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伐林:百看不厌的普林斯顿大学(组图) |
送交者: 高伐林 2012年09月26日16:03:02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最近公布了2012~2013年美国大学排行榜,普林斯顿大学与哈佛大学再次并列第一,这让虽然住在不太远、其实与普林斯顿大学八杆子打不着的我,也沒来由地感到“与有荣焉”。
恰巧几位武汉作家旅游来美,其中有我40年来的老友,提出要看看普林斯顿大学,于是我便驱车带其前往。 我曾带过不少朋友参观过普林斯顿大学无数次,也写过多篇介绍文章。非常高兴的是,不少朋友,更多朋友的孩子(例如美国华裔作家哈金的儿子),与这所大学结下不解之缘。我深深地迷恋这所大学的氛围,借地利常常拜访,十多年来所拍下的普林斯顿大学的照片,没有上千,也有数百,惭愧的是,好的不多。这里贴出几张,希望能传达出这座世界驰名的高等学府的风貌于万一。 普林斯顿大学于1746年在新泽西州伊丽莎白镇创立,1756年迁至普林斯顿,并于1896年正式改名为普林斯顿大学,是全美第五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第一为哈佛大学,第二为威廉玛丽学院,第三为耶鲁大学,第四为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纪之交以来,普林斯顿大学创下连续八年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大学排行榜上高居第一的记录(其中有些年,是与哈佛並列第一)。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政治家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两位总统——第4任美国总统詹姆斯·麦迪逊和第28任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而第35任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也与普林斯顿沾边,他在这里读了一个学期之后因健康原因而退学;从这里还走出了44位州长,1000多位参议员、众议员与联邦高级官员…… 对于普林斯顿大学出了多少权贵,或许我们无须多么在意;让我心驰神往的,更是两百多年来学习、生活在这里的众多大师。目前教授中有7位诺贝尔奖得主,22位麦克阿瑟学者奖获得者;而历史上,有31位校友荣获诺贝尔奖;爱因斯坦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22年时光;20世纪最著名的大诗人艾略特、美国文豪菲茨杰拉德,以及众多华人学术精英,给学校增添无限荣耀。 我更钦佩这所大学的学术诚信政策。普林斯顿的学生都必须遵照被称为“荣誉规章”(Honor Code)的规定,写一份书面保证:保证对所有书面作业,既没有剽窃也没有违反其他道德规范。签署这份保证表示学生理解“双向责任”:自己绝对遵守这一规范,也向校方报告任何违反的学生。因为有了这一“荣誉规章”,普林斯顿的考试是没有监考者的——当然,违反“荣誉规章”的学生会遭到严厉处分。 走进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历史、人文、学术氛围。这里的建筑,很多都是世界驰名的建筑设计师的作品;校园内星罗棋布的雕塑,多是亨利·穆尔这样的大师的手笔;普林斯顿众多的图书馆,藏书极其浩瀚,其中东亚图书馆中的中文藏书,规模为美国第三(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燕京图书馆);供免费参观的艺术博物馆,收藏有六万件藏品,主要集中于地中海、西欧、中国、美国和拉丁美洲的作品,不乏莫奈等众多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博物馆有专门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遗产收藏,包括陶器、大理石、青铜、以及罗马的镶嵌工艺品,很多文物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在古叙利亚首都,现土耳其南部城市安提阿的考古挖掘。还有丰富的中国的藏品,包括青铜、坟墓雕像、绘画及书法…… 普林斯顿大学的任何一个专业在全美大学都是名列前茅,很难找出有哪个系不够好,数学、哲学、物理、历史、英语、政治和经济系在学术界备受推崇。
普林斯顿大学处处给人厚重的历史感。 亚历山大音乐堂据说音响效果为世界一流,外墙上的浮雕也十分精美。 Nassau Hall是校内的主管理楼,建于1756年,曾在1783年间短暂地被用作国会大厦——所以,也可以说,普林斯顿一度成为美国的首都。 胡适一手创立的东亚图书馆就设在这座楼里。任何人,包括我这样的校外闲人,都可以直接进书库,遨游在浩如烟海的中文资料之中。 普林斯顿之春 普林斯顿之秋 摄于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外。现在这些无头群雕已经挪走。 普林斯顿校区内颇有些德式风格的屋舍。 这张照片我以前贴过一次,禁不住在这里再贴一次。乐队的少男少女们跳进水池,一边扑腾一边合奏乐曲,好一幅青春的狂欢曲!可惜暮色四合,光线昏暗,我拍得不好。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1: | 信仰与教育程度有关系吗? | |
2011: | 刚读了一下OPERA 的文章感觉他们犯臭的 | |
2010: | nile:“肖氏反射弧”真相解析 | |
2010: | ZT: 方舟子一伙假打假、报私仇、谋私利 | |
2009: | 欧阳山甲:总结一下“比亚迪”的故事 | |
2009: | aa881:中国,你的名字叫自卑:谈创造 | |
2008: | 预测一下:胡佳将获得今年Nobel 和平奖 | |
2008: | 许智宏-大学教育,反思还是腐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