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园深深禅意悠悠
万景路
第一次去日本庭园,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和式庭园赋予观者的那份难以言说的适淡,即整洁又不觉雕琢穿凿,犹如一幅本色山水画般的简约数笔就描绘出的那份古雅和稚拙,处处体现出的日本人那天然去雕塑之极致境界的“细工”,确然让人叹为观止。更为让人心旌摇动的是,日本庭园的素朴洁净、幽微灵秀,衬以远景近水,一见之下,就还原了人的纯朴心性,使人产生一种悠长曼妙、不绝于缕的冥思,从而让心灵得到一次彻底的荡涤后,让人从内心的深处生出一种沉静来……
日本庭园的历史相当悠久,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当属处于飞鸟时代公元620年苏我马子的庭园,此君也是最先把佛教传入日本之功臣。据说,受蓬莱仙境之影响,苏我马子开始在院子里挖地造岛,用以请仙人来居住,这应算是日本庭园的发端吧。至公元七世纪末,天武天皇之子草壁皇子开始在他自己的庭园里加入瀑布、海滨等元素,才初步形成了具有自然风味的日本庭园。奈良后期,人们又在庭园之中放入水鸟,并筑小桥,池中还采用岩石来仿造海景景致,这样,传自中国的造园艺术就渐渐开始日化了。到了平安时代,因置京都为京城,自然风光如池沼、涌泉、树木又开始被纳入园中,京都庭园也就变得如一幅幅生动的写生画了,此时的日本庭园可谓有了长足的进步。至藤原时代,公卿贵族们建造的庭园,又被融入了建筑艺术,而且彼时也开始拥有了专门的“造园专家”。
从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由于受禅宗文化和北宋画之影响,日本庭园开始抽象起来。据史料记载,日本庭园的核心要素从这时开始转变为石头,点缀庭园的石灯笼、石塔、石洗手钵及园中小路的间隔铺路石纷纷出现,石头逐渐成为日本庭园的灵魂。短暂的安土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日本处于群雄割据大名争霸的动荡时期,日本庭园无甚发展,甚至有走回头路之迹象。直到明治末期至大正年间,这时的日本庭园建造开始趋于宏大,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借景元素开始被广泛使用于造园艺术之中,由于庭园宏大,草坪、茶室等新的元素也走进了此时的日本庭园。
时至今日,值我辈浪迹于东瀛,每每游于街头巷尾,发现许多料理店、居家、或路边小神社之前,虽然无甚空地,但日本人也会以一二块石头,一棵小树几盆花草或一座石灯笼一根潺潺流水的竹筒等简单布景来营造自己心目中的小小庭园,于不经意间透出了些微禅意来,可见,日本庭园在日本人心目中之份量。
偶然发现自己在日本的居住地附近有一个日本庭园,兴冲冲花500日洋购票进入,果然没有辜负那500日元,在这里见识到了久闻大名的真正的日本枯山水庭园,沿着似乎不经雕琢的天然石块铺就的不规则石路前行,在石径左侧,代表山岩、岛屿的各种姿态的有意摆设成无意识布局的各样带有苔藓的石头就映入眼中,岩石四周均匀的铺以白沙,并被用耙子精心的耙出水波纹状,象征着江河湖海,又似波浪涌向岩石般,令人平添几分遐思。那些象征着山岩、岛屿的石头也不同于我们“甲天下”的苏州园林用石的那种求瘦、皱、漏、透、峭等,而是力求气势浑厚自然天成,讲求随意组合,处处透着质朴、简约和精心雕琢过的天然景象。石径右侧则是一个小山坡,山坡上则点缀着一些低矮的常绿灌木,与园外的远景大树自然借景搭配自然。石径尽处是一座本色木板搭就的曲桥,桥下同样是用白沙纹就的水纹,而水纹一波一波的圈出,让人几疑有金鲤会突然跃出……
过了小桥,一座精致中又透着原生木味道和榻榻米清香的与园外远山相衬的简约、素淡的茶室就出现在眼前,与园中的枯山水相映融和。心醉自然美景,直让人一杯香茗,就想终老枯山水中……
踱完日本庭园,这种寥寥数笔的古朴中所蕴涵着的深远的枯山水寓意,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一砂一世界数石天下见的暂新的深旷感觉,让人不得不想起松尾芭蕉的俳句:寺庭幽静深,渗入岩石是蝉鸣。思及此,刹那间,竟有点“入禅”的感觉了。
日本人把平平常常的石头砂子能摆弄到如此抽象并让观者痴迷,有时看来笨笨的、傻傻的日本人在包括造园在内的许多行业都干得有声有色,领先世界不知多少。感觉日本人倒是暗合了老子的:“大直若曲,大智若拙,大辫若讷”。可怕,都说日本人把儒教禅学在日本发扬光大了。莫成想老子之学之精华,也有被日人窃走之嫌,脑补至此,倒是有点无法“沉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