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中国教育失误的根源及解决对策
送交者: 杨国驹 2004年06月23日16:37:0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要找出现实中国教育的失误所在,先请大家看一下下面的对比:

马克思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孔夫子 (教育的根本在于)因材施教

我们可以说,中国的教育一直是处于非常不正常的状态,但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即使是这样的一种情况,中国的历史上各行各业还是出了非常之多的大师的,纵然他们并没有被主流的社会所承认并得到相应的流传。

我所说的中国教育一直处于不正常状态第一点是中国历代教育的不普及,特别是当政者对普及教育做得过分的欠缺;其次是,以选拔国家管理人才的考试一千多年之中,几乎没有大的变化。

基于以上的两点病根,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对于有关国家命脉相联的科技、工业和商业的不发达,不发达的原因在从统治者担心势力强大的地方首领威胁到自己的统治,而客观上却使得中国的科技一直处于相对落后于西方的常态。

我们知道,马克思提出的理论,即通过革命,解放全人类,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基于自己广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知识的热爱的,但是,并非每一个人都如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先天性的差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基于人类整个知识体系考虑的学习内容,必然的会忽略人的个性差异,从而导致死硬的强迫和一刀切的教育内容。这种虽然是出于善意,但更多的却是对个性完全的剥夺的中国现代教育所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他不只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使得教师和学生的矛盾空前的激烈和对抗,许多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除了能使他升学和博取文凭外,却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的,根据我的调查,这样的一种学习经历使多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自然地产生一种厌恶学习的心里。

我们看到的是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们痛苦的表情和迷茫的眼神,不知道中国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是否听到了这样的哭喊,这样的眼神。我对现在的学校最大的一种讽刺是“制砖机”,把学生当作泥土来捏,升学的时候必段用分数的卡尺来量,数学多少分语文多少分,英文多少分,……总分又是多少,只有满足了一定尺寸要求的才能进行入下一个程序进行锻烧,而毕业以后就是一块完全被抹杀了天性的砖块,听大学文凭是谋取工作的“敲门砖”。

我的另一个对学生的讽刺是把学生称为“棚鸡”,虽然有翅膀,却不会飞,虽然有双脚却不会走。

还有一个对学生的讽刺是:八脚蜈蚣。学生们在学校里学了不少的科目,而实际的情况是任何一门都很浅成不了气候更成不了大师。

想想为什么我们中国古代行行有大师而现在即使是一个博士却还象是个没有长大的傻瓜呢?

我曾多少次发自内心的反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强迫学生学自己不想学的内容?这样作对学生的摧残有多大?对中国的未来和文化会有多大的损害?

事实上源自于西方起到高效普及的现代学校教育模式对于培养人来讲是极为不利的,规定过多的科目学习,一方面导致了学生们精力的分散,另一方面使得学生想学的内容不得学习。

事实上,现实的例子已经应该令我们作深刻的思考了,比如,某些经常看到某些小孩在十五六岁时,在某一方面的水平已经是非常之好了,如围棋、器乐、体育、绘画……

我一直认为,不同的人首先是具有不同的天赋的,而这发现这种天赋大多只有靠这个人自己,对于一个聪明的人来讲,没有自己能更了解自己的了。

天赋的表现在于兴趣,正如我们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饮食爱好一样,强迫一个人吃他自己所不爱吃的东西,其实是犯罪。这一个观点,同样适用于西式的学校教育。

然而大多数人对于这样的教育却是不敢反抗的,只有那些没有了约束的人,才会毫无顾忌地说出来,比如希特勒:因为自己的美术天赋得不到发展,而愤怒地迁罪于学校,咒骂学校里的老师,全是些傻瓜和笨蛋。

再看一下毛泽东: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打渴睡,上课也可以迟到,考试可以偷看,作业可以抄,不想学的科目可以交白卷。

从这两位对东西方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上,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即对学校里扼杀学生个性和天赋,特别是对那些硬性规定要学习的科目深深的愤怒。

而毛泽东与老师的态度,在劈开习俗以后,他对老师的态度是:臭老九。

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地考虑现代的中国基础教育了。

一是教育的内容,二是学生的个性。

我这里想就外语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我们学校,一共有150个教师,可以说至少是学习过六至十年的英文的,可是,除英文老师以外,能与外国人对面就最简单的情况作一个英文交流的老师,我敢说除了英文教师,不会超过十位。

说真的,对于全民皆学的英文教育,实在是一种中国执政党犯下的一个大错,一方面使得下一代对中国自己的语言能力弱化,并使自己的文化继承成了问题。

我认为我们应该对特级教师钱梦龙发出的感慨:中国的语言教育比殖民教育还殖民教育。作更为深入的思考了。

我认为,中国的外语教育应该成为选修课,并取消作为大学入学考试和学位授予相联的考试方式。

事实上,在与我们完全不同的英文上化费大量的时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对知识的热爱和自信了。

而且,作为外语教育,我认为教育部应该放权,使得地方有权根据自己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和发展的需要来选择自己地域语言教育的内容和程度。如山东的许多地区与德国、日本的交流很多,因此,当地的外语教育选择日语和德语必然会大大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又如,浙江的温州有大量的人去南欧,所以,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成为了许多学生和家庭求之不得的学习内容,事实上,许多的学生只能在周末到校外的学校去学习需要的语言,而在白天却一定要受着不想学的讨厌的英文的折磨。

作为我们这样的一个国家来讲,有着众多的领国,因此,对于不同的地区来讲,选择自己所需要学的外语,实在是教育部早就应该考虑并推行的事情了。

其次是对地方性语言的教育。

中国近乎十三亿人,却有着一样的文字,我们可以说伟大的秦始皇是用文字统一中国的。

统一的文字使得我们有相似的价值观和文化内容,但是,这里面却大大地忽视了一点,即方言,也就是地方性语言。

事实上中国的方言是如此之多,差异是如此的大,以致于我可以说,如果是拼音文字的话,掩藏于统一文字下的中国语言的实际情况是要远比整个欧洲更为复杂的。

对这样的语言的漠视在我看来是一种文化的无知,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犯罪。我所希望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语言教育是以普通话为背景之下,基于不同地域学生方言实际的教育。比如我们绍兴,在小学三年级时可以开始选学杭州话、上海话;到中学时,可以选修复杂一点,差异更大的苏州话、四川话、粤语之类的。在这样的语言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我确信在中国大地上的实际生存和发展能力是要远远大于现在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们的。

二千年前的孔夫子的教育,是基于自己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而进行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能治理国家的能人。而如果国家太平安定了,我们发现孔夫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快乐,那么,以中国现在太平了的现实,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学生们因为去学习不想学的东西而不快乐呢?

事实上,孔夫子教育的高明之处在于“因材施教”,这因材是根据对方的兴趣和个性特点、学习的方式。我们发现,作为这位伟大的教师,孔夫子从来都不曾规定学生,你应该学这样,不应该学那样,正是基于这样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才使得他的学生,不只是感受到了来自于老师的知识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满足了成为出类拔萃之人的目标。

所以,我认为,要使中国教育从错误的泥潭里走出来的唯一方法,就是树立一种新的教育观,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天赋出发,促使其在自己感兴趣的对象上进行用功和努力,并促成它成为相应领域中的大师。

这一种教育模式我谓之:“兴趣——成就”教育方式。

它是基于学生的兴趣而安排学习内容的,所学的内容都是与他的主导的兴趣相关联的内容,与之没有关联的,或者说关联不强的都不在学生的学习范围之内。当然,这里面有一个难度的设定、递进以及成就评价的问题,所以,这里并不是说不要了考试。

我想,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应该是中国未来教育努力的方向。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建议成立知识分子集中营
2003: 多年的传统至今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