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科學》雜誌: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
送交者: DX 2001年12月22日21:38:5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美國《科學》雜誌20日公布了該雜誌評出的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新華網報道,這十大突破如下:
納米技術領域獲得多項重大成果。繼在2000年開發出一批納米級裝置後,科學家今年再進一步將這些納米裝置連接成為可以工作的電路,這包括納米導線、以納米碳管和納米導線為基礎的邏輯電路、以及只使用一個分子晶體管的可計算電路。分子水平計算技術的飛躍有可能為未來誕生極微小但極快速的分子計算機鋪平道路。

科學家發現RNA(核糖核酸)多才多藝。它不僅是遺傳物質的信使,還能執行科學家沒有料到的其他工作。例如,科學家去年發現一些RNA小片段能夠使植物基因處於關閉狀態,今年又在老鼠和人身上發現了類似的“RNA干擾”現象。細胞生物學家還發現信使RNA是如何拼接在一起的,而信使RNA是DNA信息和蛋白質信息之間的生化連接。

太陽中微子的失蹤之謎被揭示。30年前,科學家計算出了從太陽流失的電子中微子的數量,但實際探測到的中微子的數量小於計算值。今年,加拿大薩德伯里中微子觀測站的科學家證實了早先一些實驗得出的假設:中微子事實上沒有失蹤,只是在離開太陽後轉化成了繆子和陶子,由此躲過了科學家的探測。

“人類基因組計劃”和美國塞萊拉公司同時公布進一步完善後的人類基因組圖,提前完成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另外,還有60多種生物的基因組在2001年被測定。

兩項超導發現將超導溫度推向更高水平,科學家在實現室溫零電阻電流的道路上又邁進一步。日本科學家發現二硼化鎂在零下234攝氏度成為超導材料,超過了此前金屬化合物創下的超導溫度。二硼化鎂的優點是成本低廉,加工容易。美國科學家將氯仿和溴仿摻入碳60分子,使碳60分子的超導臨界溫度從零下221攝氏度上升到了零下156攝氏度。

科學家在發育中的神經系統裡發現了分子信號如何誘導和壓制神經軸突的生長,這將有助於科學家找到修復受損成年神經的方法。

一種新的抗癌藥物、特效“智能炸彈”出現,專門對付致癌的明確生化缺陷。今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了“格里維克”的上市,該藥能抑制與某種白血病有關的缺陷酶。

玻色-愛因斯坦理論取得進展。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發現“鹼金屬原子稀薄氣體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三位學者。凝聚態研究今年繼續前進:兩個法國研究小組首次製造出氦原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鋰、鉀的凝聚態也在今年獲得。

國際氣候變化專家調查組首次正式表明,過去50年中的全球變暖現象很可能是由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聚集造成的,人類、而非自然是全球變暖的原因。

確定二氧化碳沉降。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製造國,但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出現了沉降現象,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美國研究員在沉降程度問題上曾有分歧,但美國兩個意見相左的科研小組今年修改了他們的預測,就沉降程度達成一致:二氧化碳沉降吸收了美國當前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約三分之一,但沉降在今後百年中將可能放慢。(完)

十大突破反映三大趨勢

據新華網報道,科學界關注的年度世界科技十大突破今天揭曉。美國《科學》雜誌評出的這一獎項是今年科研發展的縮影,也是一份權威的世界科技年終小結,有“科學界的奧斯卡”之稱。

今年的十大成就反映了新世紀初科學發展的三大趨勢:一是生物科學和納米技術研究獨領風騷;二是環保領域研究獲得前所未有的重視;三是跨國合作在科研中的作用日益顯著。

在年度十大突破中,有四項來自生物科學和納米技術領域,這直接體現了這兩大研究領域持續升溫。由於信息技術產業持續低迷,過去一年中越來越多的風險投資已轉向生物科學和納米技術,各發達國家也將這兩個領域作為政府科研投資的重點。在市場和政府的雙重扶持下,這兩大領域成果迭出實屬必然。

不過,今年曾引起轟動的克隆人類胚胎技術並未入選,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為這一技術引起的倫理爭議和新聞效應遠遠超過了科學本身的突破,而從事生物技術研究的嚴肅科學家對克隆人類胚胎的問世反應冷淡。在一向注重基礎科學突破的《科學》雜誌看來,這項技術還不足以入選年度十佳。

引人注目的是,有關全球變暖的研究成果今年第一次入圍,並且有兩項成果同時入選。顯而易見,全球科學界在過去一段時間對環境問題的研究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科學》雜誌則希望以此喚起包括科學家在內的社會各界對環境問題更為關注。

兩項環境研究成果中的一項——“人類自身活動可能是20世紀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是國際氣候變化專家調查組首次就全球變暖的成因作出官方表態,令人類反思過去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教訓。這一研究凝聚了世界各國2000多名科學家的心血。

除這一成果是全球科學家“大合作”的結晶以外,入圍十大突破的多數科研成果是由多國科學家共同取得的。例如,“破譯60多種生物的基因密碼”乃由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科學家共同完成,是繼去年破譯人類基因組圖譜之後多國科學家的又一貢獻。

“科學奧斯卡”也體現了當今世界各國科研實力的分布。美國作為世界頭號科技大國,在今年的十大科技突破中參與了大多數項目;而日本科學家也占有一席之地,他們發現的超導新材料使得製造經濟實用的超導輸電線路成為可能。近年來,日本已有多名科學家榮獲諾貝爾科學獎,科研論文數量也快速增長,這表明日本基礎科研實力迅速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學家繼去年因參與人類基因組圖譜測序而入選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之後,今年再度因破譯水稻等生物的基因密碼而與外國科學家共享殊榮,這標誌着中國的科研水平在一些領域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