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弹大学排行 |
送交者: 纽黑文 2003年10月13日20:51:51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首先问一句,大家为什么对大学排行那么感兴趣?无非是想仰仗整体优势为自己壮声势,让人高看你一眼--这就是虚荣。即使有第一的大学,也不可能保证其门下弟子个个精英,正如同名教授的子女很少有成才的,或超过父辈的一样。 中国的大学,选材上本身就是应试教育为导向,旧科举的孑遗。所以所谓高考状元之类,甚至当年不少的“奥赛金牌”之类,不也有很大一部分流于平凡,成为仲永了吗?论师资,中国的大学目前显然还是旧的计划经济的产物,国家统调人才,往一个地方堆。而且还有旧时代封建师徒关系,近亲繁殖,君不见各大学的年轻教师不都以留校为荣吗?可是,看看美国英国的高校,除非有极其特殊的条件,否则一个系里是绝对要避免聘用本系毕业生的。 论投资,还是计划经济的一套,初级阶段确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但长久下去,迟早要影响中国教育的发展。这也是中国教育好大喜功的表现。美国即使是国家的投资,也要由全国的研究室公平申请,能者多得。论生源,应试教育下出来的,能说明什么?很大程度上,只是说明,很大一部分高考高分的学生,能够适应考试选拔,并且在初中或高中有比较强的自制力。典型的例子,也是在美国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美国人常常非常疑惑:怎么绝大多数中国来的学生,英语这么差?可是他们明明都带着一份极高的,甚至高过美国人的GRE/TOEFL成绩。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高校,已经对中国大陆学生的考试成绩大打折扣。这一事例说明,只是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并不能代表这个人全面的水平。 美国虽然也有大学入学考试,但绝对不是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可是在中国,却不幸只看高考成绩。 再论地缘环境,国外的最好的大学,大多不在中心城市,或商业发达的大城市。如果按中国的模式,美国顶尖大学,应该集中在政治中心华盛顿和经济文化中心纽约市,可是这两个城市加一块儿,也就是个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在美国虽算一流,但非顶尖。哈佛(Harvard)麻省(MIT)所在的波士顿,不是大城市;耶鲁(Yale)在纽黑文--更小的城市;伊利诺(UIUC)康奈尔(Cornell)周围都是乡村;斯坦福(Stanford)伯克利(Berkeley)在旧金山外的湾区;牛津(Oxford)剑桥(Cambridge)更是城以校名了。所以,地缘不能作为评估学校的依据。还是中国封建的大一统思想在作怪。君不见区区昆明,也承载了最出人才的一段时期的西南联大。 近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虽与社会紧密联系,却又独立于社会,而有学术独立性的特殊地位。地理位置不是决定因素。理想的大学应该在环境较好的经济发达的大地区中的中小城市,或者是大城市的周边或边缘。君不见被闹哄哄的中关村簇拥着的北大校园,还怎么让人能够静下心来潜心学术。即使是十几年前,北大清华的周围还是可以看到田园风光的。至于婆家,更是典型的家长制了。你属教育部,我归中科院,你在上海市,我归浙江省,一人一个婆家,美国的好大学,都是独立自主的,自谋经费。即使是州立的公立大学,想要钱也要每年向州政府申请争取,干的好了多给,差了减粮。所以见到美国资本主义大学里的教授们,大多比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学教授们勤奋。中国尚没有一所大学可以名副其实地跻身世界诸强。只是各级领导好大喜功,急于求成,不做实事,揠苗助长。才有中国特色的这工程那名校。真正能够对国家有益的,不是诺大的中国,这么多人口,只造就那两三所,或什么“十大”。应该仿效世界先进经验,真正融入市场经济。 中国需要的是各地都有一流的大学,没有哪个或有数的哪几个可以占据所有的资源。中国目前的高教做法,就如同国足冲击世界杯一样,不从基础做起建立合理的金字塔型结构,也要弄几个高校中的“健力宝”队,虽然风光一时,到与世界诸强比真本事的时候,立刻漏了马脚。中国目前应着重高教部放权,逐步将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转为地方的“州立”,如南京大学归江苏;浙大归浙江;原来的几个“龙头老大”,地方不可能都担负的起,可以转为“私立”或“准私立”如北大,清华。一定时期以内,国家只负责少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如兰州大学。中国需要的是建设至少一百所各有特色的高校,在自由竞争中产生若干实力雄厚的名校。 不同的学校各有所长,推行按专业排名,而不是按学校排名。比如搞航天去国防科大或哈工大;搞重离子物理去兰州大学;搞理论化学去吉林大学;搞物化的去中科大;研究考古的可以去南大;研究中文的去北大;建筑的去同济;电子工程的去清华。让资金,师资,学生,按学科配置而不是按学校配置。 实力强的学校可以大而全,规模小的,可以有专攻。但是任何同一学科都要保证有至少三家以上实力相当的保持竞争。如同过去,生命科学以北大一枝独秀,缺少竞争,近亲繁殖。如今许多学校在某一领域都在奋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在近两三年来迅速追赶世界潮流。如南大的生化和分子,清华的生物物理,北大的分子植物,复旦的遗传与细胞,科大的结构生物和神经,武大微生物与病毒,吉大的生化,上海中科院生命科学中心的基因组和细胞生物等等。 在美国,各高校都是各有特色的。比如哈佛虽有名,但它的工科极弱,MIT文科不灵,耶鲁就打医科法律与政经牌。斯坦福,伯克利,处处与高科技及相应的经济等紧密相连。加州理工,规模虽不大,基础研究却独步世界。伊利诺,康奈尔则是理工科很强。卡耐基梅隆(CMU)计算机科学声誉卓著,约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则著称于生物医学。西北大学(Northwestern),宾州大学(UPenn),MBA竟胜哈佛,斯坦福。如此种种。中国也应出现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 中国人中教育水平最高的就是华东五省一市的人包括江浙沪皖鲁闽,中科院院士中超过90%来自这一地区。近代现代中国学术科学界的名人绝大多数也来自于此。近几百年来,文化名人也绝大多数来自于此。华裔诺贝尔奖得主,除一人外,也全部来自于此。目前中国各一流大学中的教授,华东地区的也占据至少半壁江山。这里应该成为另一个好大学倍出的地区--南大,新浙大,中科大,复旦,交大,东南,同济,山大等等。京津地区应该出现另一个大学密布的地区。上述两个地区的学校应该全面发展,文理兼备华中,及四川,应该有一些各具自己特色的一流大学,如国防科大,武大,华中理工,四川联大。华南地区应该涌现大批新兴学校,并且在技术,经济领域应有所建树。西北则有一批基础很好的大学,应偏向文史,以及某些高新技术如核,航天,航空等。东北有几所工科较好的学校,应该在未来50年,将东北第二次建设为基础工业基地而做出更重要的贡献。经济强省应该多出名校,内陆各省,量力而行,要么特色办学,要么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省立”。 所有高校打破铁饭碗,采取聘任制,除了少数已有卓越贡献的“终身教授”外,全部采取聘任制。相应的风险以大幅提高的薪水(足够一家人的较高标准的生活)补足。大学不再负责诸如住房,亲属安排工作等福利,推行社会医疗保险。国家或其他渠道研究基金跟着人走,人到哪里,钱跟到哪里。 取消指令性的统一高考,和统一招生。至少可以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取消必须是应届生的限制。高中毕业后可以工作一段时间,或服兵役,然后再上大学。高考改为服务性机构主办,作为录取参考依据之一。大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招收学生。学生将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大学可以以不同的条件争取考生,如允诺奖学金。贫家子弟可以高中毕业后工作挣学费,或半工半读,相应延长毕业年限。优秀者可以比较学费和奖学金做出自己的选择。 高教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更多的水平相当的一流大学,将会使竞争加剧,利于成果产出。而且可以将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资源合理配置。 中国的高教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有大量工作待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提升,高教的改革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刻不容缓的。衷心希望,中国大地上,不在是一说起好大学,就那么可怜的几所。而应是,出现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高水平学校,提起哪一所,大家都会说出此校什么什么专业特厉害;高中毕业生们,也不必拼死拼活往一个地方扎堆。大学本科也应视为基础教育,不应该有太大的差异,本科生应该有更多的空间仔细考虑自己的理想,灵活做出选择,专业的分化应推迟到研究生教育。研究型的研究生教育,才应该进行细致的选拔。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