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也談“填鴨”式教學
送交者: 南星 2002年05月16日19:32:5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我想說的是老兄對填鴨一詞還有曲解。我以為填鴨指的是被動地灌輸大量的知識(無用的或有用的,多數是無用的)而不培養其獨立思考的精神,只要求對死的理論記死記熟對付考試,而不講求其對這些理論只是的真正理解以及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這就是填鴨式教育的鄙陋,古人說“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就講的是這個道理,填鴨教育還停留在給魚的階段。

至於你所舉的大陸學生不知道馬克思主義的例子,正說明的填鴨教育的禍害,馬克思主義在大陸從小學講到了大學,不僅講,還考試要考,可謂填到極點,結果呢,讀了十幾年馬列主義政治課的人不知道馬克思主義是什麼,這就是填了卻沒有成為學生自己的知識的結果,這才是真正填鴨的悲哀。

至於你說的自填,那就不是填鴨,而是自覺地去學習,去運用知識,這不是填進去的知識,是主動習得的。拿我自己的感覺來講,小時候喜歡讀古文,喜歡看知識競賽,就自覺地去閱讀很多古書,也去看一些百科類課外書,這樣對語文和其他的科目的確很有助益,後來讀中學喜歡英語,就去大量地涉獵原版書,從最簡單的朗文公司的簡易讀物,《英語畫刊》到《英語學習》,再到《英語世界》,《中國日報》再到企鵝出版的原版小說,後來陰錯陽差讀了一個醫學,那時候才感覺知識那叫填進去的,五年要讀37門課,這才是最辛苦的事。但即使這樣,我也不覺得我是在被動地學,因為這些是今後工作要用的專業知識。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導師”,所以你所謂“自填”恰恰已經游離於填鴨教育之外,而是素質教育的一種手段,回想自己的啟蒙導師——老爸老媽在我小時候也沒有象現在的父母那樣逼着我學這學那,最典型的是我去學小提琴,學了三個星期實在沒興趣,媽媽也就叫我不用去了。而老爸搞了一輩子報紙,從小就和給我誦讀唐詩宋詞,也沒特意要我記下來,只是出去遊玩或什麼總會拿一段詩什麼的來解釋意境,還給我講一些《水滸傳》,《西遊記》和《三國演義》的故事,耳濡目染使我對文字有了很大的興趣。也因為母親是教外語的,從小就看象跟我學這樣的英語節目,即使不懂裡面說什麼,也對人物的表情,情節很感興趣,我想我對英語的興趣從那時開始的。至於後來選擇的醫學,完全是因為高中里那位生物老師的博學和他介紹的神奇的生物醫學知識感染了我,沒有他我想我多半讀了文科。但此種種,我作為一個受教育者都沒有感受到填鴨,真正的填鴨恐怕是高二高三那一籮籮的卷子,但那些除了給了我高考的一個好成績以外,真的沒有什麼作用了,現在我已經忘了麥克斯韋的電磁方程,甚至連牛頓三大定律都記不全了,我甚至還更記得住小時侯讀的陶淵明的《歸去來辭》。高三的另一個收穫是讓我真正體會到父母對兒女的愛的無私和偉大,以及珍惜時間的可貴,但這和填鴨教育的內容無關,上過高三考過大學的很多人應該和我有同感。

所以總結到一點,“填鴨教育”我還是不贊成的,“放任教育”我也同樣不贊成,“啟發教育”“思維教育”我覺得才是素質教育應該達到的理想。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