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21世纪的大学 |
送交者: ppd 2002年07月23日18:09:2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今天的大学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此方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全球化对大学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二是大学本身全球化进程的一些方式。 经济的转型对大学的基本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承担的任务呈现多样化;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及教授的方式各异;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起点各异;学位课程的结构呈多样化;出现阶段性学习方式,回归教育,终身学习,远程教育等。总之,高等教育的对象不断增加。 这些变化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全球化中的问题和需求。目前大学面临古老问题的现代诠释,即大学和社会的关系如何?事实上大学一直是服务于社会的,大学不断调整自身从而回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西方国家的历史会帮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在19世纪、20世纪,大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回应新兴中产阶级、国家及经济的发展要求。 从对历史的回顾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大学在形式、内容及功能等方面确实能够变化。第二,历史向我们展示了社会是如何看待大学的。全球化为大学服务社会提出了新的任务。而全世界各社会在探寻这一新任务。 现在我谈一谈政府对于大学最关注的问题,即大学的研究与创新如何转化为经济生产力。要取得成功必须有三方的参与——政府、大学和工商界。首先,政府投入是关键。其次,大学自身在技术转化领域必须主动和积极。大学必须帮助其教学科研人员从实际出发参与技术转化。教学科研人员自己必须成为创业人员,但同时不影响其在大学的教学科研活动。第三,通过工业合作、合同研究、咨询等方式与工商界进行合作。 由此,大家能看出,我对于大学能否完全满足政府寄予他们的所有这一切期望持怀疑态度。我担心这些期望是在未经明确思考,甚至是在误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我也担心,当大学受到多种力量分割的威胁,包括我在这里提到的科学发展的潮流对大学的影响,公众的失望等,就会使大学显得脆弱无力。我认为大学应该积极地为社会工作,应该通过对研究的新的承诺和新的教育方式为社会的共同福祉做出贡献。 此外,大家还必须认识到其它几个问题。在此,我简单谈五点。第一,大学与工业界的关系是一对复杂的关系。大学的领导者必须认识到两者存在相当大的文化差异。 第二,大学从事技术创新的一个潜在后果是这些研究者往往会脱离大学,成为创业者或受雇于为其提供更好待遇的新技术的利用者。因此,大学面临这样的问题,即最有创业精神和创造力的科学家脱离大学,最终导致科学研究的贫困。 第三,这里还存在研究异变的危险,即科学家对其科学研究成果的态度会产生变化。太强调可转化为技术的应用研究可能导致对理论研究的忽视。 第四,大学还面临有人形容的“受制于人(kept university)”的问题。毫无疑问。大学过于依靠非政府部门或个人为大学提供研究经费,结果就是研究者在研究方向及成果等方面承受多种形式的压力。大学里为商界从事研究或以合同形式进行研究的教师都面临利益冲突的问题。由此,大学的声誉可能受到危害。 最后,我想说明,采取以大学推动科技、经济发展的政策是对人文科学的破坏,对社会科学也有破坏力,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超越一定尺度的不平衡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当然,各大学的情形各异)。 在结束部分,我想说明,认为大学是驱动国家经济的关键力量是十分错误的观点。确实,大学参与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提倡大学为经济发展再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是对的。但是,大学的存在不仅是为经济的发展。大学的这一作用是短期的,体现时代的特征和要求。大学的存在是要将真理与看似真理的东西区分开来。大学的存在是要寻求意义,是要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发现、并理解意义。大学所有的这些本质都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知识是个不确定的事物。一代人坚信为真理的事物,另一代人可能会认为是错误的。 大学的使命是探究人类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发展的历史。大学从事的是人的教育,它不同于简单的教学。大学应该培养学生判断事物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如果我们相信创新可以带来未来发展的繁荣和稳定,那我们必须承认创新活动只能源于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如果人类的发展是代代相传,不断进步,则大学必须自己平衡其各种活动或功能。大学是一个包括所有学科的场所,在这里能够培养人独立思考的能力,清晰的头脑,想象力,领导能力,毅力,社会意识,热情等所有成功所必需的社会和个人品质。在我看来,把大学的社会目的局限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是一种误解。 相关资料: 科林·卢卡斯(Colin Lucas)教授 爵士 英国牛津大学校长 基本情况 出生年月 1940年8月 出生地埃及开罗 教育背景 牛津大学林肯学院 硕士 牛津大学林肯学院 学士 工作经历 1997年至今 牛津大学副校长 1994-2001年 牛津大学balliol学院 院长 1990-1994年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院 历史学教师 院长 1973-1990年 牛津大学balliol学院 研究员 导师 1970-1973年 曼彻斯特大学 讲师 1965-1970年 谢菲尔德大学 讲师 研究领域 18世纪法国历史 主要研究法国大革命 研究方向是革命德起由、恐怖、革命暴力和公众暴力以及压迫环境中如何实施民主 学术活动 法国里昂第二大学 访问学者 印第安那大学 访问学者 唐奈尔大学 访问学者 荣誉 法国里昂第二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 荣誉博士 牛津大学林肯学院、Balliol学院 荣誉研究员 社会兼职 梅隆基金会和罗德基金会理事 著作 《重写法国革命》(1991) 《法国革命的政治文化》(1998)等 (科林·卢卡斯)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