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现代教育正面临一场革命
送交者: 成惠天 2003年11月21日18:13:33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孩子能做完功课的时间越来越晚了,每当时针指向十一点的时候,我的心就开始流泪。她没有玩耍,没有嬉戏和欢笑,孩子们正在失去最美好的童年。从早晨最困倦的朦胧中被残忍地催醒,带着装满疲惫和恐惧的承重包袱,挤进那连大人都透不过气来的公交车里,驶向只有训斥和不满的练狱----------我终于暂时地安下心来,因为她今天又成功地上学去了。

我多么地想改变这种状况呀!于是就问了许多的为什么:

为什么要读书?学习知识呗!

为什么学习知识那么累?因为你不努力、不刻苦是学不到知识的。

犯得着如此狠心地这般读书吗?不花更多的力气,是不能超越人家的。

老师没错,他们的业绩不是升学率又是什么呢?学校没错,他们当然要挑选好一点的学生来培养,于是就以分数线来确定哪个孩子博得更凶。家长也没错,没有更高的文凭,今后怎么让孩子过得象样?小孩懂个啥?这分明是为他们好,替他们做更长远的打算嘛!当然,教育部就更不错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就是要依靠所有的国民都发挥出创造力,就要依靠知识的运用,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

所有的人都没错,难道只能剩下孩子们倒霉,要他们承担起这个重任?更要在骨骼还没有长完全的时候?

显然,这里出现了结构性重大问题。症结在哪里?

教育是一国之本。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继续生存,离开了知识的传授和普及,失却了人才的培养,是无论如何不能实现目标的。可以这么说,一切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于是人们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注意力,也就必然地转向了教育。

然而,现在的教育是什么样的一种状况呢?首先,社会对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正日益提高,产生了急迫的巨大需求。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几乎所有的企业和部门都存在对人才永不满足的挑剔,几乎所有对于一国综合实力的评价都少不了该国教育程度这一指标。由此可知,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结构中一根最重要的支柱;其次,信息时代的来临,出现了知识爆炸的现象,最普通的生活和工作都包含了教育的结果。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在不久的将来会遭到迅速的淘汰。因为人类社会的整体生存已基本脱离了自然的恩赐,人类的活动只能在人自身加工过的物质基础上得以进行,而竞争又导致简单加工的东西被抛弃,能够被利用的只剩下被精确和复杂加工的物品,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对教育产生挤压作用;再次,人类知识的积累愈发增加,对于知识的掌握也相应地增加了难度,这使得教育和学习的成本随之提高。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大量的学校和教师,而学生则丧失掉本应该幸福的童年以及宝贵的青春。教育的等级制呈现出多科目、多级别的细化,一名学生要想通过最终的考试,获得被社会承认的文凭或闯过高等级的关卡,必须耗费其生命最具创造力的年华。教育从传统低等和高等的简单设置,已经演变到越来越繁杂的令人讨厌的程度,如学士、硕士、博士甚至博士还弄了一个“后”,到底有完没完呢?

当人类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原有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系,必然不能适应知识爆炸所带来的要求了。当所有依照传统结构所组成的环节,都把这种压力堆积到孩子们的身上时,便宣告了原有教育模式的破产,同时正酝酿着一场更深刻的革命!这就需要从知识的价值,到底对人类具有什么意义开始分析了。我认为,知识首先是用来使用的,教育是用来实现人、完善人的。如果知识只当作门面往脸上贴金,接受教育的程度被用来讨厌教育,那肯定需要彻底予以否定。想一想吧!我们学过的知识里,到底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用过多少?有几个离开学校十年以上的人,考得过一名初中生?又有多少高学历者,干得过一个在其专业领域从事多年的有经验者。所谓革命,就是要重新检点一下,哪些知识可以被剥离,不要掺和进学校教育本已经繁重的教学任务。哪些知识能够对孩子们真正派得上用场,并且让孩子们乐于接受,不要搞得以强制灌输为主。这是摧残人性的。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出结论:必须提高学习知识的效率,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除此,面对知识和信息爆炸,我们将无法摆脱最根本的困境!

当一个事物给我们带来好处时,它一定也会在某一天,给我们带来灾难。孩子们就已经身陷在这个知识的灾难里了,假如我们还存留一点辨证法的话。现在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在能不能找到突破口,而且要给人带来彻底翻身感觉的那种。能!这种契机早已经现成地摆在我们面前了。那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计算机的出现,其实不是人类的幸运,而是一种历史的有意安排。正是因为人类产生知识进一步协作的需要,在大学教育里开始酝酿实现的。知识怎么协作?知识的特性及其能量的发挥,全然在于可以被无限制地复制。知识同其他产品的区别特征,在于其被运用程度和其价值成比例矢量的反向性。一个产品被运用的次数越多,其价值剩余就越少;而知识被运用的越多,价值就越大。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来考虑设计我们的教育。“天下文章一大抄”,为什么?拷贝机为什么大行其道?这就是信息被无限复制的效用对人们的真正诱惑力。要允许抄袭!从抄袭中介入教育者的思想。

抄袭在本质上,属于复制的范畴。抄袭分为两种:学习性抄袭和剽窃。前一种应当大力发扬,后一种需要加以严格限制。其实,我们的绝大多数知识都是别人的东西。学习本身就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你拿的越多,你的知识就越渊博。差不多人人都懂牛顿,但我们都是抄来的。我们很少自己创造出什么新东西。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什么东西都可以去抄,这暗示着我们什么呢?对孩子们来说,学校读书对今后的作用,因为有网络提供许多现成的知识,其必要性已经明显降低了。这其中的效用,是老师和家长的训斥,无论如何抵敌不过的。再仔细地考虑一下,网络所具有的这种力量,你们最终能否战胜呢?投降吧!

抄袭当然是有副作用的,必须明确予以分检。抄袭让一个人不去理解,但我们完全可以进行控制。简单的抄袭是偷懒,但提示性抄袭则能够促进思维。更重要的意义,就是能够让学生们摆脱过多知识的压力。这应当成为一种教育大胆改革的研究方向。抄袭同剽窃的区别点,也可以很简单的区分,那就是,让抄袭者自己承认是抄来的就可以了。所谓剽窃,只不过不承认是抄来的。剽窃的实质,是对于知识创造产权的窃取。所以,抄袭本身不具有违反伦理的性质,并且,正能够从承认抄袭中,让学生得到品德的教育。关键是区别和允许正当的抄袭。设想一下,如果一个班级的同学交功课,都能够抄来抄去,那孩子们会多么地高兴啊!就象获得了解放那样。起先,我觉得我的这个想法太荒诞,有可能造成实际上学不到东西的结果。但我发现,如下几个理由,不但支持着我的论点,而且正是造成教育革命性变革的突破口:

一、 假设一名学生老是抄别人的,随着时间的延续,他所掌握的原理就会越来越少,到最后连看也看不懂,这会使抄袭发生困难。也就是说,抄袭需要可持续地进行。其实我们现在感觉到知识贫乏,正是缺少了持续抄袭的能力。我们做许多事情,不是样样东西都得自己掌握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单打独斗越来越少,而协作的作用日渐重要。抄袭要建立在有效协作的基础之上。

二、 如果一个人要样样都懂,那必然造成他什么都不精。中国孩子跟国外的孩子相比较,虽然前期基础扎实,但到需要发挥后劲时,明显缺乏知识的组织能力。而抄袭以及知识的交换,正为改变这种状况的对症下药之处!比如要开一家公司,老板什么都自己干,而不会利用人才,不会组织和整合知识,那这家公司是搞不大的,那叫作坊。任何现代高科技的开发,都属于知识整合的领域。

三、 抄袭虽然可以非常方便地让学生回答问题,解答考题,可到了题目难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简单的抄袭就会逐渐失去作用。于是,促使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研究,因为良性的压力,是勾起创造力的真正动力。人具有天然的好奇心,不会被自然压力吓倒,反而促成智慧的产生。人为的过度的压力,违反了自然产生的提问,所以一定要予以排斥,让人的自然动力得以健康的发扬。适当合理的抄袭,可以使学生们迅速步入创造性思维获得开发的境地。

四、 基础的东西要掌握,这绝对没错。然而,什么是基础的呢?如果我们预见到未来,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一定会发现,基础会随着整体的提高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算术就属于基础的东西,但有一个现象是,为什么许多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甚至于文盲,他们算钱时怎么个个都那么精呢?有时候比我们知识分子要强啊。这种能力可以断定是人的天然计算能力,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学到吗?应该大力简化。尤其是计算机的出现,能够解决我们日常绝大部分的计算要求,非常方便。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万一在没有计算机的时候,我们不是不会起码的计算了吗?好!我的反问是,这个“万一”是否值得看中?!英语要学,万一碰上了老外怎么办?汉字都要背熟,万一字典都烧光了怎么办?还有化学、物理、生物等等、等等,万一找这种工作怎么办?什么都要懂,万一天塌下来怎么办?原来那些所谓的基础,都是预防万一的,这岂不荒唐!现在的问题是,这人类还会不会倒退?还会不会出现计算机网络消失的时代?告诉你们吧,不要把人类教育的基础建立在毁灭的悲观主义论调之上,我们不可能再倒退了,计算机不可能再没有了,所有的所谓基础知识,将永远在计算机网络上挂着呢,什么时候方便,什么时候都查得到。学校要教育的,是如何去找到这些知识。不是别的!

五、 只有提高新的信息时代的平台,才能让人的学习能力和效率更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让学习变成一种有用的,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有益活动。别以传统的、居高临下的保守姿态来对待我们可爱的孩子们。在查找知识的时候,要注意的,也有一个效率问题。由于不懂得原理,缺乏知识体系的结构性建立,会使查找发生困惑,即到哪里去找?新型的教育,正应该在这个点上,切入基础性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们直接感受到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要相信青少年不可能不具备天然的思维兴趣,教师的任务,必须集中在如何观察他们所提出问题的引导上。这是开发学习动力最有效的途径。还有许许多多的教育新思想都已经有了,可以融会贯通起来。根本性的,是淘汰掉直接灌输并形成学生巨大心理和身理压力的,也可以说是反动的、制约人类学习突破的旧有教育基础。

我们只有想得更加深远,才能通过革命来解放自己。(完)

2003年11月20日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日本国民素质见闻录
2002: 中国软件业不可照搬印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