来诱敌的齐国步兵和单兵战车,则用战车上的弓箭手进行远程杀伤并击退。 长勺之战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它却正确地反映了弱军对强军作战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一直为历代兵家所称道。 毛泽东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齐鲁长勺之战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说战争中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败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曹刿论战所叙述的原则和长勺战例,成为 后发制人 防御战略思想的宝贵借鉴。 3 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 公元前632年的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一次典型的大规模车战的战例。城濮战时,晋军投入的兵力有战车七百乘,兵器装备齐全,分为三军。晋军的同盟军有来自宋、齐、秦诸国的军队, 楚军的兵力大致与晋军相当,统帅子玉。 城濮之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晋军示弱回避,借口晋侯在外流亡时受楚王接待,当时答应一旦晋楚交兵,将先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约当军队行军一天的路程),所以晋军先向后退九十里。 子玉又派遣楚大夫斗勃去向晋军挑战,显得盛气凌人。晋侯仍示弱,并不愿应战对搏,只是派栾枝去对答说:寡君听到命令了。楚君的恩惠,没有忘记,所以退避到这里,既然大夫不肯退兵,那就烦大夫对贵部将士说,驾好你们的战车,明天早晨见面。 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即决战阶段。晋军的战车在莘北列阵以待楚军,以下军、中军、上军横向排列,晋军的战术是采取先攻侧翼然后两面夹击。子玉率领的楚军,也是采取横向排列三军的阵势,中军,左军,右军。晋军却在对敌军正确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实力最弱对象,驱车猛冲。楚军右师全面崩溃,楚军大败。 晋军捉到许多俘虏,仅战后晋侯向周王献楚俘的数量,就有战车一百乘,以及随从的步兵一千人之多。晋文公达到尊王称霸的目的。 四 曹:基本字义:
五 曹 基本字义来历的合理推测曹,字义不再含有嘈 遭的军事场景字义,其他字义是如何来的呢? 1 贬义 尔曹 来历的合理推测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尔曹,带有明显的蔑视和贬义。春秋时期,曹国成为晋楚争霸的对象之一。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落难时经过曹国,受到曹共公的无礼对待。前631年晋楚城濮之战(在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境内)时,晋国伐曹、卫救宋,把曹共公俘虏。楚国失利后,曹国听命于晋国。 后来,曹国与宋国交恶。曹悼公于遭宋景公禁锢死于宋国,曹国再次发生内乱,继任国君的曹声公和曹隐公先后被杀。后来曹伯阳继位,不自量力的曹伯阳背弃晋国,又干预宋国政务,导致宋景公伐曹,而晋国见死不救。前487年,宋国虏杀曹伯阳,曹国覆亡。曹国历26世,享国636年。 曹国为宋国所灭,当然被其他国家看不起。落下了尔曹身与名俱灭。 2 曹,官署来历的合理推测 功曹(又称功曹史),最先见于汉朝,官职;后来变成官府衙门。西汉闻名遐迩的故事 萧规曹随,可能说明官署名借用时任丞相曹参的姓。 “萧何制定法律,调和整齐如一;曹参继任丞相,遵法而不犯过失。施载清净无为的政策,人民因而安宁统一。” 十三曹,汉朝官署总称,是汉朝丞相直辖下的十三个办事机构。汉代虽然继承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但是随着官僚政治制度的继续发展,官员数目不够,用起来显得捉襟见肘,所以需要扩大官员队伍,皇帝与丞相就有了各自的秘书处。皇帝设 六尚: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处理皇帝的日常生活和办公。丞相设置 十三曹,相当于现在的十三个部门,协助丞相处理各类政务。 3 曹,诉讼的合理推测 曹有了官署衙门含义,也就有了阴曹地府。阴曹地府是阴间的官府。阴间地府有判官,掌握生死大权。自然就有了三曹对案。三曹对案,意思为指审问对质,出自《西游记》。指诉讼中的原告、被告、证人三曹(三方)。审案时,三方的人同时到场,进行对证。则引申为诉讼。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2: |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纪事【13】 | |
2022: | 恭迎南无准提菩萨圣诞日(2022年4月16 | |
2021: | 抬高《论语》是皇帝的最大的小动作 | |
2021: | 966试一试每天念“地藏王圣号”;西琴 | |
2020: | 中國不是黨國 (圖香港人的評論) | |
2019: | 再论“纯质-纯量-有限之无限” | |
2019: |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 | |
2018: | 彭运生谈艺录(203) | |
2018: | 曲度格律诗体系列(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