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
送交者: 44 2002年05月16日19:33:0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彭桓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男,1915年10月生,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入研究院学习。1940年在英国爱
丁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科学博士学位。曾在爱尔兰都柏林研究院和爱
丁堡大学从事科研工作,1947年底回国,历任云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原子
能研究所、二机部九所研究员和副所长、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副所长、中科院理论物
理所第一任所长。1945年与 Max Born 一起获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 MacDougall-
Brisbane奖。1948年被选为爱尔兰皇家学会会员,1955年被选为中科院数理化学部
委员。

彭桓武教授一直从事理论物理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在1955年国家大力发展原
子能事业以来,他在国内开始了反应堆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了原子弹氢弹
的理论研究工作,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战略核武器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国
家培养了一大批理论物理研究方面的骨干力量和学术带头人。他曾于1982年获国家
自然科学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彭桓武教授是我国最早的博士生导师之一,为更好发挥年富力强导师的作用,
目前他主动退居二线,支持帮助年轻导师指导博士生,为培养年轻一代而辛勤地工
作着。

何祚庥(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男,1927年生,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何祚庥长期以来从事粒子物理及各
种应用性问题的研究。其重要工作有层子模型的研究,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的研究,
弱相互作用理论的研究等,先后发表约150 篇科学论文。曾获全国自然科学二等奖
及多种奖励。何祚庥还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自然辩证法专家,在哲学、政治、经
济等方面也先后发表约100 多篇科学论文。近年来,何祚庥从事中微子质量问题及
双β衰变理论的研究等。

戴元本(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男,1928年 7月生。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78年起任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他从事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理论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约100篇、专著1部。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场论中的非微扰现象、TeV和重味物理等。

周光召(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男,湖南长沙人,1929年 5月生,1951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54年北京大学研
究生毕业,1954年至1957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讲师。历任核工业部九所副所长和
所长、九局总工程师、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现任中国科协主
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周光召于1957年至1961年在苏联莫斯科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任中级研究员期
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自旋的螺旋态,另外在赝矢流部分守恒方面的工作也受
到国际高度评价。60年代,参与并领导了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和科研工作,
作出了重大贡献,与其他八位合作者共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80年代,从事
规范场方面的研究,1987年以其“量子场论大范围性质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
进步一等奖,8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不仅在粒子、场、凝聚态、统计物理
和核物理方面,而且在爆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辐射流体力学、计算力学等方面
也有系统的开创性工作和很深的造诣。因此,他先后被第三世界科学院、美国国家
科学院、前苏联国家科学院选举为外藉院士。曾被美国、西欧等研究机构和大学聘
为客座研究员和教授。当前,他在现代量子场论和非平衡统计物理方面仍进行一些
研究工作。

郝柏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男,1934年 6月26日生,1959年 6月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毕业,1961-1963年在苏
联莫斯科大学作研究生。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0-1994年任理论
物理研究所所长,现任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
郝柏林曾在固体物理、量子多体问题、相变和重整化群、天线理论、非平衡统
计物理、非线性系统的混沌现象、符号动力学等多个领域开展过大量的研究工作。
目前兴趣集中在受到生物学启发的理论问题上,在计算物理、相变理论和混沌理论
等方面在国内外出版专著 9种。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承认和重视,曾
获1978年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198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中国
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9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7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
二等奖。

苏肇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男,1937年 6月生,1958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先后从事粒子物理、幅射流体力
学、凝聚态理论及统计物理领域的研究。1994-1998年任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现
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当前,他在强关联多电子系统,介观系统,低维凝聚态系统
和非平衡量子统计方面开展工作。1987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欧阳钟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
男,1946年 1月生,1968年清华大学自控系毕业,1981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
专业获硕士学位,1984年获光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85年在理论物理所做博士后,
1986年获西德洪堡奖学金到柏林自由大学从事合作研究,1989年任理论物理所副研
究员,1992年晋升为研究员。1997年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现为理论物理研究所所
长。
近年研究兴趣为液晶、生物膜理论与 DNA等生物大分子弹性性质,此一研究方
向是物理、化学、生物的交叉领域。1993年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亚州华裔物理杰出成
就奖,1995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9年获周培源奖。


于 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男,1937年 8月22日生,1961年在苏联哈尔科夫大学毕业回国后到中国科学院物理
研究所工作,于1979年来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
于渌在超导理论、相变和重正化群、非平衡统计物理方法、一维有机导体理论
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有机导体理论方面在国际上有专著出版。
于渌在1980年获中国科学院成果三等奖,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6年起,他受聘于联合国(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现任凝聚态理论部主任,
同时一直与理论物理所保持密切关系,开展研究工作和人才培养。主要从事高温超
导、强关联电子系统、低维量子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朱重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男,1942年 6月生。1967年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理论物理室研究生毕业。1986年起为
理论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理论物理所副所长。
主要从事场论及粒子物理研究,先后曾在强子结构模型、粒子物理现象学、弦
理论及场论方法等方向工作。近年来主要研究非微扰场论、Chern-Simons 场论、
弦理论、几何量子化及其应用以及与低维凝聚态物理有关的场论问题,已发表论文
90余篇,曾获1980年山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郭汉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男,1939年 4月生,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高能
物理所任副研究员,并转至理论物理研究所。1985年为博士生导师,1986年被聘为
研究员。
郭汉英先后从事核理论、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粒子物理、场论以及计算物
理的研究。发表论文过百篇,会议报告数十篇。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状,中
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1989年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目前主要专业研究方向是量子场论及其大范围性质、离散群上的规范场、弦理
论与两维共形场论、量子群以及有关数学物理和计算物理问题。



张肇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男,1940年 7月生,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理论专业,同年考入中
国科学院原子能所做研究生,1967年毕业。自1986年起,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
究所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一直在粒子物理前沿问题(微扰 QCD,电弱统一理论,超对称模型,重
味物理,对称性破坏机制,天体宇宙学相关问题等)上开展研究,力求加深对现有
准模型扩展等。1997年
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李小源(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男,1941年11月生,自1965年 7月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后相继在中国科学院
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研究。
其间,1980年9月至1981年8月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物理系任研究助
理,1982年 6月至1982年10月,1984年 6月至1985年12月作为德国洪堡基金会会友
在汉堡德国同步加速器实验室理论部及慕尼黑马普物理及天体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
工作。还曾在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夏威夷大学、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
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及河滨分校等地作访问
学者,并曾经是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的一般成员及特殊成员。
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费米子代的非普适性和第三代费米子性质研究、有
效场论及电弱对称性破缺、超对称破缺、电弱精确测量、弱衰变和轻味强子性质研
究等。1987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吴 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男,1946年生,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84年在理论物理所获博士学位,92
年任研究员,93年为博士生导师。
从事过非线性方程的延拓结构理论、Kaluza- Klein 理论、量子场论的大范围
性质、弦理论、共形场论、二维诱导引力等方面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量子群
的几何理论、离散群上的规范理论和与量子场论有关的物理及数学问题以及经典可
积系统的几何理论和计算方法在理论物理中应用,先后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喻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男,1956年 9月生,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物理系,同年考取教育部委托四川大学
代培出国预备研究生。1988年 8月在丹麦玻尔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同年去意大
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做博士后。1990年12月被聘为理论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96
年被聘为理论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二维共形场论、超对称共形代数、超弦理论、二维诱导引力、WZNW模
型、拓扑量子场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在国外杂志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张元仲(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男,1940年12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65-78年在中科院
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从事受控热核反应的研究和国防任务的工作,先后任实习研究
员和助理研究员;1978年至今,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任职,1986年任理论物理
研究所副研究员,1992年2月被聘为研究员。
曾从事粒子物理、场论、相对论与引力理论、天体物理、宇宙论等方面的研究
工作,出版过两本相对论专著(中、英文各一本),发表约70余篇论文,并获中国
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是引力理论和宇宙论中的几个重要课题。例如,标量-
张量引力论、引力规范理论、量子宇宙学、暗物质自引力体系的引力效应等等。此
外,目前正领导并开展检验等效原理的实验工作和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

吴岳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男,1962年 2月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7年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
所获理学博士。1987-1996年先后在德国和美国从事粒子物理理论研究,尔后回中
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并获199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至今共发表论文六十
余篇,被引用四百多次。现为第一研究室主任。
主要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中的基本问题以及相关的唯象物
理:基本对称性和对称破缺机制的探索,电荷共轭和时空反演对称性破坏的起源,
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的起源,基本粒子质量和混合角的起源,中微子物理;规范场
的大范围拓扑性质,微扰和非微扰 QCD及强子结构,标准模型中物理观察量的精确
计算;标准模型外可能的新物理,超对称大统一模型及低能物理唯象,电,弱,强
和引力的统一描述。

马建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男,1962年 2月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10月赴德国海德堡大学
物理和天文系学习,于1987年 7月在该校获理学博士学位并作博士后,1989年11月
在德国海德堡DESY理论组任助理研究员,1990年11月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理论物理研
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92年 4月至1998年 6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物理系任研究
员。1998年入选为“中科院百人计划”回国,同年 8月被聘为理论理论物理所研究
员。
主要从事粒子物理理论前沿的研究,并作出了重要成果。其研究领域涉及CP破
坏,强相互作用及量子色动力学和应用,格点量子色动力学。已在国际主要刊物上
发表30余篇论文。

虞 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男,1958年4月生,1987年11月在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1992年7月被聘为理论物理
所副研究员,尔后去英、美等国工作三年多,1996年 9月回国。1998年 1月被聘为
理论物理所研究员。现为理论物理所副所长。曾在规范场理论、弦理论、几何量子
化和拓扑量子场论方面发表了近30篇论文。获1998年中国博士后“国氏奖”。
最近几年的研究兴趣主要在凝聚态物理理论上,如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包括量
子霍尔金属和边缘态理论),量子掺杂问题和分数排斥量子统计。在这些方面共发
表了二十余篇论文。同时,也从事与上述问题紧密相关的一些量子场论问题的研究。

郑伟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男,1946年 2月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
大学获博士学位,1981年至1987年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统计物理中心从事研
究。92年任研究员,93年聘为博士生导师。他先后从事表面物理、随机过程和非线
性动力学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二维映射的符号动力学、统计物理,现为第
二研究室主任。
他是1992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9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
“实用符号动力学及其在耗散系统混沌研究中的应用”的主要研究者之一。



赵恩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男,1940年 7月生。196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67年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研
究生毕业。先后在原子能所、高能所工作,从1978年起在理论物理所工作。曾从事
原子核多体变分方法、π-核相互作用、统计谱理论、原子核结团模型、原子核集
体运动、超变形核态及原子核内的夸克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80余篇。
所从事的超变形核态的研究与介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的研究,曾分别于1993、1997
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先后出访过加拿大、英国、日本和意大利的一些
大学和研究所。
现在的研究方向是介子-原子核相互作用,核内夸克效应和极端条件下的核结
构。

杜孟利(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男,1962年 7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1983年通过CUSPEA
去美国William and Mary大学学习,1986年随导师在Colorado大学从事研究一年,
1987年底在 William and Mary 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是J. B. Delos 教授。1988
年初去哈佛大学做博士后。1990年 9月被聘为理论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96年聘
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目前研究工作兴趣主要包括原子在强电磁场中的行为、原子和激光的作用、高
激发态、多通道问题等。

孙昌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男,1962年 7月生,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1992年在南开数学研究所获博士
学位。1992年至1993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从事研究。1990年和1992年先
后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和教授,1995年成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任中科院理论物
理所研究员。先后从事群表示论在物理学中应用、量子理论的整体性质、量子群与
可积系统,量子测量和量子耗散理论和量子信息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
表论文百余篇,其中有的被大量引用。目前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特殊条件下光与原子
系统相互作用及其相关的量子理论基本问题,如腔量子电动力学,原子的玻色-爱
因斯坦凝聚和量子计算。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两
次),二等奖和三等奖。

向 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男,1963年 3月生,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86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19
90年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获博士学位,1991年 2月赴英国牛津大学理论物理系任助
理研究员,同年转至英国瓦而维克大学为客座研究员,1992年12月任英国剑桥大学
卡文迪许实验室超导联合中心副研究员。1998年入选为“中科院百人计划”回国,
同年11月被聘为理论物理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中强关联问题的研究,其研究领域涉及高温超导电性论和
强关联系统数值重整化群的理论方法,并在以上领域取得一系列开创性结果。已在
国际主要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陈裕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男,1963年 5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1992年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获
博士学位,1992—1994年在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作博士后研究,1994年被聘为中
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同年去美国西北大学物理系从事有关粒子唯象理论
的合作研究。曾获1996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1999年吴有训物理学奖。1999
年聘为理论物理所研究员。
目前主要在重味物理、QCD理论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

朱传界(副研究员,博士生副导师)
男,1964年12月生。1989年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国际高等研究生院毕业获博士学位。
1989年至1994年先后在美国和意大利作博士后,1994年到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工作,
1996年转至理论物理所。
主要从事场论和超弦理论的研究,研究方向涉及二维共形场论和数学物理诸多
方面,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最近主要与所内其他研究人员就超弦理论中的膜、超
弦理论与规范场的对偶关系和非微扰规范场论等方面开展研究。

高怡泓(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男,1961年 4月出生于上海,198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并于19
94年在该校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到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作博士后,从事拓扑量
子场论和超对称规范场论方面的研究。1997年被聘为副研究员。目前从事的研究工
作涉及超弦的对偶性和M理论。



徐 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女,1955年 8月出生于重庆市。1995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获博士学位。1995
年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1997年 8月被聘为副研究员、业务处处
长。主要从事耗散介质中量子干涉效应诱导的光学新现象以及小量子体系与电磁场
相互作用的研究。

覃绍京(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男,1968年10月出生于北京市,1995年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后,
赴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作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10月到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
所从事科研工作,现任副研究员。覃绍京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学科中凝聚态物理领域
的研究工作。目前正致力于强关联模型的数值计算与分析,以突破高温超导碳 C60
超导理论中解析分析的困难。前几年曾对一维强关联系统做过一系列工作,发展并
利用数值重整化群研究强关联系统计算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量子固液转变,研究过C60
的一些特性。

刘伍明(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男,1960年 6月生,1994年 9月在中科院金属所获博士学位,并获中科院院长奖学
金特别奖,之后两年在中科院物理所做博士后,1996年 2月任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副
研究员。目前研究兴趣包括 Riemann-Hilbert问题方法及应用、经典和量子可积系
统、低维凝聚态物理模型、凝聚态物理中的非线性问题等。已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
文40余篇。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