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北大校友的公开信:北大眼高手低吗 zt |
送交者: nfd 2002年05月14日15:56:1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作者:朱铁志 亲爱的校友: 你们好。 然而接连两则有关北大的新闻,使我禁不住要唠叨几句。一则以《北大清华学生免谈》为题的新闻说,在北京春季人才招聘会上,一家美国公司驻京代表处打出“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的告示;另一则新闻说,有位朱女士针对当前注重形式的教育理念和虚荣的社会风气,写了一本《拒绝北大》的书,在书中响亮地感出了“拒绝北大”的口号。 两则新闻以其惊世骇俗的姿态,取得了振聋发聩的效果。有人说,那家美国公司的拒绝不无作秀的意味,它的拒绝不仅不会伤害北大,相反,还会暴露自己的虚弱和小气。因为北大人是卓尔不群的,是富有个性的,一个不能容忍才华和个性的公司,不去也罢。至于那本书,看来更多的是对现行教育制度和体制的批判。批判而要达到“轰动”和“畅销”的效果,当然最好拿北大开刀,只有这样,才能“吸引眼球”、“一夜成名”。 如果我猜得不错,上述见解十有八九当出自北大学子之口,因为其中的感情色彩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一个北大人来说,不论是正徜徉于燕园之中,还是曾经漫步于博雅塔下,都会本能地为批评北大的声音感到不快,这可以理解。而我想说的是,对于来自方方面面的批评,大可不必一触即怒。北大如果真的成为一个听不得一点不同声音的脆弱所在,北大人真的成为摸不得的老虎屁股,北大还是人们印象中的北大,北大人还是国人心中的北大人吗?一百多年来,北大正是在各种各样的赞美与批评中汲取营养、兼收并蓄,成为华夏大地傲视群伦的最高学府。而那些出于各种动机或赞美或批评北大的人,在我看来,都以独特的方式为北大的成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作为北大人,我们应该脱帽向他们表示敬意。 对于那家美国公司和那位写书的女士,我同样要表达这种敬意。正是他们特立独行的姿态和做法,使我在离校20年后再一次反省北大,反省自己以及众多校友走过的路。请原谅我要说出一些刺耳的话,相信校友们不至于误解我的良苦用心: 北大人是自负的。这不仅是世人的看法,也是我个人的感受。一群人聚在一起,很快就能感到哪一个是北大人。那种高视阔步的姿态,睥睨世界的神态,处处显露出高人一头的自负。如若几个北大毕业生凑在一起,不管他们相差多少届,都能在最短时间内混熟,并迅速进入旁若无人的高谈阔论之中。所论除了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外,最后难免要扯到母校上去。这种时候,“我们北大”就会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听了难免让人不舒服。 北大人是狂妄的。适当的自负可以理解,能够进入北大,毕竟有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体验了青年人在他那个年龄和境界上的最高荣耀。说白一点,北大人有其骄傲和自负的资本。问题在于,确有那么一些北大人把短暂的成功感无限延长了,把局部的成就感毫无节制地放大了。说到底,高考的成功不过是一次考试的胜出;而北大四年的学习,也终究不过四年学习而已。就算你一口气拿下硕士、博士,也不过是多读了几年书罢了。书读得好当然受人尊重,但真的以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那岂不迂腐?北大似乎有某种魔力,总能使一总分毕业生产生“一朝在此,终生得意”的狂妄。到了工作单位以后,这些人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对人对事总是满眼的轻蔑,时时处处要刻意表现自己的清高和特立独行,那种狂人的姿态,正是让许多人不能忍受的。 北大人是好高鹜远的。北大人往往都有一份雄心壮志,他们眼眶高、目光远,一般的成功看不上,眼前的成绩看不起。他们无疑是志存高远的,但他们似乎不太懂得“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简单道理。在机关里,抄抄写写的琐事不愿干,扫地抹灰的苦事不爱干,端茶倒水之类的“下贱事”更不屑于干。如此这般久了,北大人就成了别人眼中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主儿。 北大人是眼高手低的。与心高气傲的做派比起来,不少北大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并不令人满意。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工作不到位并没有什么,而一个时时处处自认高人一等的人不到位,就成了令人侧目的对象,成了叫人嗤之以鼻的笑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不协调,甚至出现很大反差,这是让人尴尬的。正因为北大在国内毕竟处于名牌大学之列,所以国人对北大人的要求也就与众不同。一般毕业生出了差错也就出了,而北大毕业生出了差错,人家就会说:“看!这就是你们北大毕业生!”聪明人往往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恰好在这点上,有些北大人不是很聪明。 北大人是不善合作的。北大人从小到大基本都是所在学校的尖子,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当年也多以各省名列前茅的成绩进入北大。这种“塔尖”上的生涯,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一种观众:我是山中虎、空中鹰。虎啸山林,从来都是独往独来,只有任人驱使的牛羊,才成群结队。北大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喜欢单打独斗,做独行侠,从耻于拉帮结派到羞于互相帮助。除了在政治面前要保持一份独有的清醒和边缘化姿态以外,北大人通常都习惯于成为中心和主角,而不善于做陪衬和配角。这样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明显给人恃才傲物、缺乏团队精神、不好合作的印象。这或许正是那家美国公司拒绝北大毕业生的原因之一吧。 南方周末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