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各位能心平气和说陈琳--海归和国产为什么不可以双赢? |
送交者: 青蛙! 2002年07月23日18:09:2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送交者: epeiusian 于 July 19, 2002 20:45:16: 陈林到一个民办学校任职,以其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的经验,完全可以胜任那样的工作,因为是个翻译学院,而且看陈的中国功底还是不错的。是否能聘任他,纯粹是学校自己的事情。请一个哈佛的博士更是非常正常,任何学校都希望自己的教师有名气,这样学校才有希望。一个小学校难找到大师,但是一个哈佛的博士在中国还是很有影响的,能聘到也很不错。学校这么做说明这个学校非常好。凭什么可以10几个亿的纳税人血汗去聘人做世界一流,人家话自己的前就不行? 至于山译请他做副院长,那是学校内部的事情,给他多少工资是学校自己的事情,特别地,民办学校不是用国家的钱,除了学生家长、学校董事,任何人没有权利去查别人是否能拿这么多钱。否则是小人眼红。 陈琳的学位是真的,那么报纸有责任予以更整和道歉,继续用模棱两可的口气去攻击别人已经丧失了新闻工作者起码的职业道德。 陈琳自己本身是否吹牛跟他拿多少钱,学位是都是真的没有关系。而且,事实上,陈琳对自己的评价是诚实的,所谓吹牛部分是在一些不能定量描述上的问题模糊了词语,这对于求职来说,是非常正当的,而且是被鼓励的。 我谈一下个人看法: 1)陈琳的思维方式已经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了,他不了解这些年中国的变化。从美国了解到的中国,回国探亲了解到的中国跟真正去工作、生活的中国是不一样的。 陈最大的错误,不应该去民办单位,出了事情学校也保不了你,应该去清华北大,记者能进校园见你一面回来都能吹好久。绝不敢攻击你,惹怒最高学府,新闻圈子内部就会制裁她。真喜欢济南也要去山大,校党委在这种时候就能发挥作用了,甚至会告到省委宣传部、中宣部、团中央,朱丽叶借八个胆子也不干。没有组织的关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在国外的人还记得吗? 2)记者,我比较喜欢香港人说他们狗仔,中国记者绝大多数是文科生,傻妞集中的地方。南方周末的编辑理有理科生,所以我说这是一份不弱智的报纸。还有电视台记者,凤凰卫视的人都自称是艺人的,看CCTV的那架势,差不多有政治局委员的派头。对于弱智群体,我们不过多评价吧。 3)在中国,民办学校是被歧视的,譬如学生半价火车票是不给民办学校学生的。而且不当作考不上大学的孩子去的地方,更是被某些人鄙视。其实,学校固有好孬,成绩自由好坏,但,人应该是平等的。教育需要各种层次并存,我看现在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就过剩了,中国没有那么多的工作机会。到是中国真正缺的是熟练工人,这个问题真的非常严重,中国的制造业还很落后,没有这个基础什么都是鬼扯。不过诸位都是中国出来的,我想大家可以理解中国的等级问题。如果你不服气,我还可以提户口问题让你相信。都是生命,读书好一点就嘲笑民办学校跟北京某些人嘲笑外地人性质是一样的。任何一种教育都能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都有助于延缓就业的压力。 4)人家学校肯出100万,你只能眼红,不应该做声,说学位是假的,让那人家被雇主解聘了,现在是真的,那就应该道歉。去查文凭的事情,也可以,不过上次为什么不确定一下就发稿?青年报也是街头小报?这次的报道依然留下不证之词。 5)回国,不是说海归就可以如何的,记住,你如果当年什么也没有,拿个洋博士回来,除了坐冷板凳搞学问,你并没有多大的优势。作为弱者,你当然还是弱者,换了马甲也是,你要记住:背靠大树好乘凉。不过本来博士、学问都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到是真的。 6)“疾风知劲草,版荡识忠臣”。作为人生的经验,我们大家也可以参考,有个哈佛的陈的故交,我假定这不是杜撰的,写文章回忆跟陈在哈佛时候的情况,提到了很多东西,特别地:“某党”这样敏感的字眼都跃于纸面。其实我认识的人,包括共产党的高级干部都会兴致来了骂几句。陈怕是很难进央行了,安全部是否关注,就难说了。 所以,我们大家还是要小心,身边的人,特别是中国人,随时都会出卖你,这个世界上你不要相信任何人。这话是送给年轻朋友们的。落难的时候才能知道谁是你的朋友,不过就是敌人,在别人这个时候落井下石,也未免太不丈夫了。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