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是制度不好,还是人太坏?
送交者: 罗晔骚 2004年08月18日17:56:56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北京大学发生的“甘朱”事件,引来网友们的各种帖子,甘、朱、教授、博士、博导、年轻的和年老的,还有朱门弟子们,包括许智宏在内的校长们,都发表了各种高论,其中也不时搀杂着某些的人身攻击和污言秽语,尽管比起甘德怀和类似遭遇的学子们受到的伤害程度不到1%。

  其中,同情弱者有,帮忙强者反而帮了倒忙的也有;理直气壮者有,无理赖三分露馅不知羞者也有;想弄清底色者有,越描越黑不知黑者也有;开始不想参与后又不吐不快者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者也有。朱不解释了,说他反正说不清楚;处于高尚动机的那些“吾爱真理更爱吾师”(我没有写错)的弟子们大多也蔫了。当然,还有那没有蔫的,自称“比较了解”其师的,来自法治最先进国家的美国的电话,请看,为自己的导师当起保证人和打起保票来了(太早了吧?)。多数还要看看风向再说,他们决不是世故、滑头,多是稳重和老练,在目前情况下之下,免得说错,沉默是金。总之,所有那些以客观的态度和公正的面孔出现的,以全面的观点和学术的、非学术的角度为“进路”的分析和辩护,一个多月来我们几乎一一领教了。

  无论如何,甘朱事件所具有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本人认为,将会越来越大。无论是事件当事人,还是对此发表议论的各位,对于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恐怕远远不止于研究生招生制度)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当然首功当推甘德怀同学。必然,应然,实然,每个人前一段的表演,也被镶嵌在永远无法涂抹掉,任何力量也无法更改的中国教育史上,用句当今的时髦话讲,这就叫做历时性和不可逆性吧。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不相同的,我坚信这个真理。在戏剧舞台上,没有丑角的剧,往往是不热闹的;在社会这个大的舞台上,当然也离不开丑角,只不过有人把演戏和真实的社会生活往往弄混淆了。

  至于谈到某些权威、博导,他们那些顶桂冠,还不如我们建国初期北方老农民带的那顶褪了色的破草帽,虽然破,但是能遮太阳,经得起阳光晒。可他们那些虽然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装点和包装起来,有各种渠道传播开来的五颜六色的桂冠,却是见不得太阳的;他们的人格更不如老农民,老农民们有一颗淳朴善良和干净纯洁的心;他们实际上是只不过是沽名钓誉、勾心斗角、丧失良心的“高尚”小人,却又偏偏打扮成公正无私、为国为民的谦谦君子。

  我想,“甘朱”这件事情,绝对不会不了了之,我对甘德怀和网友们的努力一直是抱乐观态度的,毕竟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还有另一种声音的存在,它的呼喊是无论什么也掩盖不住的。我坚信我们的党和各级正派的领导人对这种声音不会充耳不闻。

  在甘朱事件中,一些人的技巧和表演,不但没有把小老百姓们给蒙住和吓唬住,反而越激发了他们的不满情绪,助长了他们蔑视权威的嚣张气焰,他们不管你什么教授,什么导、什么长,统统不看在眼里,甚至连眼球转动一下、眼皮抬一下也懒得。有的还满以为自己头上的那顶金光四射、灿烂耀眼的桂冠所体现的什么“身份”管什么用呢,他们满以为自己的人格还多么高尚和伟大呢。其实,客观而刻薄些说,他们有的人在普通老百姓的眼中,哪里跟得上从前北京天桥那些玩杂耍的师傅受到的尊敬。玩杂耍师傅是诚实的劳动者,并且还真有一技之长呢!可是我们那些个什么教授、名人、博导、权威那一套,只能关起门来欺骗自己那几个不谙世情的小孩子,但也说不准,他们稍大就后悔莫及,怨恨自己当初认错了人,跟错了“导师”。

  我是一个教授,也是博导,我非常同情甘德怀所遇到的不公平的遭遇,我对于那些欺侮和诓骗他的人们再也不能仅仅限于无声的愤怒,对于领导的冷漠再也不能仅仅限于无声的悲哀了!!对于北京大学的教授,对于北京高校的任何一名教授,以至于对于中国的任何一个学校的教授,假如还有正常人的良心和思维的话,当看过网站的帖子,还有谁没有感受到是受了莫大的讽刺和侮辱呢!!

  教授的尊严何在?学者的良心何在?北大领导的职责何在?最高教育部门的职责何在?

  你们知道吗?北京大学还有竟敢如此对待考生的,还有如此对待研究生考试规定的,这竟然发生在我国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的“法”学院,并且是执掌大权的院长身上!!怪哉!北京大学的领导和教育部的领导们,你们怎么了???

  最终我要感谢社会的变迁,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最最感谢的还是网络这个最现代化的玩意儿,把各种信息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和其他条件限制的情况下的传播。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工具和手段的网络,在我的心目中突然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因为过去上网,我看到的多是,按照香港人的说法,物质主义泛滥,陪伴着的是色情、暴力、谣言和欺骗,商业化,庸俗化,贵族化,精英化,同老百姓实际生活几乎不沾边。人民的国家,作为舆论工具的网络,看来毕竟不能只为大大小小的权势者们所把持和操纵,是网络把某些事实的真相(我理解是自从刘涌案开始)让无权无势的人们逐步清晰和明朗起来。

  甘朱事件,我从震惊、愤怒、后怕,不觉悲哀从心底袭来,看到网友的帖子过后,也不时对于我国研究生考试制度生发出几丝信心和微薄的希望,我想研究生教育终究是会有救的,是有希望的,但还要耐心地等待,还要……

  在帖子中出现的把视角转到重视制度改革的,虽然无不转移人们的视线之嫌,但是决不能否认他们是一批尚有国家和民族责任感的人。可是,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到底是制度不好,还是人太坏?“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我想,从“甘朱”事件看,制度固然有问题,可哪里有至善至美的制度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说到底是人太坏了。邓小平也讲关键是人嘛。

  难道制度不是人制定的吗?制度不又是人去破坏的吗?难道是制度去破坏制度吗?反正,制度不会制定自己和破坏自己吧?不好的制度为什么得不到改变呢?是等着制度自己去改变的吗?我们20多年以来,不是天天在改革我们的制度吗?难道一个大学的法学院长不懂得什么叫制度和如何维护制度吗?!(看网友发的帖子,得知他写过什么“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不知他是否写过“制度是如何执行”的没有?)又是什么制度给了他这样的权力??事情竟然是发生在北京大学的法学院长的身上,再看看他的弟子的拙劣表演,岂不是对于我国法治的莫大讽刺吗?

  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就讲过,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能以为政,法不行自上犯之。我们谁又能找出一个腐败分子来,其中不是破坏了我国现行制度的?能否找出一项制度来,说它没有人破坏?只要需要一项称得起制度的什么东西,就有人破坏!!一切先进的国家,包括美国这样法治神话国家。

  说到底,我们那些个所谓“博导”,这个中国特色的、已经被有的人糟蹋得臭不可闻的名称,还不如文革中的“知识分子”有声誉呢!文革中,我国知识分子受到了不公正待遇,遭到迫害,被称为“臭老九”。但在那时,一位老工人对我的一位伙伴说,谁说你们是“臭老九”,其实你们“逆风香十里”呢!!我国研究生招生中出现的弊端如果不设法预防和清除,恐怕博导真要“逆风臭十里”了!哪里跟得上文革中的知识分子们在普通人眼里那么香,真到那个时候,恐怕在名片中再也看不到博导这两个字了,也正好与国际通行的名片内容接轨了。

  作为任何一个博士生导师,设身处地地想想:考生们在考试竞争(尽管本身的起点就不是那么公平的)之后,对于自己的考试结果那种忐忑不安期盼的心情和那种夜不能寐等待结果的焦急状况,当得知自己没有被录取感觉到是受到很不公平待遇之后,仍报有希望的哀求,当面对大权在握的学校而求助无望,想借助民间媒体,唤起社会良知的时候,该如何面对网民的质问?如果没有失去最起码的良心的话,该如何去做??是披着公正的外衣撒谎?还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又骗得了谁呀?

  老农民虽然不知道制度给了他什么权利,可有着正常人的思维,不懂得什么文风和学术素质,可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种秋收,懂得铲去莠草留下好苗;尽管莠草比稻苗头挺得高,棵也比稻苗健壮;农民会真正的优胜劣汰,一定拔除它才放心。我是越来越发认为毛泽东说得对了。他说过,农民尽管他们的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但是他们还是比某些知识分子都干净。“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在今天这个无奇不有的社会里,在我们这种特色的国情里,我在深思:如何选拔和培养研究生,误人子弟尚且不说,祸害国家,欺侮百姓,竟然还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那就真是罪恶深重了啊!

  大抵,人与制度比较,终究是人太坏了吧。当然,好的制度又胜过任何一个坏人。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为古典文化教育的衰落而感慨
2003: 一 生 有 多 长 (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