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行香子】这个婉转优雅的词牌
这回咱们侃侃【行香子】这个词牌。它不像【钗头凤】有陆游和唐婉那生离死别凄美惨烈的背景,放古狗搜了一番,仅得到较为可信的宋人程大昌在《演繁露》中的考证:“‘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
诸位都知道,某词牌知名度的高低常与是否有某位大词人用它填出了传世之作有根本关联,如提起【水调歌头】,人们立马想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一提【满江红】就怒发冲冠了,而当提起【行香子】时... 竟想不起谁来。呵呵
愚以为【行香子】是个小令,名中的“子”相当于“曲”,凡词牌有“子”字的,几乎都是小令。因其短小,似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缺憾,只能写小巧的格调,大作就少了。不过古有一人却因之成名,此人乃北宋的张先,他填词喜欢精工细作而受人称赞。《古今诗话》中讲了这么个故事:
有位客人对张先说:“知道不?你有个外号叫‘张三中',这‘三中’正是阁下《行香子》里的‘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谁知对这样的恭维他倒卖起关子来了,只听他答道:“咋不叫俺张三影涅?”客人一下子被他问住了,原来张先词作中他自己最得意的句子原来是:
云破月来花弄影。
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由此可见,读某首诗词作品,要读者和作者英雄所见略同其实很难。且让俺把“张三中”的这首词贴来与诸位分享:
《行香子·舞雪歌云》(北宋.张先)
舞雪歌云,闲谈妆匀。
蓝淡水深染轻裙。
酒香熏脸,粉色生香,
更巧谈话,美性情,好精神。
江空无畔,凌波何处。
月桥边,青柳朱门。
断钟残角,又送黄昏。
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三中
苏轼有一首《行香子》颇有酒意,又有琴声,很合俺口味,也贴来共享: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而【行香子】的正格大多以苏轼所作为准,其谱如下:
中仄平平(韵A),中仄平平(韵A)。
中平中、中仄平平(韵A)。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A)。
仄+中平中,中平仄,中平平(韵A)。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A)。
中平中、中仄平平(韵A)。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A)。
仄+中平ˇ中,中平ˇ仄,仄平ˇ平(韵A)。
介【行香子】在修辞上有个独特之处必须说明:其下片最后一行三个分句的倒数第二个字(即上面“ˇ”号前面的字)要排比(重复)出现,如“张三中”的:
奈心中ˇ事,眼中ˇ泪,意中ˇ人。
不过这并非硬性规定,也有倒数第三个字采用排比的,如上面苏轼的:
对一ˇ张琴,一ˇ壶酒,一ˇ溪云。
但俺从未见过倒数第三字排比的。另外,还由于个人用笔习惯的不同,也有上片和下片的最后一行都采用排比的,如上面苏轼所作的;更有上下片最后一行都不采用排比的,如下面辛弃疾的:
白露园蔬。碧水溪鱼。
笑先生、网钓还锄。
小窗高卧,风展残书。
看北移山,盘谷序,辋川图。<<<
白饭青刍。赤脚长须。
客来时、酒尽重沽。
听风听雨,吾爱吾庐。
笑本无心,刚自瘦,此君疏。<<<
还有个逗趣的现象,俺也得跟诸位说下子:上面俺提到词牌名中的“子”字相当于“曲”,所以这类名中带“子”的词牌都有曲的痕迹,它们甚至还能加衬字,在啥地方加?就在最后的排比行,请见下面李清照所作: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无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一霎儿晴,一霎儿雨,一霎儿风。<<< “儿”字即为衬字
其实李清照这首【行香子】也被普遍接受为另一个变格,诸位不难发现,它下片第一行的“见”字为仄声,如此则整个词牌变为:
中仄平平(韵A),中仄平平(韵A)。
中平中、中仄平平(韵A)。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A)。
仄+中平中,中平仄,中平平(韵A)。
中平中仄,中仄平“仄”*,<<<
中平中、中仄平平(韵A)。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A)。
仄+中平ˇ中,中平ˇ仄,仄平ˇ平(韵A)。
* 而此时下片的第一二行,要写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即:
中平中仄,中仄平“仄”,<<< 这儿之能是逗号。
中平中、中仄平平(韵A)。
否则全篇旋律就被“破坏”料。这半天说得这么热闹,最后就让俺也跟着香一回呗:
【行香子】:遇雨感怀(by 曹雪葵)
天脸阴晴,人世衰兴。
伞破时、雨骤风凶。
阶嘲湿履,窗诮焦虹。
怎茶无味,书全谬,曲难听。
十年树老,缠倒枯藤。
巢间鹊、跌落营生。
玉鞍何在?霜镜无凭。
剩半樽酒,半截剑,半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