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节到师生节、教育节 |
送交者: bjy 2002年09月02日19:19:34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首先,老师离不开学生,没有学生的老师,不仅不是好老师,而且也不能称之为老师。因此,老师过节,没有学生的份,反而会有一种顾影自怜的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将教师节改为师生节,老师与学生一起过节,岂不皆大欢喜! 其次,我国目前只有教师节,却没有学生节,而学生人口数量多达一二亿,显然这是不合理的(比下有余的是数亿农民,他们不仅没有自己的节日,而且也没有自己的职业行会,学生好歹还有学生会呢)。因此,为学生设立学生节,在情、理、德、法之中。不过,眼下立即为学生设立学生节,恐怕并不现实。有鉴于此,退而求其次,学生沾老师的光,将学生节与教师节合并为师生节,老师们应当不会反对吧? 第三,师生一同过节,有利于师生相互沟通,而这种师生间的沟通,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而且也有利于老师的心理健康。老师也是人,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诸如小心眼、偏心眼,把自己的问题敞开给学生,无疑会拉进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第四,绝大多数老师,都曾经是学生,而且许多现任的教师同时也在继续学习、继续当学生。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过教师节的人,其身份往往又是学生。也就是说,有不少学生已经在享受教师节了。事实上,师生互换角色,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教师业的鼻祖孔夫子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今天的教师为什么不能当学生呢?行人都能当孔子的老师,今天的学生又为什么不能当教师的老师呢?对于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来说,老师当学生的学生,官员当国民的学生,乃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其实,无论是教师节,还是师生节,其核心内容不仅仅是关注教师的权益或学生的权益(这些问题应当随时解决,而不应当堆积到教师节这一天再浮光掠影式地解决一二),更重要的内容是对我国的教育状况进行总结、评判和反思。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节或师生节,实际上应当是教育节。 那么中国的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呢?一是政府对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投入长期严重不足,致使国家存在着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失学儿童和青少年。二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编写的教材内容既僵化而又投机取巧(与政府的教育政策的僵化教条不无关系,也与社会评判体系的维分论有关)、授课呆板、心理素质问题不少,职业道德水准参差不齐(中小学课本里应当有一节专门讲述老师应当遵守的道德行为,要让学生知道如何要求老师遵守其职业道德;与此同时,还要有一节课文,专门讲述学生受到老师不公正待遇或人身侵犯时,可以采取的自我保护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其实,所谓“教师”,这个词汇已经包含着“教育老师”的内容。那么该如何教育老师呢?这恐怕要从批判韩愈的《师说》说起,这是因为唐代大学者大文学家大教育家韩愈,撰写的论文《师说》对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央电视台的科技频道(10频道)的“百家讲坛”专栏的题首词即《师说》的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但是,韩愈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或者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他把师者定义为传授已有知识的人,并且把师者传授的知识当成唯一的标准答案。尤其有问题的是所谓“解惑”,其作用是把学生提出的疑问或新问题,千方百计地纳入到或封闭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之内。这样一来,韩愈的教育学主张,不仅压抑了师者的创新精神,也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剥夺了师者的创新权力,也剥夺了学生的创新权力。结果是被这样的老师按照这样的教育学思想所教出的学生,其原有的七魂差不多已被摄去三四魂,诸如好奇心、独立思考、创造欲、怀疑精神,基本上被打压得丢盔卸甲再也成不了气候。 在这种情况下,长期以来,在中国很少能够看到老师与学生一起去突破旧有的知识体系,一起去探索新的知识、寻求新的解释、追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方法。如果说中国自唐代领先世界,而以后开始逐渐停步不前,韩愈《师说》传布的有严重缺陷的压抑创新行为的教育学思想,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负面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宋代理学对人性的压抑,清代文字狱对民主思想的禁锢等)。不过,责任不仅在韩愈,更在于后人没有提出更好的教育思想。 遗憾的是,今天我国教育界的教育学思想及其教育政策和教学实践,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忽视或排斥创新思维的现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即只传授某一种被认为是正确的观点,而不介绍不讨论该观点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他观点又是如何说的),学术的私有化,学问的封闭化,学术的近亲繁衍,教师或学术权威热衷于或本能地排斥异己的新观点。 例如,笔者前几年出版了一部《追寻远古的信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该书指出远古神话传说是那个时代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信息载体,记录着那个时代的自然环境信息和社会活动信息。北京某大学的大学生拿着笔者的书与老师、教授辩论,双方争得脸红脖子粗,最后教授只好说不管怎么样都要继续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神话传说都是文学虚构,是人类幼年的幻想)。显然,这位教师把自己的角色搞错了,他的责任应当是向学生传授有关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特别是新观点),而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自己的观点。 不幸的是,在我国远远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勇气或都有兴趣与老师进行争论,绝大多数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欢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种种利害关系,不得不或者已经习惯了接受教师的学术观点,而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这种被驯化了的“师养”学生,无论他们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硕士、博士、博士后,一旦见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导师没有讲授过的观点,往往会出于本能地感到浑身的不自在,甚至会义不容辞地攻击那些与自己老师观点不一致的观点,这种情况在BBS上屡见不鲜(因为BBS上的新观点更多)。 在笔者看来,一个国家的政府所制定的教育政策、教育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育的主要标的,可以归纳为教育三原则,即向全体国民(包括通常所说的老师和学生)传授生存的知识、创造财富的知识、追求幸福的知识,这些知识应当不断更新并多样化。为此,我国使用的课本、教材,以及学校、老师都应当遵守上述教育三原则。 与此同时,我国政府有责任为全体国民提供终身教育服务,使所有的国民都能够及时更新生存的知识、创造财富的知识、追求并获得幸福的知识。当然,这需要政府投入相当的资金和财力,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的财力已经能够支付这样的教育投入。令人遗憾的是,不少政府官员往往乐衷于把豪华的办公楼、高档的小轿车、自己给自己不断加薪提高待遇等事项的开销排在教育经费的前面。或许,教育节的设立,有助于改变这样的官员在花老百姓钱时的先后次序。 北京山海文化企划苑AM60-3200 重构(王红旗)2002/8/31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