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走火入魔的汪丁丁
送交者: tingtone 2002年07月28日22:27:3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走火入魔的汪丁丁
走火入魔的汪丁丁

—— 兼談需求曲線必定向下傾斜

2000年9月11日

2000年9月載於《萬科周刊》

2000年11月載於《書城》

2001年6月載於《經濟學消息報》

 

最近到上海,一位編輯朋友向我投訴:“他的文章里竟然有方程式!”

他,就是汪丁丁,《財經》雜誌的學術顧問。“沒那麼誇張吧?為什麼不到學報投稿?”我笑道。

後來我看了他的那幾篇文章,的確有微積分,還有怪異的中文,黑格爾式的黑話,和大錯特錯的經濟學圖線。

汪丁丁在《社會博弈與中國教育的兩極化》中寫道:“這裡所說的‘權利’意義廣泛,通常被社會理論學家分類為‘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或者常識性地被理解為‘對他人的影響力’。”

第一句說“意義廣泛”,第二句轉頭去說分類,第三句誤用“或者”,因為它和第二句不是並列關係。況且,“常識性地被理解為”不是中文,而是假洋鬼子的句式。(是為“怪異的中文”。)

汪丁丁在《“梯度”?“極點”?“精神”?》中寫道:“如果古代希臘和北美的殖民英雄們僅僅滿足於‘好日子’,那麼再輝煌的殖民地也難免‘灰飛煙滅’的結局”。

如果還沒有“灰飛煙滅”,就說他們不滿足於“好日子”;如果“灰飛湮滅”了,就是滿足於“好日子”。總不可能錯的話,說了等於沒說。況且,用主觀上的“滿足不滿足”來解釋一個民族的興衰,有什麼說服力?(是為弱智。)

那麼,什麼是“黑格爾式的黑話”?

“聲音是物質各部分分離的特殊狀態的變化,是這種狀態之否定的結果——純然是特殊的一種抽象或一種理念的理想。因此,這種變化本身直接就是物質特定存在的否定。(《黑格爾·自然哲學》)”

再來:“內在精神和民族的歷史才是精神的歷史,憲制是由它鑄造並將由它鑄造的。一切要素都達到了它的自由存在,這種意志就是一種現實的決定個體的意志,它就是君主制。(《黑格爾·哲學全書》)”

——您看不懂嗎?我懂。那是胡話!

汪丁丁在《“梯度”?“極點”?“精神”?》中又寫道:“精神,它的外化是‘觀念’,從人的思考中誕生出一個新世界——在那裡制度與人互相複製從而互相延續着生命。經濟學家把這個過程叫做‘發展’,它只不過是精神的展開罷了。”

我反過來說“觀念的外化是精神”有什麼不妥嗎?反過來說“一個新世界誕生了人的思考”可以嗎?我把“精神的展開”改成“制度的展開”可以嗎?

都可以,只要煞有介事,怎麼寫都行。汪丁丁和黑格爾都一樣,說的都是語無倫次、耗費讀者精力的“黑話”,或曰夢話、獨白、囈語、胡說。

另外,汪丁丁在《社會博弈與中國教育的兩極化》中把小學、中學、大學、博士、博士後等教育並列在同一條坐標軸上,然後寫道:“我用一條先向下傾斜再向上傾斜後再度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來概括作為間接需求的對教育的需求。而這條特異的需求曲線與正常供給曲線的三個交點的中間那一點,也即不穩定均衡點E……”

汪丁丁在這篇文章里所說的“需求曲線”,是他杜撰的怪物。

首先,不同的商品的需求曲線,是不能首尾相連的。能說顧客對色拉、羅宋湯、麵包、牛排、紅酒、甜品和毛巾的需求曲線,是一條向下傾斜再向上傾斜後再度向下傾斜再向上傾斜後再度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嗎?

其次,需求曲線上沒有什麼點是“不穩定”的。需求曲線不是滑梯,要落到什麼比較低的位置才算“穩定”。能說剛吃了色拉的人和連甜品都吃完的人就比較穩定,正在吃牛排的人就不穩定——非得吃下去,不然就吐出來嗎?

第三,絕對沒有向上傾斜的需求曲線!有時候人們需要更貴的商品,那是因為他們需要另外一種更好的商品,這表示為另一條位置更高、但依然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而不是表示為一條掉轉方向,向上攀升的需求曲線。

例如,你不要鹹魚要鮑魚,那表示為一條位置更高的需求曲線,但這條需求曲線仍然是向右下方傾斜的,也就是說,這種鮑魚越便宜,你要得越多;如果免費贈送就多多益善,而不是反而不要。

任何商品,包括所謂的“炫耀品”,都是如此!應該指出,“炫耀品”是一個多餘的、令人誤入歧途的概念。有人創造這個詞,是因為他沒有掌握需求曲線的表達方法,所以才搬出一個新名堂來自圓其說。要是“炫耀品”的概念是成立的,那麼世界上任何商品就都是“炫耀品”了。

另外,“需求”和“需求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種“需求”,表示為一整條需求曲線;而一個“需求量”,則表示為某條需求曲線上的一個點。

一條固定的需求曲線,刻畫一種固定的“需求”,也就是說:(1)商品是不變的,是同一種商品;(2)顧客對這種固定商品的喜好程度也是不變的。變化的只有價格和“需求量”這兩個因素!

當“需求”不變時,“需求量”與價格成反比: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這種變化關係,表示為在固定的需求曲線上的滑動。

但是,如果顧客對這種商品的好感增加了(不管出於什麼原因,諸如收入增加、產品的質量提高、趕時髦等),那麼他的“需求”(而不是“需求量”)就發生了變動,那將表示為需求曲線整條地向上移動,而不是沿着原有的需求曲線的滑動。

所有這些基本概念,本來都有嚴格的定義和用法。遺憾的是,在汪丁丁的文章里,這些概念成了大雜燴。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產品、不同的數量,拼成了此起彼伏的怪線。

學術上有深湛的創見,是困難的,罕見的,寶貴的,可遇不可求的;而假裝有深湛的創見,則是可憐的,滑稽的,作風不正的,缺乏鑑賞力的。

物理學上沒有創見?不要緊,塌塌實實做個電工好了,不要去創造法輪功;經濟學上沒有創見?不要緊,一年一年教授和應用需求定律好了,不要去創造什麼“經濟學哲學”,那是皇帝的新衣。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