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DIY(三续)——掠夺开发为哪般? |
送交者: 徐大明白 2003年07月22日14:58:0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对于经济上的掠夺性开发,我们已经吃了很多苦头,人们也有一定的认识,可是,对于孩子教育上的掠夺性开发,大家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前几天,和妻子去大连旅行的时候与几位网友一起吃了顿饭。由于最近在写教育方面的文章,难免有一种强烈的和家长交流的愿望,席间只有N是有孩子的人,于是他成了我最想与之倾诉的人。在和我们聚会前,他刚刚把学完英语的女儿送回家里。N的女儿在上小学一年级,平时除了完成学校的学业,还要补习外语,学习长笛。 我跟N说我最近在关注教育的时候,他并没有表现出丝毫我期待中的热情,显然他对我的研究并不感兴趣。不过,我并不死心,继续寻找着突破口。我问到他女儿学长笛的情况,他告诉我,他为女儿请的第一个老师以前是教大人的,从来没有教过孩子,所以孩子很不喜欢。后来N换了一位老师,孩子也有了些兴趣,现在已经可以吹一些简单的曲子了。他还告诉我,他的女儿是全市学习这种乐器的最小的孩子,由于孩子太小,买不到适合她的乐器,N还专门找人定做了一个。 “其实,我觉得对孩子进行音乐素养的熏陶比掌握演奏一种乐器的技能更重要。”我希望以吹长笛这件事为突破口进行进一步的探讨。N告诉我,他认同我的观点,但是现在他们那里孩子进重点中学必须掌握一种乐器,为了能进重点中学,他必须让孩子学会一种乐器,因为学校是那么要求的。紧接着,他又补充说:“为了孩子将来能够快乐,现在就应该让她多吃点苦,总比让孩子现在快乐,将来受苦强。” 此时,我忽然想起去年看的一个电视节目,由于是从一半看的,我不知道节目的名称是什么,只知道是个少儿节目。我看到的第一个镜头是几个体育教练样子的人在给一帮孩子压腿,那几个孩子一看就知道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全都疼的呲哇乱叫,有好几个还流下了眼泪。看了一会儿,终于明白了,这是一个夏令营在组织一帮孩子体会同龄的小足球运动员的训练生活。 在经受完了一阵身体的折磨后,到了踢球的时间,在球场上,我看到了孩子所特有的纯真而灿烂的笑容。此时,女解说员的声音也响了起来:“孩子们终于迎来了他们最开心的时刻……不过这一切教练员都看在眼里。” 随着解说员语气上的转折,教练员叫了暂停,在对孩子们的踢球态度进行了一番批评教育之后,孩子们得以重新上场,不过,此时,他们脸上已经没有了灿烂的笑容,取而代之的一脸的严肃,好像不是在做游戏,而带着阶级仇民族恨和反动派做生死搏斗。让我哭笑不得的镜头出现在比赛结束之后,刚刚经历了一场“战斗”的孩子们面对镜头一脸苦大仇深地说他们体会到了足球的乐趣,那感觉怎么看怎么像是一帮被填鸭教育折磨得身心俱疲的学生在谈自己如何热爱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给自己带来了多么大的快乐。 最后,镜头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中国著名足球教练徐根宝,原来,孩子们参观的是徐根宝办的足球学校。看了这个节目,我对中国足球为什么落后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踢球本来是件快乐的事情,非要弄的孩子们笑都不敢笑,这到底是培养兴趣还是扼杀兴趣,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不难看出来。我们的球员从小就是这样“感受足球的快乐”的,难怪他们对足球缺乏激情,缺乏热爱。但愿N的女儿不是像那些孩子感受足球的快乐一样的去感受演奏的快乐。 “我觉得,应该是让孩子现在快乐,将来更快乐。”我一贯反对把孩子现在的快乐和将来的快乐对立起来,不过N显然对我的提法很不以为然。“等你有了孩子也会这样。”他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对我说。 “中国学生成绩好是世界闻名的,可你说为什么中国就出不了个诺贝尔奖呢?”我再度试图把讨论引到我的轨道上。其实,对这个问题我是有答案的——因为中国的教育扼杀了人求知和探索的兴趣,所以我们的学生后劲不足,他们中间既出不了伟大的科学家,也出不了伟大的思想家。 N并没有顺着我的思路走,而是把话题差到了别的地方,显然,他并不愿意和我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也许在他看来我的想法太过脱离现实,于是我放弃了最后一个问题——为了让孩子上那样的学校而做出这种付出值得吗? 在我看来,这样的学校根本就不值得去上,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特点是不一样的,难道只有掌握了一种乐器才算是好学生?这种一刀切的方法本质上跟唯分数论没有任何区别,完全抹杀了个性,把学生当作流水线上的零件一样进行加工。我在内心里非常希望N的孩子能够感受到学习乐器的乐趣,甚至不小心成个音乐家什么的。不过,按照N先苦后甜的理论,恐怕她感受演奏快乐的方式会越来越接近那些去少年足球队体验生活的孩子感受足球的快乐的方式。 限制孩子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剥夺孩子的快乐,让孩子失去兴趣。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经过10年的训练,都可以成为天才。”但是,中国“苦”字当先的教育理念首先摧毁的就是孩子的兴趣。虽然,这样的“教育”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好像一下子收获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教育”种下的恶果就会逐渐显现出来,等到家长发现的时候,往往一切已经晚了。这就好像不顾环境的保护,一味追求眼前经济效益一样,是种掠夺性的开发。对于经济上的掠夺性开发,我们已经吃了很多苦头,人们也有一定的认识,可是,对于孩子教育上的掠夺性开发,大家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经济上的掠夺性开发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政绩考核不合理,片面追求单一的指标。远的如大炼钢铁,中央头脑一发热,觉得钢产量上去了就标志着我国的国力上去了,结果全国上下到处都在土法炼钢,造成了国民经济、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后来又兴围湖造田,把好好的湖泊、湿地填了,改造成了“良田”,缺乏湖泊、湿地的天然调控,雨水稍微多一点就闹水灾,稍微少一点就闹旱灾,增产的那一点点粮食和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缺乏经验,我们也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一会儿觉得外汇重要,出口创汇成了考核的重要指标,结果很多地方为了创汇不惜以远远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口商品,汇是创了不少,可是创汇的同时带来的是严重的亏损。一会儿觉得捞钱重要,提出什么开发矿业油水快流的败家子政策,结果国家、集体、个人一起采矿,由于组织松散,技术落后,在造成很大环境污染的同时,也破坏了大量宝贵的矿藏。一会儿又觉得引进外资重要,各地争相给外资以优惠政策,而对国内投资却另眼相看,百般限制。结果出现了很多假合资,和捞一把就走的外国投机者,白白便宜了老外。 在没有这种万能的考核指标的时候,一些好大喜功之徒就不顾实际情况,竭尽全力、巧立名目的建设一些政绩工程,盲目的上些开发区、商业区、某某园区、某某产业什么的。在我看来,大连某些重点中学的“乐器一票否决制”也多少类似于这种情况,为了办出特色,办出成绩,又不愿意或者说没有能力进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和人性化教育的改革,只好用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来展现教育成果。这种粉饰成素质教育的政绩教育恐怕比单纯的应试教育对孩子更加有害,后者仅仅让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前者并没有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反而又给学生凭空加了一项演奏乐器的负担。而N不辞辛劳地对女儿进行教育投资,为的就是进这样一所学校,我感到很难理解。 对于官员来说,为了升官,为了得到重用,必须要出政绩,有时不得不迎合某些东西。作为教师,面对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不得不重视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测验,有时牺牲学生的长远利益,对学生进行掠夺性的开发也是不得已的。作为学校,面对无法改变的僵化的教材,僵化的考核方式,和社会以及上级素质化教育的呼声,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做些表面文章也是能够理解的。可是,作为家长呢?没有人对家长进行考核,暂时没别的孩子学得多,某些方面没比不过别的孩子不会被上级批评,不会少拿钱,更不会被剥夺做监护人的资格,何必要迎合一些不合理的东西呢?孩子才刚刚上小学一年级,今后的路还很长,正是塑造个性,健全人格,培养兴趣的时期。此时需要一个长远规划,而不是亦步亦趋地“紧跟潮流”。其实,只要方法得当,用不了等很久,只要两、三年,孩子就可以表现出出类拔萃的素质,难道这点时间都等不了吗? 其实,像N这样的家长并不少,尤其是在城市里,应该说是很有代表性的。他们的做法除了观念上的落后,恐怕最主要的还是出于一种习惯——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里,人们已经习惯了只看眼前的东西。经济的掠夺性开发造成的破坏可以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慢慢改变,而教育上的掠夺性开发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无可挽回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不能重来。 N的一句话很有代表性,他对我说:“每个家长都希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你也一样。”是的,我承认我也一样。我没有实现的理想就是按照符合自己天性的方式成长,所以,如果我有孩子的话,我希望提供给他(她)更多的选择机会,让他(她)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路,并引导他(她)少走弯路。如果您也有孩子,也把自己的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我想把我的这个理想推荐给您。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