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出台道德自律“十戒” 院士名单空缺四人
抵制科技腐败 反对学霸作风 不炒作科研成果 公正增选院士
--------------------------------------------------------------------------------
千龙新闻网 2001年12月10日 06:41
千龙新闻网综合报道 尽管一共有337名候选人激烈角逐此次中科院院士增选的60个席位,但院士们对手中的选票看得和他们的科学事业一样神圣和严谨——9日,院士们最终以空缺4个名额的方式,选出了56名新院士加盟这个中国最高学术群体。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强调,在两年一度的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中,中科院各学部坚决贯彻“严格掌握院士标准,宁缺毋滥,保证增选质量”的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评审工作环境。中科院还设有专门的机构接待和调查单位及个人对院士候选人进行投诉,以确保选举的公正客观,真正选出众望所归的科学家。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据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张存浩介绍,此次增选的名额为60人,之所以空缺4个名额,与院士评选一直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和程序有关,各学部先从有效候选人中选出2.1到2.5倍于最后名额的初步候选人,再在这些人中选出1.4倍于最后名额的候选人,最后一轮,再由院士们对这些人投票,只有过半数的人才能最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经过层层筛选,本次增选只有56人得票超过半数,空缺4个名额也不再补选。
9日中科院同时向社会公布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尽管院士群体始终维护着较高的道德水准——在总共近1000名院士中,至今只有一人因为经济问题被除名,但这项被称为“十戒”的准则,还是在多名院士“净化科技环境,先清理门户”的呼吁下出台,准则要求院士们“遵守国家有关道德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上的浮躁和腐败,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反对伪科学,反对小团体”等10个方面做好科技界的自律表率,并请全社会予以监督。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由于法制环境不完善等因素,忽视道德乃至道德败坏的现象时有发生,科学界也不例外。从核酸风波到基因皇后,从盲目攀比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到院士候选人打广告,个别科学家的行为引起广泛争议,为社会所瞩目。
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张存浩院士表示,制定自律准则反映了广大院士的呼声,获得中国自然科学界最高荣誉称号的院士不仅要在科学上继续努力做出重要贡献,还要注意道德修养,同违规违法行为作坚决斗争。 (曾伟 李斌 邹声文)
附:《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
第二条在科学活动中,严格遵守和维护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道德规范、规定。
第三条坚决抵制科技界的腐败和违规行为。
第四条积极发扬学术民主,充分尊重学术领域中的不同意见,不武断、不唯我,警惕和反对学霸作风。
第五条反对不属实的署名和侵占他人成果。反对参与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抵制和反对对科研成果进行新闻炒作。
第六条在参与各种推荐、评审、鉴定、答辩和评奖等活动中,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实事求是、不徇私情。
第七条鼓励青年勇于提出新的学术思想和见解。
第八条反对为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而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
第九条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破除迷信,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
第十条客观、公平、公正地参加院士增选工作,摈弃部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严把评选质量关。
新闻背景
■基因皇后:“留美学者陈晓宁携三大基因库回到北京。”不少媒体将陈晓宁誉为“基因皇后”。后陈晓宁只有硕士学位,副主任之职是行政职务,“三大基因库”花4000美元就可买到,甚至免费索取的情况被揭露。
■核酸风波:国内生物学家为“核酸营养”展开交锋,十余位专家甚至院士和国外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卷入其中。反对派指出“核酸”的宣传是商业骗局,支持者称核酸营养研究是一项“新科学”。直到国家卫生部宣布某核酸营养产品属“扩大宣传”。
■攀比论文数:一位青年研究员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书中虚报《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论文数,把1篇夸大为7篇。据报道,“863计划”实施15年来,申请专利与发表论文的比例大约为1比30。
■院士候选人打广告:据一家全国性科技报披露,最近,来自科学家的宣传费成为该报广告收入中新增长点。这些科学家多半是今年两院院士候选人,刊载的文章一般以访谈或个人成果汇报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