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道是什么?什么是道?
送交者: adaan 2012年06月07日10:35:3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道是什么?什么是道?

“道”道是宇宙的本源。道衍生演化了万事万物,并兼容遍透于一切事物中道能够借助于语言文字来描述,可是语言文字的本身不是道。如果道可以被描述,那么就不符合道之永恒而不可思议的无内无外、无始无终之特征。道是“即动即静”的寂态。道为无始之始的存在,其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之性是可以通过智慧传承的教育文化来学习和践证的,并能因此洞彻明透宇宙自然的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内涵。但这样的途径却不是道之绝对真理的本身,而只是见证道的条件和方式方法。如果把这种途径当作是道,那么就不符合道之恒常不变、无边无际的体性。

请看见证了实相智慧和见证了道的智者是怎样解读《道德经》的

《道德经》第四章

第七讲(摘录)

(一)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久不盈②,深③乎万物宗④。挫⑤其锐⑥,解⑦其忿⑧,和⑨其光⑩,同11其尘12。湛13常存。吾不知谁子,象1415之先16

 

[译文]

道之净寂蕴涵动之态势,因此而生有。宇宙万事万物自然生生运化不息的实而不减之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宇宙万事万物自然循环往复不止的虚而不增之性,是满而不盈、漫而不溢的。

此久远无尽、玄妙无始的根本之寂,是宇宙形成和万事万物衍生演化的源头(道)。

循环往复不止的虚而不增之性,自然地削损和调节尖利锋芒、异盛过旺的运化势态,即损有余;

生生运化不息的实而不减之性,自然地调和纷乱无序、消降不及的发展势态,即补不足;

于一切存在悉皆兼容遍透之性,自然地谐和于光亮显明,混融于微俗低隐。

因此,宇宙间的一切存在呈现出整体性,造化之机呈现出自然运化,万事万物和谐共生,繁荣并存。

有道之人循道而行:处虚灵明,内敛锋芒;无执守中,自解郁缚;宁静谦和,光而不耀;潜下混同,隐迹俗尘。

这样清晰明灵、久远玄妙的根本之寂,是无始无终的永恒存在。其动之态势、冲虚之机,不增不减;其生生运化、循环往复之性,不断不常。我实在不能究竟是什么衍生了道,仿佛于天地未分、阴阳未判的混沌之初的无始之始,道就已经存在了!

 

[注解]

      冲:本义为水流涌动激荡,文中意为虚無而蕴动之态势、动态之性。

      盈:满,充满。

      深:久远无尽,玄妙无始。

      宗:甲骨文()从宀(mián,房)、从示(祭坛牌位)。本义为祭祀祖先的庙堂,引申为祖先,根本;文中意为始如根,祖如本,始祖之根本。

      挫:金文()从手、坐声(也兼表低下之意)。《说文》“摧也”,本义为摧折、折断,引申为削弱、折损、抑制,调节。

      锐:《说文》“芒也”,《广韵》“利也”。本义锋利、锋芒,引申为强勇、敏锐,急速,特异。

      解:《广雅》“散也”,泛指分解、化解、消除,又引申为调节处理。

      忿fèn篆文(忿)从心、分声(兼表分别、相背之意)。《说文》“悁也”,《玉篇》“恨也,怒也”。本义为怨恨,引申为郁结纠恨而不平,文中意为纷乱纠结而无序。

      和:中和,谐调。 

      光:明,亮;显;又指生机。

      同:融合,融通;一致,整体;通透。 

      尘:隐;又指代万物、存在。

      zhàn清晰,明灵;深厚,渊玄。

      象:《易·系辞》有言,“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现)矣”。“象”是古智者圣人对天地之间开合交通的运化规律所显现出的万有变化作出的认识和总结。“象”与“形”不同,“见(现)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易·系辞》),自然运化规律的呈现和万物得以生化存在的属性都为“象”,显出形容状态即为器物。宇宙自然运化规律呈现的变化显诸于万物时,其形与象是不可分的。

      帝:象形。甲骨文()就象倒挂枝头的一朵花蒂的全形。字的上半部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部分象雌雄花蕊。本义为“花蒂”。花房孕育种子,种子开花结果再结子繁殖生息。帝有生育之德,所以上古君王称为“帝”。《易经·益卦》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礼记·郊特性》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六《释天》认为“帝者蒂也”,如花之花蒂形状;郭沫若也认为字象征花蒂,如花之子房孕育种子,一粒种子再繁殖千万子孙。象帝,即成象之母,天地之母;天地万物衍生之母、之主、之始,即“一”。

      先:文中表无始之始。

 

 [讲释]

 

 

二、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深乎万物宗

 

我们学习老子的道德五千言,已经学完了197个字。而这不到两百个字的内容却是老子为整部智慧经典作的纲领性提要。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不到两百字内容的分量,它能够涵盖世界上一切了义经典的智慧性内涵,为什么这样说?我在讲《薄伽梵歌全解》时说过,孕育和发展智慧文化的中心在世界东方的古印度和中国,而东方的智慧文化中心则在中国。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谁,只要想学习或了解人类的智慧文化,那就离不开中国的道文化——《道德经》、《南华经》、《易经》和《黄帝内经》等智慧经典,那就离不开诞生于古印度、并保存于中国的佛学文化——《金刚经》、《楞严经》和《华严经》等佛家智慧经典,那就离不开古印度流传至今的《薄伽梵歌》。因此无论是谁,只要想认识奎师那口述的那个“我”——“我”就是传承永恒真理的祭祀,“我”就是真理践证者庄严的祭礼……“我”就是宇宙的祖先,“我”就是孕养万有的父母,“我”就是一切存在的护持者……【注解:《薄伽梵歌全解》第九章】;只要想了解“佛”的成就条件与要求,都须要继续看这197个字后面的内容。

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内容非常适合指导游牧民族的游牧生活,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相对于古时候东方农业社会的复杂多样的生活方式来说,要简单得太多。因此东方社会才能够形成庞大的宗教文化体系,比如古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和印度教等,中国的道教、儒教和佛教等。虽然如此,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东方的宗教文化缘起于东方的古智慧教育文化。在东方的古智慧教育文化体系中,包涵了大量论证、阐释、说明宇宙起源与自然运化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详细论述和指导人践行见证生命运化法则、身心活动规律和健康成长规律及开发合道顺德之智慧的规律等内容。

由于中国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既特殊又复杂,因此在最近的几万年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不仅有依靠采集、渔猎和游牧这几种生存方式来维系生活,还有依靠驯养家禽和农耕种植等生产方式来保障正常生活的基本要求。所以居住在这个广大地区里的人们,自然会因多样化的谋生方式而演化形成了世界上最复杂、最庞大、最稳定的农业社会。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居住在不同环境下、运用不同谋生手段、按照不同生产方式来维系生活的人们,时常会遇到不测的天灾人祸。因此古时候的人们为了生存下来,自然会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应对生存环境、应对古朴的社会关系。这样一来,开发合道顺德之智慧的教育文化便应运而生。

而人类一旦形成了早期的系统的智慧教育文化体系,那也就为人类自身形成合理的生活方式与健康的身心活动及和谐的社会关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人类满足符合自身需要的具体生活内容提供了便利。这样中国的古圣人燧人氏在距今近五万年左右就践证到了素朴的人天关系——人与自己生存的这个天地之自然环境的关系,即人自身居住的这个世界与天上的日月星辰之间的关系,还发现了使用火的技术和规律。在这以后的真人、至人与圣人,逐渐把燧人氏形成的素朴的人天关系发展成人天相应的整体观,这样便有了我们今天大家熟知的阴阳规律和五行规律。

这样在距今近一万八千年左右,古圣人伏羲氏在承袭和见证到了古智慧教育文化之后,就借助阴阳五行规律的属性特征来推论,继而发明了衍生演化万事万物规律的数论模型——八卦理论,同时还制作了识别天地运转的计历,并制造出了乐器——“瑟”和创作了乐曲“驾辩”。我们知道,阴阳五行规律与八卦这种推演万事万物规律的理论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想起刘道玉老校长一篇《患难知忠交》
2011: 天才霍金脑中的外星生物猜想
2010: 捣蛋鬼狐狸:正确理解实证科学
2010: 伪科学的说法:《慎吃!十二种不利健康
2009: 鲜活可爱的生命,纪念自由无忧而活着的
2009: 这个坛子上大概有那么几个认识这些新&q
2008: 当国难降临时为何他总是回避---杨振宁
2008: 2007年毕业生薪酬水平最高的十大专业
2007: 中文比英文简练的原因的数学证明
2007: 谈汉语比英语简洁的真正原因兼答看图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