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我对教育的看法
送交者: dayang 2002年09月01日20:27:47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我 对 教 育 的 看 法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电视节目,一个来自西北偏远地区的农家子弟,家境非常拮倨,但他却考上了一所大学。其父为了供其上学不仅每日艰苦劳作,还常年卖血以凑学资。可这个学生实在不争气,不仅不用功读书,还拿着父亲的血汗钱去和同学攀比,并且经常上网吧聊天。到后来,终于因数门课考试不及格而被开除回家。当节目中老父亲因为自己生活艰苦可儿子又这么不懂事而老泪纵横时,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我看了也很不是滋味,这叫什么孩子嘛!

但是我后来又想了想,这个学生固然是太不象话了,可学校就没责任吗?据片中其辅导员讲,这个学生刚到学校的第一学期,各门课程即是将将巴巴地及格。那么由此看来,这个学生很可能是学习能力出了问题。一个学生学习能力出了问题,虽付出很多努力,却进步缓慢。这显然易使其对学习厌烦,越厌烦越学不好,越学不好越厌烦,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者就会什么也学不进去,从而考试数门课不及格。上面这个例子很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但遗憾的是,学校却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存在这种情况,中小学有,大学也有。当学生的学习出现了问题时,学校往往无能为力,却以“该生不宜继续培养”为由将其开除了事,这一方面浪费了人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作为教育职能部门,学校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负责任。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素质教育并没有落在实处。

提起素质教育,估计每位校长都会拍手附和、高声赞同。但具体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应该采取哪些详细步骤,大多数人心中并没有一个明晰的想法。实际上,既然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就应该认真地剖析一下能力的构成,努力探索教育规律,并且考虑该采取何种有效得力的措施。但并没有多少人来做这方面的工作,整个教育界仍然习惯于以旧有的思想看待问题,孤立、静止、片面成为大多数人的思考模式。他们认识不到能力或学习方法与毅力、兴趣、注意力之间的关系,甚至不愿承认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当学生出了问题,他们通常给予的说法是,“这个人不能塌下心来学习,干什么也不行”,“这个学生天生苯得要命,怎么教也是白搭”,这些认识不但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社会家庭也是如此,许多家长自身学习意识退化,可在逼迫孩子刻苦学习方面却显得格外热心。他们经常发表宏篇大论讲述学习的意义(但对如何搞好学习却只知努力努力再努力),而且还经常以现身说法-----我就这样了,你愿意象我这样吗----来令子女有所触动。在结束说教之后,由于过分兴奋,还经常会去选择打麻将。可想而知,这样空洞的说教会产生什么好效果。

以上种种情况使得我们的教育仍以知识灌输为主,虽说知识的增长可以带动能力的增长,可这种方式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受过这种教育的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却不能独立思考,更别提知识的创新了。

教育理念的落后及教育体制的陈旧,使得我们这个泱泱大国,虽有十几亿人口,可取得的建树却与之极不成比例。我国的顶尖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享受着国家最好的条件,有着世界一流的生源,排名却在二三百名开外。其他一般类院校更是乏善可陈,最常见的情况是,大部分的本科生毕业时既无较高的能力,又无一技之长,这使得找份工作都分外困难。所以连“痞子作家”王朔都嘲笑我们:瞧他们把大学给念的,大一大二让他们给念成了高四高五。

教师的素质也不容乐观。广大老师虽在本职工作上勤勤肯肯,认真备课及批改作业。但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尚嫌肤浅,在兴趣及能力的培养上办法不多,所以中小学老师常出现因为学生成绩不理想粗暴对待学生的现象。大学老师这方面情况虽好些,但同样也存在着对教育规律认识不深刻的现象。特别是大部分老师是留校任教的,他们虽在本专业上比较在行,但在如何做老师这一点上却做得不够好,以至于在大学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台上讲得热火朝天,学生在下面却听得乏味之至。而即使是研究生导师,他们也热衷于讲自己如何努力、勤奋、爱国、敬业,但对治学方法却谈得少之又少。他们给予学生往往是具体的问题指导,却很少涉及知识背后的科学精神。尤其我国扩招政策的实施,研究生培养已成为流水线式的作业,许多导师因为自己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更遑论精心培养了。

教材的编写与课程的安排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许多知识已经陈旧,却依然因为是考试科目而占据着学生的记忆空间。课程安排得过于紧张,这使得学生为了考试要记住许多考完就忘、以后也用不到的知识。学校对此的解释是,虽然现在用不到,但其中的思维方式却对日后的工作大有裨益。且不说学生是否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单就课程的设置来讲,上一些更实际的课程不是既能拓展思维方式、又能学习到实用的知识吗?何乐而不为呢?我们的研究生花了很大的功夫学了很多高难的知识,最后很多人出去从事软件编写工作,但其规范性和编程效率尚赶不上印度的高中生。这难到就是所谓的“对你们的思维方式有好处”?

将教育的重点由知识灌输转到能力培养上,那么根本就不需要上那么多的课程 。既然一个人80%的知识都来自于毕业离校后,那么学校干嘛还拼命向学生的头脑中不停灌输呢!适当地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基础课程让学生来学习,这就足够了。

我们当前存在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其根源就是教学资源相对有限,家长拼命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名校、上名牌,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可如果一个人有较高的读书、学习能力,那他完全可以主要靠自身来学习知识。有了真才实学,且具有较高的能力,这样的人才自然倍受用人单位青睐,即使他们没有名牌学校的文凭。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在能力教育上下大功夫,这对于缓解教育资源不足、高考一考定终身等问题的解决都具有莫大的意义。道理是明摆着的,如果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自然就减少了对老师、学校的的依赖。即使他(或她)没挤进名校的门槛,完全可凭自身良好的能力及努力学习学得真本事。

不要迷信什么名校,名校其实说穿了就是一种氛围,一种好学生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努力学习、互相竞争的氛围。所以名校之名在于其生源的优质,而不在于其所吹嘘的良好的师资、优越的教学条件、独特的办学理念等云云。如果一所学校能将二、三流的生源培养成一流的人才,那才叫好学校。北大清华接受了世界一流的好学生,结果怎样呢,本科生毕业后纷纷选择到国外继续学业,于是研究生群体主要来自于外校生,以至于留下了“一流本科生,二流硕士生,三流博士生”的笑谈。

我们国家顶尖学府尚是这种情况,整个教育水平的落后更是可想而知了,如果这种情况任其发展下去,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改变。

我们的教育应从中小学即让学生明晓这样一个道理:知识重要,能力更重要。在学校的任务不仅是学习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能力。教育部应组织有经验的人员编写关于能力培养的读本,并下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如何高效地学习、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下大力气加强对教育者即教师的培训,让其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以便能更好地进行能力教育工作。对于课程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来安排,可适当地安插一些实用性课程。教材的编写也应规范,尽量要步骤详细,语句通俗,以让学生即使自学也能看得很明白。

如果一个学生在孩童起就接受到了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种意义不仅是对于个人的,更是对于国家的。如果整个中国人的素质都得到极大的提高,相信这种情况会比多造几艘航空母舰更让美国佬胆颤心寒,到那时他们还会撞了我们的飞机只表示抱歉而不道歉吗!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