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在上海感受“金榜题名”
送交者: dayang 2002年08月29日18:07:15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在上海感受“金榜题名”

● 王旭之(本报特约)

  中国今年的高考成绩已经揭晓。那些考获500分以上的毕业生都能进入名牌大学,有望成为明日之星,而考分在450以下的,则只能报读二流院校。在相当程度上,今日中国的高考,几乎是一考定终生,难怪全国上下都把高考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

  若非在中国住上一段时间,很难想像中国人在高考前后那种焦虑和不安的心境。为人父母者几乎是食不知味,寝不安枕,考生自己更是日以继夜地“恶补”。其实,不只是家长和学生对高考特别重视,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也极为关注,环境、交通以至公安部门都纷纷为高考采取特别措施。例如,建筑工地不准在夜间施工,为的是让考生能好好安睡;学校附近的饭店也受到比往常更严格的卫生检查,以防学生吃到不干净的食物而影响考试;交警一早就到考场附近指挥交通;医疗部门专门为考生预备救护车;出租车在考试一周前就被预订一空;有车阶级的父母请假接送子女。

  在7月23日考试成绩揭晓前夕,大多数家长和子女可以说是坐立不安。那些幸运儿在得悉自己的优异结果时,兴奋、喜悦之情实在难以言表,犹如科举时代的金榜题名。富裕之家马上总动员,到外地旅游,以示奖励。即使是比较清寒的家庭,也会邀约亲友到饭店小叙一场。“大红喜事”怎能免俗呢。

  其中也有一些令人心酸的插曲。有个叫小尹的考生,在得知考获537分的优异成绩时,欣喜若狂,马上打电话给七个好朋友,说要好好庆祝一番,然后从家中的衣柜里悄悄拿了3000元人民币,到酒店点了一桌菜,一直闹到晚上。尽管大家都已酒醉饭饱,还是意犹未尽,就在宾馆开了四间房住宿。次日结账,小尹只剩下400元。小尹回到家里后,为爱子担心了一夜的父母才放下心来,但发觉3000元的积蓄几乎被一夜花光。原本就有心脏病的母亲当场就气得晕了过去,被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小尹家的经济情况很差,母亲下岗,仅靠父亲每月1000元的工资维持生活,这3000元是他们每天省吃俭用积蓄下的大学学费。现在开学在即,他们正在四处张罗,至今还无着落。


在学业压力下成长


  至于那些无法进入大学的,家长们当然是愁肠百结,学生自己更是万念俱毁。实际上,中国各地还有许多院校可读,天并没有塌下来。但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阶层都对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情有独钟。只要看看招聘广告,非大学本科(相当于国外的荣誉文凭)毕业生,根本没有面试的机会。因此,在今日中国,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目的都是为了上大学,甚至留洋镀金。

  8月15日,英文《中国日报》上有一篇文章,题为“在学历压力下的一代”,读来令人百感交集。一名叫丁丁的12岁女生,考试成绩欠佳,一时想不开而自杀。她给父母留下一封绝命书:“亲爱的爸妈,我无法表达过去12年来您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我的功课未能达到您们的愿望,我受到的压力太大,我别无选择,只有以死报答。”

  根据病理学家和教育家的统计,中国现在有3亿6700万人是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其中3000万人有精神问题。在小学有问题的占21%,中学生占32%,大专院校分别是16%到25%。这样下去,对社会将会造成何种影响?

  不言而喻,中国的现代化需要千千万万的学士、硕士、博士和各类专门人才,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在学术上有成就,而且也没有必要。昔日中国有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这种观念现在虽然不会公开提倡,但在骨子里,整个社会都把大学文凭、尤其是名牌大学文凭看作是进入发达之途的通行证。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