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ZT: 揭秘冰期后大型哺乳动物灭绝之谜
送交者: 安博 2012年09月05日20:21:05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今天老冬儿关于猛犸象的博文让我想起了猛犸那次动物大灭绝,这里转贴一篇这方面的文章。


  寒温带的麝牛

  披毛犀(woolly rhinoceros)、猛犸象(woolly mammoth)、野马(wild horse)、驯鹿(reindeer)、野牛(bison)和麝牛(musk ox)这些大型草食性哺乳动物曾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陆,但在过去的1多万年以来,都相继灭绝或濒临灭绝。一个包括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遗传学家和气候建模人员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同时使用了遗传学,气候学和考古学数据来揭示这些大型哺乳动物那段时间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演化历史。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在著名科学杂志《自然》《Nature》上。

  团队主要负责人,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的Willerslev教授介绍说:“我们的研究结果完全推翻了过去所认为灭绝是由单一触发因素所造成的理论,新的研究数据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不同物种的影响结果不尽相同。”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ersity)生物学教授Shapiro则解释道:“在距今200万到1.2万前,地球经历了多次的气候波动,在气候寒冷时期,地球表面被大规模冰川所覆盖,我们称其为冰期,两次冰期之间是相对温暖的间冰期。我们所研究六种大型哺乳动物都是属于寒温带动物,在间冰期期间,它们需要找到合适的避难场所才能得以生存,在顺利度过了多次冰期-间冰期循环后,为何它们大部分没有在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后幸存下来一直科学家们仍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研究人员们综合多方面的研究数据,包括这些哺乳动物的DNA信息,古气候信息,考古证据等等。DNA遗传信息可以提供它们种群数量的变化历史,古气候信息则提供过去的温度和降水信息,而考古证据能让我们了解到古人类活动对这些哺乳动物产生了哪些影响。

  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欧洲古人类和披毛犀的活动范围从来没有发生重叠,也就意味着欧洲披毛犀的灭绝更多的是气候原因所造成的。同时,其它研究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对另外五种大型哺乳动物种群数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都是消极的。

  六种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的波动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冰期结束(约1.4万年前)。但在冰期结束气温回暖后,它们避难场所大多被古人类活动所占据,它们的数量因此出现了明显下降,而人类数量此时正迅速发展。

  在此期间,猛犸象,披毛犀和绝大部分野马惨遭灭绝,驯鹿,美洲野牛和麝牛得以幸运存活至今,它们所采取的生活模式也许并不相同。驯鹿今天主要生活在北极高纬度地区,那里它们缺少天敌和竞争对手。野牛在亚洲已经灭绝,虽然它们在冰河时期曾经非常繁盛,现在野牛主要分布在北美地区,仅有非常少量生活在欧洲。而寒温带麝牛目前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格陵兰地区,挪威、西伯利亚和瑞典的数量都非常稀少。有趣的是,人类活动对麝牛种群起到的是促进作用,正是5000年前古爱斯基摩人(Paleo-Eskimo)将麝牛带到了格陵兰岛,随后它们在那里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扩大。

  Shapiro最后总结道:“古人类活动或多或少对史前大型哺乳动物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它们的灭绝很可能是多方面综合因素所造成的。此次的研究成果将帮助我们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会对我们人类和其它动物产生怎样的影响。”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stinger:谈谈“理性”的迷雾
2011: ZT:中国战祸之周期循环 (作者不详)
2010: 诗歌的拓扑结构
2010: 中国人, 为什么不做我的农场的题目? 难
2009: 要管3721:神造乎?进化乎?(1)
2009: 这算不算学术,名词解释:网络评论员
2008: 陈丹蕾:美国人该选奥巴马还是麦凯恩?
2008: 有人能够解释Ph.D.博士的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