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好文推荐:从家长角度谈谈美国的初级教育
送交者: 真平方 2002年03月02日21:01:1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从家长角度谈谈美国的初级教育
送交者: 江海度余生 于 March 02, 2002 16:35:02:

“烧熊事件”本是一件单纯的刑事案件,但此事件却引发关于教育体制的大讨论,窃以为在此意义上,“坏事”变了“好事”。我的丫头出生在美国,从幼儿园起的教育都是“美式”的,我想简单写一点我映象比较深的,供大家讨论。要注明的是,美国教育各州不一样,纽约州的教育也就算是“中流”罢。

丫头一直在公立学校读书,现在是7年级,相当于国内的初二。功课也还行,在学校的三个等级 Magnet, Special, Average 中是Special,“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5岁那年的9月,小丫头一本正经背了个小书包进了学校的“学前班”。这基本上是把娃娃们都招拢来,慢慢适应学校生活。每天上课9-12,基本是玩,兼学字母和数字。这期间也有“家庭作业”,内容是“从画报上剪三个动物图画”之类,目的不在学什么东西,而是在适应环境,学习与他人相处,已及养成做作业的习惯。这年的“成绩单”主要是在“社会”这类,包括与同学相处(social ability),是否遵守纪(Discipline),能否按老师的指示做事等(Follow instructions)。在学校期间,孩子们并不规规矩矩坐在椅子上,而是“席地而坐”成一个半圆。整间教室红红绿绿挂满了孩子们的涂鸦之作,连玻璃上都贴了不少。

一到五年级印象比较深的有几点:
1。每年的“国际节”。每年三月的一天,全校700多师生举行一天的International Fair。 家长也应邀参加。事实上,那天没家长们的参与可能办不成,因为那天的“重头戏”是各国食品。各族裔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们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美国孩子则穿红白蓝三色。 身穿民族服装的家长们守着自己的“摊位”,孩子们花一个
美元可以遍尝各个国家的美食,同时也学习别人的文化。那时候我们丫头每年得买一套可爱的丝绸中国娃娃装,可惜一年只穿一天。

2。每年的全校募捐(Penny Drive), 鼓励孩子们把家里攒的一分钱硬币捐出来。捐款名目不同,有时是为某个特殊事件,比方说土耳其大地震, 科索沃儿童等。如果“天下无事”,则捐给某个流浪者中心。每年还有“赠寒衣”(Coat Drive) 和 “捐罐头食品”(Canned Food Drive)。这些活动均由孩子们自己组织,老师协助。他们从三年级起每人订“儿童时代周刊”,天下大事皆有所闻。

3。家长与学校的“互动”关系。学校有家长们自愿组织的“家长会”,还有“华人家长会”,帮助学校组织很多活动。各班还有位“班级妈妈”,协助班级任课老师。到年底时,“班级妈妈”会出面建议本班家长们各出10圆钱合送老师一张礼品卷。每年开学时,老师请家长到校面谈教学计划等,家长也得以观摩一下孩子们的教师。
每年还有数次“开门”--学校邀请家长在上课时间去学校看看孩子们上课。

4。每年的“节日季”,他们没完没了的“过节”。从11月的伊斯兰教“斋月”第一天开始,到过完“中国新年”才算完。期间有犹太人的“光明节”,基督教的圣诞节,美国黑人的Kwanzaa ( 不知中译文)。每个节日他们都要学该节日的来源,意义等等。

5。每年的Science Fair. 孩子们包括5岁的学前班孩子必须自己动手做一个小的科学试验或解决一个问题。我们丫头三年级时做了个“小麦发芽”试验,自己种了一盒小麦草,还得写一份详细的报告,介绍整个过程,包括小麦草的用途。然后全部学生的“作品”要共同展出一个月。

到了6年级,上初中(Junior High)了, 上了一个台阶。 开学第一天,学校邀请全体新生家长到校开个会,介绍6年级各任课老师,负责6年级的副校长,心理辅导员等等, 并介绍6年级的各学科。孩子们开始学新课。记得那年除了基本课外, 还有一门“法律”课,介绍美国法律的基本运作过程。还开了个“模拟审判会”,审的是古罗马的一个暴君,忘了他被控的罪名。不过整个审批过程是一丝不苟地按正规程序办的。他们还必须学半年法语,半年西班牙语,到6年级结束时自己选一。除此之外,6年级开始有“义工学分”。学年结束前必须义务服务若干小时。第二学期一开学,丫头就赶紧去“抢”她喜欢的老师,为其做一个学期的义工。

6年级后,有几门“实际生活课”。其中一门课叫“家庭与事业方法”,学的是“做决定的过程”,“影响决定的因素”之类。9。11后每人都过了把“总统瘾”,上述课里老师正好把布什是否应该决定对阿富汗开战用来当例子。大家设想自己是美国总统,遇此难题,应该如何做决定。决定开战的后果可能如果,不开战后果可能如何等等,然后综合种种因素,做出最佳决定。结果全班“主战派”和“主和派”各占一半。 这门课还学如何“理财”,借此学习美国金融体系的基本运作方式。在“家庭”方面则是每个孩子学做几件简单的针线活。 期间有过一个为时一个月的Project,题目是“设想你大学毕业了,开始独立生活,如何做到收支平衡”,他们得从报纸的广告上找一个“工作”,然后找“房子”,“买车”,“买医疗保险”等等,各项支出加起来不仅得平衡,还得合理。我们丫头的报告让老师给“发还”,因为她找了个遥远的“工作”,每天来回差不多6小时。:-)

应该说,美国的学校不能算是“象牙塔”。 学生们从小就参与社会事务。进高中之前已经把美国的选举方式,法律和金融运作方式--当然是最基本的--学了一遍。丫头在5年级时还当了一回“竞选主任”,为她班上的一个孩子竞选学生会主席助选,满学校嚷嚷“请投xx一票!” 我在国内时遇到过美国的中学生,很惊讶他们的成熟,
看来与这种教育方式有关。做为家长,我对这种教育方式挺满意。虽然公认美国的基础教育在难度上远远底与中国,但我觉得美国教育的优点在全面和务实。我们丫头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赶快到14岁,她就可以课余去打工挣自己的零花钱了。她自己挣得不仅会比我给的多,更重要的是:我无法用“扣零用钱”来威胁她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