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
送交者: 刘洪涛 2002年02月18日17:31:51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
刘洪涛

20世纪80年代以后,诺贝尔文学奖就成了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作家们将其视为事业发展的顶峰,普通人虽不明白其中堂奥,但诺贝尔奖名气之大,足以让他们震撼和艳羡不已。这也难怪,闭关锁国30年,一旦敞开了国门,便想到国际上一争长短,而进军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上一个绝好的目标,一个展示民族自豪感的绝佳机会。
我们有拿诺贝尔文学奖的条件和实力吗?中国人坚信有!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未获过此奖项,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没有能够对诺贝尔文学奖有所贡献,这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耻辱。其次,中国拥有两类优秀作家:一类是在现代文坛享有盛誉,八十年代复出的作家,如沈从文、巴金、艾青等,另一类是八十年代崛起的新锐作家,如北岛、杨练、舒婷、贾平凹、韩少功等。事实上,诺贝尔奖也在频频向中国人招手,时不时会传出某个作家被提名的消息。沈从文也被提过名,那是在1983年,斯德哥尔摩大学汉学教授马悦然向瑞典皇家学院提名沈从文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1987年马悦然成为瑞典皇家学院的院士后,将沈从文的若干作品翻译成瑞典文,再一次引起了沈从文可能获得提名的猜测。然而到90年代,法籍华人高行健的获奖,终于打碎了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之梦。老一辈作家相继逝去,新一代作家中有了高行健!我们的预选资源已经用尽了。我相信至少十年内不会再有中国人获奖,不信你等着瞧。
说起来很奇怪,我们一方面热烈期盼着有一个中国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当有中国血脉的高行健获得此奖时,却并未引起喝采。去年此奖归属尘埃落定之时,原翘首以待的国人一片哑然,不久又从一些角落传出一两声讥讽,这让我心头格外沉重。再回想20世纪30年代,一位出生在中国,表现中国生活的美国作家赛珍珠获诺贝尔奖,如果我们宽宏一点,把她算成中国作家也未尝不可,因为我们的林语堂也被美国人堂而皇之算成他们的作家。可是在半个世纪里,我们都对赛珍珠不依不饶,不给一个好脸色。如此狭隘心胸,不获奖也罢!
思考一下沈从文在80年代落选的原因是更有意义的事情。从技术角度看,沈从文没有能够获奖是必然的。诺贝尔文学奖有一项规定,要求作家在近期仍然能够创作,而沈从文在1949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终止了创作;再就是他的作品的外文译本十分有限,也算不上高质量,不足以让所有的评委领略他作品的全貌。还有,评委中唯一熟悉沈从文的人是马悦然,尽管他十分热心,可他对沈从文认识的深度是有限的。他写的《沈从文――独立的人格和骨气》在对沈从文作品的评价方面,像夏志清等海外学者一样,强调了他与西方作家的相似性,如莫泊桑、福克纳等;他说沈从文有“客观性描写”,“描写暴力美”,证实了“文学的乡土主义可以与文学的现代主义相结合”,“一种有意识和精心筹划的讲述风格”等。这些意见即使如何加以引申和发挥,也说不上有什么高明之处。
我无意轻视诺贝尔奖在评价作家成就方面所表现的权威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无法将所有的优秀作家悉数吸纳,历史上有托尔斯泰,当代有博尔赫斯。所以,沈从文没有获奖,无损于他的成就,因为他的地位在历史上是早已经奠定了的。1999年,《亚洲周刊》发动全世界华人学者和作家评选20世纪100部最优秀的中文小说,沈从文的《边城》作为单独的一部作品名列第一。这是一个证明,年代越久,沈从文的地位会越巩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会具有这样的魅力:不同时代的人们将会从他身上找到自己需要的巨大的精神资源和力量。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初期,沈从文的独立人格和骨气引人尊敬;八十年代中后期,沈从文的乡土色彩和现代主义在读者中激起巨大反响;九十年代,沈从文创作中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征吸引了学者的眼光。在21世纪呢?伴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的程度日深,沈从文将作为一个“中国形象”的整合者和创造者出现在世人面前。沈从文是无限的,怎一个“诺贝尔奖”了得!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