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悲剧还要再发生多少才能使我们清醒
送交者: 大志 2002年06月06日18:24:3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悲剧还要再发生多少母亲才能使我们清醒
重贴两年前的旧贴:《重思我国教育》

  序言
记得二十年前,上小学的时候,家里人就教育我,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
怕。但后来,慢慢的这话没人提了。 去年,看《扬子晚报》(2000年4月12日)
,报道说,世界上目前可产一万多种芯片,而我国目前只能生产叁百多种。再看
看现在,心里很难过。我们教育到现在也似乎还让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天到晚做
数理化,可最后又究竟做出了什么? 前几天,在坛子上看到一个帖子,说作者去
拍一个日本侵略军强奸中国妇女的电视连续剧,结果发现拍的机子是日本产的,
回电视台,编辑的机子是日本产的,编好了以后,播放的机子是日本产的,回家
看电视,机子还是日本产的。 我们偌大一个中国,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各
行各业,“能拿出手的东西”有多少?一亿吨钢造不出一辆国产的小汽车,五十
年的教育培养不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
2000年的这个时候,我国教育界出了一件大事,引起了又一次减负。据统计是我
国建国以后之第四十九次。 可现在又跟以前一样了。大家认为第四十九次“减负
”已告失败。我们的教育还有必要进行第五十次“减负”吗?我们的教育还能和
过去一样吗?跨入二十一世纪,站在未来的角度对我们整个的教育体系进行思考
,看看我们的教育究竟办得怎么样。重思,看看我们的教育如何脱胎换骨,从而
使我们的国家在二十一世纪尽快发展。本文将主要探讨我国教育的师生,观念、
管理、教改等诸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的思路。 教育过程中人的异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希腊宗教名城德尔菲圣庙的墙上刻着一条铭文,“认识你自己。”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条原则,叫“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
事实是不管谁是主导、主体,教师和学生又有多少自己的主导地位?
教师教学无法以科研作基础。教师的教学内容是课本规定的,教师上课的过程是
由教学大纲和教参安排好的,教学效果的标准是由考试决定的。一个教师教一辈子
,在他(她)自己的教学中,能有多少独创性的东西?再好也只是会所话的书而
已。一旦每个人都思考起来,我们的教育不就乱了套?他(她)不得不去应试。
去永不停息地压迫学生下题海,或自相残杀,为0.1分之差的班级平均分寝食难安
。 教育决定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却没有人想过现在的教育究竟对学生意味着什
么。“书”──他们进步的阶梯是那么狭窄又那么狰狞,面对“书”,他们毫无
选择的权利;面对考试,他们毫无选择的权利;面对他们自己的未来,他们越来
越恐惧。我们的教育究竟给我们的学生留下了什么?他们学会了应试,却忘记了
自己是大自然的精灵,自己同样可以是一些新的知识的创造者。 教师在学校里
拼命给学生灌水,学生一出校门就拼命的要把水倒掉。当我们在转变我们的教育
观念时,我们能否多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而不是规定学生学什么、学生就得学
什么;多考虑一下学生能学多少,而不是一味的硬灌;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而
不要拿成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来要求未成年人。教育不是往一个桶里灌水,而是要
点燃一堆火。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点火。当人的求知欲望之火被点燃之后,他
(她)自己会回去求知的。而且在有了求知欲望的求知,知识越多求知的欲望愈
强,反之亦然。 教育观念上核心的错位 教学过程中师生人格的异化,是由我们
的教育观念决定的。从五十年代,我们全盘照搬苏联的教育,加上我们的教育传
统,形成了当代不以人──不断成长发展的学生为核心,而是以课本为核心模式
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概括来说,就是不断努力搞出一套统一适用几亿学生的教材
,再加上不断完善的全国统一的高考,再加上隔叁差五发出减负号召的教育部的
统一管理。因此,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体系下,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被教育:上课要
认真听讲,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内容就是课本,学生的学习
就是做作业,衡量各级教育的主要标准就是考试。学生整天就是忙于上课,做作
业。课本上的内容就是我们教育的全部,因为考试的标准也就是看学生对于课本
上的内容掌握的情况。我们的教材可以是几千年的政史地,几百年前的数理化,
就是不能让我们的中小学生有一点选择现代最新科技动态的余地和自由。 因此
,最终我们培养的学生,知识可能知道不少,却不敢提问题,不想提问题,不会
提问题;只会随大溜,说什么都相信,不敢独立思考;只会模仿,仿古崇外,不
会创造性的思考。最好的学生也就是能读死书,会死读书,最后读书死。我们的
教学内容到哪儿都一样,我们的答案到哪儿也都一样,学生用不着去想,也不能
自己去想。如果学生想的内容,答的内容有与书本或练习的标准答案不一样的,
就是错的,如果考试时候还是这样,就意味着将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教师教的
内容,就只能局限于课本之内、考试之内,否则不但白教,还会砸了自己的饭碗
。我们的教育严格来说,就象统一方便面一样,甚至还不如。不要怪我们的学生
没有想象力、创造力,我们的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早就被我们的叁个统一给千
方百计地掐掉了。这叁个统一,就象叁个紧箍咒,套在学生、老师、学校、家长
的头上。我们的教育就成了一亿吨钢造不出一辆小汽车的教育,五十年的教育出
不了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的教育。这叁个统一,总使我想起叁国演义中的赤壁大战
紧紧锁住曹军水师的铁链。我更仿佛看到,这种状况如果继续到二十一世纪,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恐怕也会像曹操的宏图伟业在知识经济的大火中灰飞烟灭。

教育管理上主要矛盾的激化
从总体上来看,我们教育管理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抓住当代我国教育上的主
要矛盾。目前,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需求
远远超出我们教育所能提供的培训的水平.这种求大于供,首先是质量上的,然后
是数量上的。知识经济的出现,一方面大量地迅速地不断地产生新的知识和相应
的技能,另一方面,也大量淘汰旧的知识和技能。而在我们的教育机构中,由于
叁个统一,已被新经济淘汰的知识和技能却不能被淘汰,新经济需要的知识和技
能却很难进得了门。为了解决这种求大于供的局面,我们现行的做法却是各种考
试。以考试的成绩来定分配。而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尽可能多的得到现在的“粥
”,才有可能得到以后的“粥”,不管喝的什么粥,总比喝不到的强,以后的进
一步发展就有“竞争力”了。而我们的悲剧就在这里发生了──不管是老师还是
学生,我们都成了我们自己创造的魔鬼的奴隶;我们愈努力提高我们考试的“信
度”,我们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绳子就愈紧一些。我们播下去的是龙种,收获的却
是跳蚤。我们的教师越教越少,我们的学生越学越死。

另一方面,在抢粥的过
程中,过去是计划经济下的户口,现在是市场经济下的钞票,加剧了这一矛盾。
如果一个学生出生在农村,那么,他(她)就被剥夺了百分之九十的上市县重点
中学的机会。换言之,就全国十二亿人口而言,至少七亿农村人口中的学龄儿童
很难有机会得到第一流的教育机会。而即使另外五亿城市人口中的学龄儿童,又
有多少能上市县重点中学?到了高中毕业,全国的高中毕业生又有多少有上第一
流大学的机会?教育的滞后,使我们的最大资源──人力资源决大多数被时间空
耗了! 我们的教育管理上还有很多其他问题,但都是教育资源供需失衡这个主
要矛盾决定的。最近的扩招也远远不是答案。表面上看,教育的供给增加了,但
只是滥竽充数的增加。0+0或者0*10的结果都是0。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的理论
还只是停留在减负的水平;而连减负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我们搞的扩招,最终
是用我们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搞出一个克里空的豆腐渣灵魂工程。不要看的
太远,就看看现在我们各级学校里的知识经济的化身--电脑是怎么用的?观念不
转变,体制不改革,再扩招,我们还是出不了第一流的人才,也留不住第一流的
人才。 在这样的教育管理的思路下,我们的教育发展的路越走越偏,最后是害了
全中国的每一个人。


我们的出路何在?答案很简单:应该在两方面做文章。一
方面是使用推广网络技术,建立新的教育媒介,集全国之财力,建成网络教育高
速公路,从硬件上保证每一个公民都能免费上网;另一方面是开发超级服务器,
建设优秀的教育资源,广集天下之智,建立世界第一流的知识库,让每一个受教
育者都能免费得到无限最好的知识。最终,每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能在任
何时候,任何地点,免费得到自己能学的,自己需要的,能使自己最大限度发展
的充足教育资源。如果说,信息社会是网络时代的学习社会,那么中华民族也应
该是网络时代的学习民族。

重思------对教育“改革”的“改革”
站在二十一世纪发展的前提之下,重思我国的教育,走出我们减负的怪圈,意味
着我们首先要对教育“改革”进行“改革”。


首先,领导的一次讲话就可以引发
一次“教改”。听起来就象天方夜谈,但中国的现实就是这样。权力越往上越集
中。那么,关键就在领导。领导不要总坐在会议室办公室里看报告、下指示,或
到了基层看那些事先安排好的“节目”。下去就要看看基层真正的现状是怎样的
。或者到网上看看。上网的年轻人居多,在网上说话的可信度是有的。


其次,
教改需要先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探讨的大研讨,为下一步的教改创造条件。
有了这个大研讨,全国上下、海内外关心我们教育的人都可以加入,摆出个人的
经历、观点和建议,共同磋商。每个人都能出一点力,使我们在对教育的认识上
首先有所突破,以后不断有所突破,我们的教改就有了源源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当然,网络可以在其中发挥特别大的作用。


最后,教改需要国家和全社会的
关注、理解、参与和支持。我国有着悠久的教育传统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当代我
国的教育所取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也正是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之上,我们才有可能
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国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教育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尽可能多
的创造教育机会,形成一个高水平的免费社会教育体系,保障每一个公民都享有
充分的教育机会,我们的社会才能稳定,不断地繁荣发展。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