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刘华杰对我的批评和举报
马宗晋
2002年1月2日
请允许我先作点说明:以下的网文是我在2002年1月2日写成的,因急于准备
1月3日出差,未得及时发送上网,我1月18日返京,对下文略作整理、发出。--
1月21日。
近日,好心的朋友们告诉我说,网上有人批评我为“黑科学”抬轿子和我
“主动伺候官员获取500万元”,我看了刘华杰所写的这篇网文。首先我要谢谢
刘华杰关心院士的道德自律,并以我为例加以剖析,从而推动关于院士自律问题
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同时这也确是我自查的一次机会,因此想就刘华杰对我批
评的两个问题谈谈我一个学地质的人的心里话和对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感受。
先谈第一个批评,关于我为雷元星的“黑科学抬轿子”的批评。 我与雷并
不认识,但他多次给我来信,述说他流浪的生活经历和对一些科学问题的疑问,
我确为他的求索精神有所感动。他坚持请我为他的书作序,可说是三番五次,但
我对他书中提出的多数问题并不懂,所以拒绝为他作序,并指出他提出的问题有
不妥之处,建议他多做调查研究,同时寄了一首小诗希望与他共勉,诗中的含意
是表达我对于研究地学要有“指天问地”的求索精神。事先他也没有告诉我要把
它登在他的书上。其实那是我对探索地学之谜的一些感受,无意肯定或否定他的
书。
下面谈谈我为什么对许多“离经叛道”的科学“狂想”有同情感的自我根源。
这些话我本来不想公开谈论,但现在我不得不说说,希望得到有兴趣的人帮我认
识对错,这也是一个机会。在我几十年对地球科学的思考中,的确留下了不少科
学难题和谜,特别是从1966年起我开始进入地震预报领域之后。邢台、渤海等大
地震前后,确有许多不解的现象发生,为了找寻地震前后的信号或前兆,有众多
学科门类的专家和大量民间的或“业余的”观察者观察到地下水、生物、天气等
等的变化。地震界也有很多人在艰苦的台站工作环境中一二十年离家职守,苦心
探索生物电、观天、查史等等,为的是提出种种短期和临震“预报方法”,其中
有些是粗糙的,有些是不够科学的,也有不少奇谈怪想,但有的也从大量现象之
中改进引伸成为世界上地震界非常关注的研究方向,如地电现象、电离层现象、
云所反映的地热现象等等。 生物电与大震前的鸽飞、狗吠、鱼死、蛇群避逃的
民间所见,仍是生物界的不解之谜。记得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工人,在唐山地震
之后,提着暖水壶,背着干粮来到我们地震分析预报中心,苦心地等待要见我们,
谈他们所见到的地震现象,他家里人死了,他要把那些奇怪事告诉我们,要我们
搞好地震预报;还有一对年轻夫妇,从甘肃自费来京,背着他们十多年观天察史、
找寻与地震关系所写成的十几万字的报告,那全是非常工整的小楷,……,这类
的接待工作不下几十次,此类的来信和文稿就更多了。其中确有许多苦心探索的
精神与行动令我感动,他们所提出的想法和谜之中我能够说清的不够科学的部分,
我都向他们一一做了解释,劝导说服他们回去,我解释不清的也介绍给我的朋友
们,不过其中也确有一些从民间的 、非地学的、业余的人提出的现象和想法对
我的既有认识有所冲击。例如关于地震前后的地光现象,一些人坚持它是客观存
在的,一些人则认为是被震昏的人的错觉。至于生物异常行为,更被许多国外国
内的专家认为是胡说,甚至以此轻视中国的地震预报。为了考证“地光”的真假,
我于1973年上半年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近两个月,结果使我相信地
光是客观存在的,由此推想它可能会是认识地震爆发之前地下热、电、气与低空
大气中特殊的静电场的综合表现的重要线索。为此,1974年我在《地震战线》刊
物上发表了一篇介绍地光的小文。巧得很,1975年在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地震,
震前、特别是震时有十分明显夺目的地光现象,约80%以上被调查的人都看到了
地光,同时医生给灾民看“眼痛病”时,发现有百余起眼底被灼伤的黑斑病例。
这件事加强了我要重视从大地震前后的宏观异常现象中去认识地震的发生机理。
可惜地光的色谱、频谱我们不知道,曾经请长春光机所设计一种广谱的监测仪,
但问我架设在何处?这就难倒我了,因为我必须先要预报准在何地何时发生大地
震。这些由老百姓发现的,又是被大地震时大量民间的、业余的、也有地震工作
者所观测证实的现象,科学家本应追此线索,深入研究下去,但这类现象往往都
是一闪即逝,室内又很难做实验,所以很易于被忽略在可实验、可统计、可计算
的科学研究方式之外。触动我的这类事情很多,所以就自觉地使我崇拜起李时珍
先生他从一位御医变为一位“草医”的道路;崇拜屈原夫子,那种精思大千、指
天问地的精神。特别是对于这个庞大的地球,我们真能认识的部分比起地球的真
实恐怕相距甚远,所以我们必须要广开思路,观察大地的真实,要大胆发问,仔
细论证,目前地学的基础理论多数是在某些假定前提之上建立起来的,但我们面
临的地学问题和需求绝大数又是很具体的。这就是我那首小诗的心声。1979年我
在《地震地质》上发表过一篇短文,标题是“取板块之精华,列立论之疑点”,
这可以代表我对现代地学的基本态度,我提出“板条论”,就是这个研究路线的
一个初步结果。从1980年开始,我痴迷于论证地球的“双重非对称性和地球质心
的偏移”至今。我的这些想法,可以说都不是简单的顺应现今地学的主流,有一
半可以说是叛逆的想法。我决不认为这些非主流的想法都是对的,但我想哪怕有
十分之一是突破主流的,对于科学来说也是有益的,我认为基础科学的本质就是
不断地突破既有的认识。我深深体验到这种逆流而动是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
压力重重,但也是探索中的苦中求乐。
以上我阐述的一点心里话,是对我的科学观念的一点剖析,当然这只是一部
分与刘华杰对我评论有关的。说实在的,我无意为“黑科学”抬轿子,试想我为
什么要给雷抬轿呢!
第二是关于刘华杰举报我“主动伺候官吏而拿到500万元”的事,如果真如
此,我可真是太令人“可怜”、“可恨”和“可耻”了。这可是个很严肃的公开
举报,已涉及法律问题。看来刘并不了解真实情况,我不得不公开报告事实的实
况以正视听,申张我们160余人一年零9个月完成的一项有意义的科研成果不被诋
毁。
1、立项原由
1999年8月,我受某石油公司的邀请去野外考察和讲学。在学术交流中,我
看到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田的分布有些规律可循,可能与基底的深断裂有关,而基
底构造情况以往勘探很少,此想法与该公司的领导谈出后,他们提出为了找寻一
些新的勘探思路,希望我把这个“新思路”立个研究项目,以助他们考虑“十五”
勘探部署时参考。于是,我和我的同事们研究制定了一个“项目”,由该公司领
导和老总们组成立项评审小组,于1999年11月24日在现场进行了评审、通过立项,
项目名称是《xx盆地构造格架综合工程探测》;2000年初签定了项目任务合同,
项目全面启动,2001年4月26日至27日该项目8个主要专题通过了专家验收评审,
2001年7月31日至8月1日总项目通过了专家评审验收。之后又对个别图件进行修
改,9月底将全部成果提供给该公司。项目历时一年零九个月。
特别告诉大家:该项目合同金额不只500万,而是585.29万元!
2、专题设置、人员组成、工作量及经费管理
为了对该盆地的构造格架取得一些新认识,必须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并加强多
学科、多手段的综合研究,为此,经与有关领导、专家们商定该项目共设立了以
下 15个专题,其专题名称和经费数量如下:
专题1:XX盆地天然地震转换波法测深(183万元);
专题2:XX盆地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工程探测(147万元);
专题3:XX盆地重磁联合反演(20万元);
专题4:XX盆地及其周缘造山带地震层析成像(11万元);
专题5:XX盆地构造分析(26万元);
专题6:XX盆地西北缘盆山构造耦合关系研究(专题6、7、8、9合计经费
55万元);
专题7:XX盆地南缘西段盆山构造耦合关系研究;
专题8:XX盆地东和东北缘盆山构造耦合关系研究;
专题9:XX盆地盆山构造耦合关系综合研究;
专题10:XX盆地综合地球物理解释(10万元);
专题11:XX盆地构造物理模拟(10万元);
专题12:XX盆地区域构造与成盆演化史(4万元);
专题13:XX盆地构造格架综合分析三维可视化及其编图(15万元);
专题14:XX盆地构造格架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50万元);
专题15:项目成果三维数据处理及多媒体制作(12万元);
项目办公室经费(会议费及评审验收费等等):23万元
甲方上交税收:19.29万元;
天然地震转换波专题组由25位专家和工作人员组成,包括哈萨克斯坦专家15
人,于2000年的5月至8月在酷热的沙漠中奋战100余天!完成了4条穿越盆地腹部
的转换波探测剖面。在总长度1600公里的测线上布设测点250个,在大量的地震
记录中共选出有用远震55个,取得了十分宝贵的有用三分量远震记录3949张。
人工地震探测专题组勘测距离共910公里,进行了9次爆破观测,2吨炸药一
个炮点。获得了非常重要的1970张地震观测记录和15个分支的记录截面。在野外
现场作业的高、中、初级工作人员多达118人。投入的数字地震仪239台,使用的
各类车辆33部。
开展盆山耦合关系研究的几个专题组共15人,包括3位法国地质学家。他们
爬山越岭,沿着18条地质剖面进行了认真的野外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观察路线近
2000公里,观测点415个,采标本近200件。
“盆地构造分析”专题组在现场调研累计570个工作日,对研究区的有关资
料和图件进行了广泛的检索,阅读国内外公开文献近300份,内部报告近百份,
认真分析了各种剖面47条。
重磁联合反演和地震层析成像两个专题收集了大量地质、地震、重力、航磁、
测井等多方面的资料和数据,其中盆地和周边地区的地震数据7845个。地球物理
综合研究专题编制了五条GGT剖面。
其它专题按着各自的任务,分别进行了典型构造模拟实验、成盆演化史研究、
成果三维数字化、多媒体制作等等。
为管理好本项目,除了所科技发展部对项目实施领导与管理外,项目组还专
门成立了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编写印发了10期《工作简讯》,定期向双方领
导和管理部门汇报有关项目施工、管理与进展情况。
本项目的经费管理办法是专题负责制,即按项目组与各专题签定的任务合同
书中所规定的经费数量,由项目办公室负责分批划拨到各专题经费本上,由专题
负责人掌握使用(而不是项目负责人掌握)。
3、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在项目负责人马宗晋直接指导和参与下,通过项目组160多人一年零9个月的
辛勤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提交的主要成果有:
①“XX盆地构造格架综合工程探测”项目总报告
本报告共分8章、34 节,全文约15万字;
②“XX盆地构造格架综合工程探测”项目总报告附图集
本附图集共有各类图件171张;
③“XX盆地构造格架综合工程探测”8个专题报告
8份专题报告累计80余万字;
④“XX盆地构造格架综合工程探测”8个专题报告附图集;
共有各类图件200余张;
⑤ 1:20万和1:50万大比例尺挂图90余张;
⑥ 项目探测工作与多媒体演示系统(长40分钟);
⑦ 项目研究成果图件WEB管理系统
收录了项目各专题成果图件、综合研究成果图件和三维图件;
4、专家组的验收评审意见
2001年7月30日-8月1日,该项目所属的公司对该项目组织进行了最终验收,
验收评审专家组由22位专家组成。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其验收意见主要内
容如下:
①项目实施中技术路线正确,使用方法先进,野外工作量超额完成,资料处
理分析有突破创新,专家组认为本项目的完成是成功的。
②采取天然地震转换波法、人工地震反射/折射法、P波CT成像法和震中点
线法处理结果,并结合磁场中的多种分析结果,获取了5条探测剖面及莫霍面之
上M.C.G1.G.B各壳层的确认,从而定量具体地证明了XXX盆地所具有的结晶
基底与双层结构。
③采用盆山耦合新理论对盆地周边进行研究,提出了六种盆山耦合样式和六
段划分方案,客观地讲这是周边复杂构造研究的新进展。
④根据对基底断裂的研究和盆地中各沉积层构造演化图示,编制了全新的
XXX盆地现今油气构造分区及构造单元划分图,这将成为今后生产研究一线人员
的参考坐标。
⑤在构造格局与油气关系研究中,提出了“基坑角效应”和“构造复合与联
合”控制油气聚集的新理论。
试问刘华杰,也请网友们想一想:用580余万元的经费,完成上述的工作量,
取得如前所述的一批成果,并得到了专家们以上这样的评价,是不是一项按严格
工作程序完成的科研项目?所用经费是否合理?值不值得?这是不是某人为了伺
候官吏而取个人私财的“可怜”之举?
刘华杰不仔细了解实况,以痛恨“狗官”的心情,轻率地罪告我本人和甲方
组织项目的负责人,是极其不负责的行为,尤其是最后还指出“据说马院士在院
士中属于较好的,人品与学术都不错,也有思想”。如果我这样“可怜”的院士
还是院士中较好的,那么试问在刘华杰的心目中一般的或不够好的院士还有多
少?!我奉劝刘华杰一句,你关心院士的道德自律,体现了群众监督之功,但情
况要仔细调查调查。
我欢迎你来找我当面质问,我可以向你介绍情况,你也可以向中科院院士道
德委员会投诉或状告我追查我。
真诚欢迎你的到来,也欢迎关心此问题的朋友们来了解情况。该项目办公室
可提供以下资料供大家查阅和评论:
①反映项目全过程的《工作简讯》共十期;
②野外工作纪实摄像带300余分钟(原带);
③野外地质现象照片600余张;
④野外工作报告3本;
⑤总报告和专题报告9本;
⑥总报告和专题报告附图集9册;
⑦反映项目工作和成果的多媒体演示系统光盘1张(40分钟);
⑧包含项目所有研究成果图件WEB管理系统光盘1张。
时逢岁末年初,大家都很忙,此项目概况在网上介绍只此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