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大学里,在读博士生都必须满足一定的TEACHING REQUIREMENTS,即必须教几门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我在哈佛的教书史就是由此而来的。
没留过学的人真是愚昧!原来,每一个哈佛的博士都可以说自己当过哈佛的老师呀。你那“简介”上可说的是“曾任职于哈佛商学院”,“曾经教授哈佛商学院的管理经济和一年两门MBA课程”。与您在哈佛的“任职”经历相比,在新加坡的三年讲师生涯都只能算“短期任教”呢!您怎么这么好玩儿,陈前讲师?
△知名学者
在GOOGLE下打入我的书名,可见五十几个结果.打入以下几个具有国际声誉的中国学者的代表作的名字,它们的CITATIONS也不在我的之上:
张五常:Common Property Rights 钱颖一: China's Transition to Markets: 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 Chinese Style 杨小凯: Economics: New Classical Versus Neoclassical Frameworks
怎么那三位先生的名字我都知道,就您老人家(44岁的人我真可以称之为老人家了)的名字,在您亲自策划出“百万年薪聘请哈佛博士”的大新闻来之前,一点都不知道呢?我确实愚昧!
△由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写的文章,列举了过去几十年来金融理论发展的主要成果,第27页就提到‘陈模型’。注意,此文中提到的华人学者屈指可数。《再质疑》提到的王江可能也在里面。虽然都做金融,我对王江也没什么了解。
您对王江虽然“没什么了解”,但毕竟还知道王江的名字。而王江听说了您的名字以后的反应是:“这人是谁呀?”这里边多少有点区别吧?
△美林公司的股票分析师一般地说并不了解他们公司所用的利率模型。交易模型是一项商业机密。我的模型被某个公司采用后,一般会被改造,不再挂我的名字。
就是说,这事死无对证!
△杨姓华人获得博士一事我最近才知道的。
5月15号新闻发布会以后才知道的?杨只是一个例子,证伪不需要第二个反例。但除杨之外,您敢说就一个华人没有了?
△美国东部金融学会是一个正经的学术机构。当时的会长是南加州大学的HARRIS教授,我获奖时就是他致的词。
我怎么听美国东部金融学会的现任会长说那意思,当时给您颁奖那位HARRIS其实只是位副会长,来自弗吉尼亚大学?您获得那奖好像是“年度学生论文奖”,而不是您对《中华英才》记者吹的1995年度“最佳论文奖”吧?跟您一块儿获奖的还有两个学生是不是?那两个小同学现在对于国际金融界的影响比您如何?
△(央行)最后一信中,提到报告已呈报上级,让我耐心等待好消息。
您就耐心等着吧!
△ECONOMIST这个职称不可能是所谓“非正式人员”。可以查查美联储的招聘ECONOMIST的启事,看看上面是怎么写的。我在货币事务局,其工作性质当然就是参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您想看看美联储的传真是怎么说的吗?“正式人员”只干一年就到新加坡当讲师去了?
△特聘教授的事去年就有人提过……
管事的人说没提,难道是不管事的人提的?
△两个机构去年下半年委托我了解中国专业培训市场……
还是得往不管事的人身上找台阶呀。
△如此,学院的实际支出要少得多……
既如此,为什么在您提出100万年薪的要求之后,山东的那个傻瓜院长还“觉得对学校有一定的压力”呢?
△陈教授把我跟谁搞混了。我从来没见过陈教授,也不曾谋过OHIO STATE的教职。
这才没些天,您还在电话里跟陈志武教授说:我当年还托您找过工作呢。转眼就不认帐啦?
够了,陈琳先生,够了!祝您休假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