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大学排行榜:动态比较与随想
送交者: haha2xiao 2002年01月06日19:34:34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大学排行榜:动态比较与随想

复旦大学 杜作润

在我国,高等教育主要由政府掌握;民办和私立高校尚处于襁褓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协调政府和民间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高等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其在规模、质量和水平方面有一个新发展,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研究成果,在政策、立法、执法、资金及下放自主权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出了不少主意。但所有这些主意,差不多都只有耐心等待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来解决。此外,搞好高等教育的评估,也是促进上述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点也为许多研究者注意到了,而且也在等待着主管部门单方面费力的推动。其实,笔者以为,民间机构和研究人员开展评估,也应该而且可以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之。特别是极富挑战性的“大学排行榜”的研究,更有其特别的意义。

本文拟就“大学排行榜”的论题,对国内、国外的情况进行一些动态述评和比较分析,不求全面准确,只求将问题粗线条地推向读者,以期引起关注发展我国高教评估、关注我国高等教育再上新台阶的朋友们的讨论和批评。

在这方面,最起劲的可能要数美国;而最有影响的“大学排行榜”由《美国新新与世界报导》这一报刊所推出。它从1983年起,两年搞一次,主要在那些有本科生教育的院校中进行。从1987年起,又开始涉及几个研究生教育学科,而且几乎每年进行一次。每次,均以问卷形式征询各大学院校首脑人物,对其心目中“学术声誉”较高的院校表态,并用计算机进行统计。以后的询问对象,还包括教务长、招生部门负责人等,并且也不仅一般地以“学术声誉”作为评价的指标,还要加上“招生的选择性”、“师资力量”、“财政资源”、“学生满意程度”等指标。几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依次取0.25,0.25,0.25,0.20,0.05。

为节省篇幅,现仅将其中1983年、1987年、1991年三年排出的前10所著名大学,依名次列出如下。

1983年:(1)斯坦福大学,(2)哈佛大学,(3)耶鲁大学,(4)普林斯顿大学,(5)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6)芝加哥大学,(7)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8)康乃尔大学、伊利诺斯大学奥本里香槟分校(并列),(10)达特茅斯学院;

1987年:(前5名的次序同1983年)(6)达特茅斯学院,(7)杜克大学,(8)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并列),(10)布朗大学:

1991年:(1)哈佛大学,(2)耶鲁大学,(3)斯坦福大学,(4)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并列),(6)麻省理工学院,(7)杜克大学,(8)达特茅斯学院,(9)哥伦比亚大学,(10)芝加哥大学。

另外,美国国家科学院,也曾于1982日报导,英国的《泰晤士报》再次对大学排行进行过类似的评估。不过,它仅限于对320个博士学位计划排名,有兴趣的读者,可查阅文献。

美国人关心和重视发展本国的高等教育,从最早的哈佛学院开始,就可以看出来,捐资办学的情况举不胜举,至今仍是美国人民热爱她们的国家和制度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另一方面,他们对高等教育评估的热情,特别是对“大学排行榜”的关注,又表达了他们很重视大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在英国,早在1986年,就有过各高校分学科排名的排行榜。这是由《泰晤士报高教副刊》于当年6月3日公布的。英国大学的排行榜,由代表官方的大学拨款委员会(今称大学基金会)组织评定并公布。

1992年10月12日,《泰晤士报》刊登了由该报通过对“有关民意测验结果的再测验”,排出了大学排行榜。其评估指标有14项,主要的几项是:“学生入学时的成绩、“师生比”、“荣誉学生数”、“科研水平” 教师争取到的科研经费”、“教学质量”、 “图书馆经费”、“毕业生就业情况”、“吸收外国留学生状况”等每项也有一定的权重系数,换算成等值分数后,满分为1000分。结果,排于最前面的10所大学,依次为:

(1)剑桥大学(856分)、牛津大学(856分-一并列第1),(3)帝国理工学院(801分),(4)爱丁堡大学(754分),(5)伦敦经济学院(748分),(6)澳瑞克大学(738分),(7)伦敦大学学院(732分)、英王学院(732分——并列第7),(9)伦敦大学(726分),(10)布里斯托尔大学(724分)。

此外,该报还分别排出人文学科、语言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医学、商务及管理等学科的前10所大学院校名次。

又据上海《新民晚报》1993年6月22日报导,英国的《泰晤士报》再次对大学排名。在综合14项评估指标之后,剑桥大学提高了对牛津大学的优势地位,打破了原来共同名列第1的平衡状态。其结果,前面4名依次是:

(1)剑桥大学(840分),(2)牛津大学(825分),(3)帝国理工学院(804分),(4)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772分----同列第4)。

在日本,全国性的评估和排名活动并不活跃,文部省作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好似永远胸有成竹。钢铁铸成的大学排行榜,总是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这个次序不可能改变。

但是,这种局面也在发生变化。据《参考消息》1993年6月7日的报导,日本《钻石周刊》,就曾打破了代表官方的这种传统排行榜。该刊以11项指标对大企业人事部门的负责人作了书面询问,这11项指标对大企业人事部门的负责人作了书面询问,这11项指标,包括“在大学里学得认真”、“熟悉工作快,容易掌握要领”、“属于发展潜力大的员工”、“易融进组织之中,使组织顺利运转”、“较易晋升入管理阶层”、“适合于搞经营”、“适合做间接部门的工作”、“适合于做国际业务”、“精神上自主型多”、“即使减少录用人员,也想录用这所大学的毕业生”等这是一项既非主管部门,也非大学院校自身,而是纯粹来自用人部门的评估。我们也可称之为客观评估或外来评估吧!这是日本这次评估的显著特点。

排名的结果,我们仍取前10名,依名列榜如下:

(1)早稻田大学,(2)庆应义塾大学,(3)京都大学,(4)东京大学,(5)一桥大学,(6)同志社大学,(7)东京工业大学,(8)上智大学,(9)关西学院大学,(10)关西大学。

在我国,至今还没有来自任何方面对大专院校进行的综合性公开评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过一些评估,但都因考虑各种关系的评估因素,而始终未见公诸于世的全面结果。在评估方面,我国所花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不可谓少,所费的时间周期也不长,可时至今日,连“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面目都难见到,这不能不令那些热心的人们常年翘首等待。

所幸我们到底见到了一张“片面的”排行榜。这是由武书连、杨林、张凡、王树进几位研究人员作出的,时间是1993年。这一评估和排名,是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表的《1991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1991年全国高等学校社科统计资料汇编》为基本素材,由全国203名专家对上述资料汇编中反映的研究与发展成果,进行综合评分,并以特别设计的数学公式计算出来的。笔者很有兴趣讨论这一排行榜的片面性,但与捷光同志的角度的颇不相同,由于开展讨论已超出了本文的论域,故仅引述其部分结果,以供未曾读过文献的读者参考。

武书连等人命其公布的结果为“1991年全国本科大学研究与发展评价”,共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总得分”,(文中称为“研究与发展总得分”),“自然科学全时研究与发展人员人均得分”,“自然科学研究中每投入一万元经费得分”,“社会科学全时研究与发展人员人均得分”、“社会科学研究中每投入一万元经费的得分”等五项。以笔者一贯的态度,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更关心后面的四项结果,但因第1项结果,更接近于本文的主旨,故取第1项,即“研究与发展总得分”,依得分名次列出前10名如下:

(1)北京大学,(2)东北大学,(3)清华大学,南京大学,(5)中国人民大学,(6)浙江大学,(7)北京师范大学,(8)南开大学,(9)天津大学,(10)复旦大学等。

从地区来看,亚洲人近年来对大学排行榜似乎更为热心。

据文献报导,不久前在菲律宾首都举行的“亚洲高等教育研究讨会”上,大会秘书处以问卷形式向千名与会代表作了一项名为“亚洲最佳10所大学”的调查。它以亚洲的100所主要大学为评估对象,其指标包括知名度、学术水平、专业设置、办学规模、教师在国际上的影响等。最后,也是根据得分的分数高低,排出名次如下:

(1)东京大学,(2)早稻田大学,(3)上智大学,(4)加尔各答大学(印度),(5)北京大学,(6)神户大学,(7)马德拉斯大学,(8)庆应大学,(9)台湾大学,(10)安卡拉大学(土耳其)等。

亚洲人搞“大学排行榜”,这还不是第一次;最早的排行榜是1986年,由当时香港中文大学的高级讲师Albert H. Yee在其署名文章[9]中公布的。据称,有许多亚洲大学的教员和院校的行政理人员都被征询过意见。结果,公布于当年5月5日的《亚洲华尔街日报》之上。其中,包括“亚洲学者心目中的世界最好的大学”、“亚洲最高水平的大学”等两项。前一项的结果是:

(1)哈佛大学,(2)剑桥大学、牛津大学,(3)斯坦福大学,(4)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5)麻省理工学院,(6)耶鲁大学,(7)东京大学,(8)索邦巴黎大学,(9)康乃尔大学,(10)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

第二项即“亚州最高水平的大学”没有排出绝对的名次,只认可六个国家和地区有符合这项称谓的大学,他们是中国、日本、韩国、泰国、中国台湾、菲律宾等。其中,中国、菲律宾、中国台湾的大学不分名次,他们分别是:中国: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菲律宾:菲律宾大学、迪拉萨利大学;中国台湾:台湾大学。此外,区分名次的三个国家的情况是:韩国:(1)国立汉城大学、延世大学,(2)高白大学;泰国:(1)朱拉隆功大学,(2)马伊多尔大学、萨马瑟特大学,(3)甲色沙特大学;日本:(1)东京大学,(2)京都大学,(3)庆应大学、早稻田大学等。

正如所见,“大学排行榜”,无论你怎样排,总有不全面的地方。在我们这个学术上一直以要求严谨而自豪的社会里,的确应该做得面面俱到一些,否则作为学术研究的评估就很难挤进学术的圣殿;但是笔者以为,作为实践之学的评估,又绝难做到十分的全面。我想绝对准确、全面的高教评估,以及进而产生的排行榜,要么只能在理想的境界中,要么在十分遥远的未来世界。如果以这样要求来对待比如说武书连等人的成果,那我们推进高教评估的人们都只能是耐心等待。等待有朝一日从天上掉下来的圣果。所以笔者希望并且欢呼多出些象武书连等人那样的那怕是的确片面的成果,也比纸上谈兵搞评估[1]更能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说,上述所列各国、各地区的评估和排行榜,没有那一个是全面的,[3]但它们都或多或少地推动了高等教育,或多或少地具有如下种种意义:

1.可以为优秀学生求学选校提供参考依据,不全面、不精确的参考依据固然遗憾,但比较起来仅靠道听途说、甚至盲目乱撞的选择,更令人遗憾。

2.可以相对准确地引导支持高等教育的资金的流向。包括国家教育预算经费的流向,国家各部门、企事业科研课题和连带的资金的流向,以及个人捐赠资金的流向等。

3.可以激励社会上的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广泛讨论、批评和关注,获得道义和物质上的支持,产生影响世人的广告效应。

4.可以推动学校领导人员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提高办学的管理水平,努力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争取上新台阶,而不过分固守于背靠大树吃皇粮的、无所作为的传统办学门槛。

5.可以为教育“引入竞争机制”注入一步“引入”的动力。这是真刀实枪的引入,是真正具有剌激性和挑战性的引入,而不是叶公好龙式的引入。

6.应该说,光靠“评”和“排”是办不出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的,但“评”和“排”,那怕是仅从一个侧面进行,也可以找到学校的差距,找到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这,也许是现时代,真正有心建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举措之一。因为“干”或“创”,必须从这里开始。

参考文献:

[1]杜作润等,“高等教育评估之我见”,《山西高教研究》1988年,第4期

[2]David S.Webster,“Are They any Good?”,《Change》,March/April,1992

[3]David S.Webster and Sherri W.Massay,“Complete Rankings from the U.S.News 1992 Survey of Doctoral Programs in Six Liberal Arts Disciplins”,《Change》,November/December,1992

[4]杜作润等,《高等教育的民办和私立——比较研究》,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3年4月,P.128

[5]明轩编译,“英国公布大学排行榜”,《外国高等教育资料》(厦门大学),1993年,第3期

[6]武书连等,“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广东科技报》(广州),1993年6月30日

[7]捷光,“评《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广东科技报》(广州),1993年10月6日

[8]见《上海教育报》,1994年1月4日,第2版,报导题目为:“亚洲评出十大名校,北京大学名列第五”

[9]Albert H.Yee,“Putting Asian Universies on the Map”,《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May 5,1986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1994年第2期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