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开真的衰落了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南开开始与"尴尬"、"没落"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给人的
感觉是南开正在由一流的高校慢慢地滑向二流行列。我们不禁要问:南开究竟怎么
了?痛定思痛,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南开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正在逐渐失去原有的
一些优势地位。一方面原先的某些优势学科,如化学、历史学等由于人员结构的老
化,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竞争的活力,只是在靠规模效应来维持局面。另一方面,
由于受各种客观环境的限制和我们自身没有抓住发展的机遇,我们学校的很多新兴
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电子、信息学科等。使得我们没有在这些新兴的领域
中形成新的优势。原有优势的丧失和新的优势的缺乏,使人感到南开确实是在向下
滑了,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是,所谓的南开已经衰落了的说法我个人以为是
并不贴切的,南开现在所遇到的问题其实是所有国内很多高校都在面对的一个问题
。正如同一个男人到了三十七八时岁一样,他需要在人生的征途上停顿一下,仔细
考虑一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自己重新做一个定位。南开现在也正站在这样一
个路口上,我们大家要做的就是替南开早日找到他要走的那条路。
2 新、旧交替问题
在讨论应该为南开选择哪条道路时,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个发展上的指导思想问
题:究竟是应该依靠原有的优势学科来推动新兴学科的发展还是应该依靠新兴学科
来拉动原有基础学科的发展。其实不仅是一个学校,即便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
家,究竟是以旧促新还是以新带旧,是所有管理者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基础学
科是一所高水平大学赖以成名、立足的基础,是一个学校的命脉所在,国内外的高
校无不如此。象我们学校,数学、化学、经济、历史四大学科集中了我校几乎所有
的硬性指标。如院士,6个院士5个在化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重点学科,
1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10个在这四个学科内;SCI,仅化学院的SCI就占全校的近
3/4;等等。很显然,如果这几个学科衰落的话,那么南开马上将沦为一个五流学
校。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行业和新兴学科的不断出现,新兴学科
的急待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21世纪已经到来,南开能否在21世纪继
续保持现有的地位并能有所发展,还要看这些新兴学科能否得到发扬光大。如自然
科学领域的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法学
、应用经济学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对于现有的学科进行重新整合、重新洗牌,务必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于某些朝阳学科给予倾斜性政策。泰达学院对于
南开的发展来说,应该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所谓"无利不起早",开发区建设泰达学
院,应该说是对自身发展的一项长远投资,其所选择的专业也都是在未来能够对开
发区的长远发展起支撑性作用的学科,而这些学科也恰恰是未来高校发展所依赖的
学科。各个新兴学科以及传统专业中的新兴方向,应该抓住这个机遇,使自身得到
充足的发展。新兴学科的发展要着力突出一个"新"字,这个"新"字不应该仅仅体现
在学科专业的新上,更应该体现在发展思想和发展模式上,如果仍然按照现有学科
的发展模式去发展,肯定是没有前途的,比如:我校的环境科学,脱胎于化学,所
以现在我校的环境科学仍以环境化学为主题,并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这样,环境
科学永远无法摆脱大化学的阴影,在南开将永远是"小弟"。所以环境科学一方面要
积极与工程技术相结合,更重要的是要主动地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大力发展环
境科学范畴内的人文学科,如环境法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经济学等等,只有这样
,才能使环境科学从大化学的阴影后面走出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全新的发展
道路。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生命科学,更应该积极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
路。10到15年后,生命科学应该取代化学学科现在在南开的地位,成为南开的支柱
学科,才能使南开在将来的发展中,继续保持南开现有的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那
么生命科学学科能否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全新的道路,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
对于传统学科来讲,则应该韬光养晦,不搞规模效应,放弃广度而全力去追求深度
。特别是某些已不大可能衍生出新学科的传统学科,如历史学等等。在当前的合校
风潮中,片面地追求规模化和总体数量,成为了一种极端不良的导向。如果整体规
模的做大不能使平均效益增加,反而减少的话,那么这种整体的做大也就失去了实
际的意义。学校如此,学科也同样如此。片面地追求学科队伍的庞大,以总量优势
来取胜是一种非常不可取的思想。正如企业界正在由规模经济向效益经济转变一样
,高校的学科群也应该本着这样的一种思想,来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规模。不要一
味地求大、求全,而是应该本着以质量为本的意识,来扩大或缩减自己的规模。以
建设带有高度显示性的建设成果为核心目标,传统学科更应如此。在已经不大可能
衍生出新的学科生长点的情况下,努力向纵深发展,寻求高精尖的建设目标,树立
金牌意识。少去填补空白(事实上在这些学科已经几乎无空白可填),多去创造几
个金牌学科。
同时,传统学科应当积极寻求自身中新的生长点。事实上任何新兴学科都不可能凭
空产生,都是一些传统学科中的学者主动转变自己的研究方向来形成的。象我们学
校的计算机系,稍微上点年纪的老师,不是数学系毕业的的就是物理系毕业的。新
兴学科往往会从不同的传统学科中产生,然后经过若干阶段的发展,形成了该学科
的一套完整的系统理论,达到了殊途同归的作用。由于起源不同,发展的经历不同
,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如环境科学学科,我校的环境科学来自化学中的环化专
业,而天大的环境科学则来自建筑学科中的给排水专业,相距甚远的起源使得同是
环境学科的两个环境学科,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色。这种规律在各个新兴学科的发展
中都得到了体现。那么,照此推断,哪个新兴学科起步得更早,在发展的过程中杂
糅进的相关学科更多,吸收融合得更好,那么这个学科就会更早地形成自身的发展
规律,完善出自身的科学体系,从而在今后的竞争中更容易立于不败之地。
南开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的确新建了很多学科,而且其中很多在全国都是起步最早
的。但是,由于我们没有能够重视新兴学科的发展规律,使得这些学科没有得到应
有的发展,时至今日,很多已经落得苦苦支撑的地步。象社会学专业,在八十年代
初,每年招生都要招各地的高考状元的,其地位类似于今日的金融、国经,而今天
已经沦落到几乎要成为兜底系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重视自然科学在社会学中
的应用,没有引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仅就社会学而研究社会学,从
而使得南开的社会学越走越窄。而另外一个成功的例子是南开的经济、管理两个学
科,南开的这两个学科之所以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不断扩展外延,不断衍生出新的学
科生长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有大批有理工科背景的人源源不断地进入这两个
学科,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这两个学科的研究手段、拓宽了科研思路,从而使这
两个学科拥有不间断的活力。当然,一个学科的发展不会是仅由某一个原因所决定
的,而且本人对于这两个学科也无甚深了解,以上观点纯为一家之谈,权当抛砖引
玉。
3 我们需要炒作吗?
现在整个学术界都处于一种极端浮躁的状态。安徽大学聘了牛群当教授,冯骥
才跑到天大任了教,还正经地成立了个学院。可以说是将这种浮躁演义到了极点。
我们不妨姑且将这种状态称为"疯(冯)牛病"。无数事实说明,任何事情一旦推向
了极端,都是错误的。学校积极与社会联系,将社会名流引入高校本身并没有错,
而且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一个高校如果要靠这种东西来炒作新闻,以提高自己的知
名度,那就显得太可笑和幼稚了。一方面,技能与学术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正如
同球员不一定能当教练,技术专家不一定能当企业管理者一样;另一方面高校的知
名度与水平也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这就好比我们在周围人群中提到某某,也许大
家都知道他,但其人品怎么样,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一所高校的学术底蕴是多
年的积累所得,靠一时的炒作也只能是流星一瞬,最后落得贻笑大方。
炒作好比是啤酒的泡沫,如果一杯啤酒只有酒而无泡沫,那么这杯酒恐怕是已经变
质了的,但是,如果这酒杯里只有泡沫,那么迟早会变得一无所有。这就好比是上
市公司一样,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要有一定的泡沫成分,否则的话,就会失去活力
。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炒作概念而无实力做后盾的话,垮台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学校炒一炒名人本无可厚非,大学本来就是因为有了大家才能被称为是大学的,名
校是因为有了名人才被称为名校的。但是如果这种炒作的原始目的只是一方要宣传
、一方要头衔的话,那么最终只是演一场戏给大家看而已,曲终人散时,只图了一
个热闹。
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我本人对现在的这种炒作现象持一种否定态度,但我并不反
对兄弟学校去做尝试。这正如大家在一起解一道数学难题一样,虽然我认为你的思
路是行不通的,但我并不会反对你去按照你的思路去解题。因为在得到正确答案之
前,任何思路都是有可能成功的,即使是找到了一种正确的解法之后,再去寻找第
二种、第三种解法也仍然是有意义的。我写此文的初衷,并无否定兄弟学校的意思
,只是希望南开不要选择这条道路而已。
4 我们将来的战略指导思想
我想我们未来若干年内的发展指导思想应当是"立足天津、着手全国、放眼世界",
之所以要制定这样的战略目标,乃是因为我们目前的实力和处境而定的。
"立足天津"是指南开乃是天津的南开,天津是南开的发源地、是南开的生存、发展
的依托所在;另一方面,天津要想树立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不能没有南开这
样的高等学府。天津与南开应该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南开在建校之初就专门针对天
津的特点而着力发展了化工和经济两科,直至今日,这两个学科仍是南开的支柱。
南开今后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天津的经济作为依托,所以南开必须依托于天津的地
方特色,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新型材料等有天津的支柱产业为背景的学科,同时更
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学科来刺激天津的新兴行业的发展;而且这也是国家现在所大力
提倡的,同时也作为对于各高校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在南开BBS上,有很多网友都在咒骂天津经济的不景气和在国内地位的衰落制约了
南开大学的发展,其实,任何人在要投资之前都要首先考虑回报的。作为直辖市的
天津,既然能够拿5个亿去给中小学建校园网,那么拿出3.5个亿来建设南开大学也
应该是没问题的,关键是天津市投了钱给南开大学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如果我
们向市政府要钱的所有理由只是一纸《共建协议》的话,那么换了任何人都不会痛
痛快快地掏钱出来的。所以作为南开来讲,必须要想办法让市政府意识到,给南开
投资3.5个亿,将会使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得到35个甚至350个亿的增长。而且这一点
我们不能坐等市政府自己去想明白,而要想办法去促使他们明白。用南开的智力加
上天津的财政,来谋求共同的发展,这才是南开未来的生存之道,此谓"立足天津
"。
"着手全国"的意思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利用南开的优势学科,扩大南开的影响。南开
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如金融、保险等学科在今天,在全国仍然是处于独有的地
位,南开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学科的优势,积极与各地地方政府合作,参与地方经济
建设,从社会效益来看,这比在报纸上打广告,聘几个相声、小品演员当教授要好
得多;从经济效益来看,这也比办高自考的利润更高、而且更加体面。如今,有很
多地方在急待经济发展,却缺少智力资源。近者如晋冀鲁豫,远者如正待开发的西
部。现在,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仍然停留在个人或课题组的行为层次上
,全面合作协议签了一大堆,真正落实的却少之又少。面对机遇,南开应该勇敢地
把手伸出去,有组织、有计划地去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着力加强横向合作,在市场
经济中去壮大自己。用智力输出来换取发展的资金和空间。此乃"着手全国"。
"放眼世界"是指南开要想在将来成为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必须要从现在开始大力
加强与国外其他高校的交流,由于我们目前的水平,与世界其他高水平大学相比,
仍有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差距,而是全方位的。即便是清
华、北大这两所巨无霸,目前在亚洲也排不到前列。所以以我们目前的水平,还只
能是以多看、多学习为主,以引进为主,以输出为辅。此乃"放眼世界"。
5 公平与效率问题
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公平和什么样的效率?我个人以为,所谓完全的公平是
根本不存在的,那么如果一项政策法规,它对一多半人,也既作用人群的50%以上
是公平的,那么它就是正确的。在正确的基础上,才有优良中差的等级区分。比方
说一项政策使60%的人觉得公平,另外一项政策使75%的人觉得公平,那么很显然后
一项要比前一项要合理得多。从40%到60%是一个质变,从60%到75%是一个量变。所
以,作为公平来讲首先要保证的是正确性,然后是先进性。
效率问题,效率当然是越高越好。但是需要强调的问题是,应该是使整体的效
率最高,而不是使各个个体都保持最高效率。因为在实际当中,这两者往往并不是
重合的。这是因为效率并不是一个数量,而是一个矢量。我们知道矢量和并不一定
等于数量和的。
Y
⑤ ①
②
X
⑥ ③
④
如上图所示,我们想得到的整体目标是在X方向上的最大矢量,但是很明显,它并
不等于6个分矢量的数量和,而是应该等于它们的矢量和。象第5矢量,虽然它的数
量值最大,但是它对于整体目标却是有害而无益的,所以在现实当中,我们应该是
勇于"忍痛割爱"的。
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套用现在最流行的说法叫"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即在首先确定了整体效率最高的前提条件下,选择使最多人感到公平的方案。
个体效率数量和 整体效率矢量和 公平程度
方案A 80 50 80%
方案B 80 60 70%
方案C 100 50 50%
方案D 100 60 45%
显然依据上述原则,我们应当选择B方案为最佳方案。
在当今中国,因为有着"不患贫而患不均"的深厚思想根基,绝对做到"效率优先"恐
怕在短时间内还很困难。但是,作为社会变革意识前沿的高等学校,在这一点上应
该是领先于全社会的。南开要想在未来走在全国高校前列,首先就要在分配制度上
走在前列。
我校在实行分配制度改革伊始,基本上是照搬了北大的模式,然后略做了些柔化处
理。然而我个人以为,北大的模式是不适合于南开的。一方面北大的基础要远比南
开雄厚的多,另一方面,北大的建设目标乃是全面开花。就南开而言,我们的基础
和北大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我们在未来若干年内的建设目标,也应该是一个
规模中等,在某些领域领先的高校。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北大的改革,就现阶段而
言,并无任何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北大用18个亿尚且无法做好的事,南开用
区区6个亿是更不可能做好的,所以南开必须要寻找自己的道路。就现阶段的南开
来说,我个人以为应该打破这种以资历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分配体系,改为以成果为
主要衡量标准的分配体系。特别是在教学、科研队伍中更应如此。(下文将就此问
题进行专门探讨)
6 公平与效率问题(续)
南开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已经试行了一年,四千多万投了进去,应该说在学校的教
职工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回顾这一年,我们来分析一下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的成功之处与不足。
成功之处在于第一、这次人事改革是这些年来,南开内部收入拉开的最大的一次。
想很多年以前,毛泽东在北大做图书馆馆员时,每月薪水只有6、7块大洋,而做教
授的李大钊、胡适等人却有三、四百大洋,可见当时知识分子所受待遇之高。解放
后,虽然这种差距仍持续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就被抹平了。到90年代中期,同年龄
的教授与图书管理员的工资差距只有10%到15%。这次,我们在报纸上大张旗鼓地宣
传了南开将以17倍的差距拉开不同人群的收入档次,当然17倍的差距只是岗位津贴
的差距,如果把工资考虑在内,实际的最高与最低收入差应在5到7倍之间,当然,
高收入人群还普遍存在各种途径的工资外收入,如稿费、科研经费提成、获奖资助
等等,把这些收入考虑进去,最高岗位层与最低岗位层的收入差距最低应在8到10
倍之间,上限无法准确估计。对于已经习惯了多年平均主义的我们来说,这个跨度
已经足够大了。
第二、比实际收入差距更具震撼力的是引起了强烈的心理反差。社会进步需要人们
必须要接受不同阶层的再次出现,几十年的平均主义使得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从表
面上消失了,现在,社会逼迫人们要重新认识到这种差距的存在。以前,一个学者
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只能拎出一捆书,当然除了尊重知识的人,他不会得到任何其
他人的尊重;现在,学者们可以又多了金钱这个筹码,有了这个东西,知识分子才
真正成为社会的高级阶层,才会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理优势。同时,教授与教授
之间的差异也急剧拉开,人们被迫要去接受身边的人拿几倍于自己的津贴,巨大的
压力使得过去那种"教授太极拳俱乐部"将不复存在。
第三、通过这次聘岗,大家发现工作在教学、科研岗位上的人,其津贴待遇要普遍
好于工作在行政岗位上的人。这应该说是一个好现象,它有利于优秀人才流向真正
需要他的岗位,另一方面也能客观上增强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
不足之处在于第一、教学、科研岗位与行政岗位套用了相同的级别政策。由于教学
、科研岗位有着不同的运转方式,那么相应地就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使用相同的评价体系,使得两个不同体系的本质特点都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最后
只能折中成一个摸棱两可的东西。相应地评价标准也无法客观,只能是大家的主观
印象而已,从而造成很多的矛盾。
第二、教学、科研岗位的差距并没有真正拉开。由于教学、科研岗位的评定,并无
真正硬性的指标,凭借的只是主观印象分,所以其真正的激励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
。
第三、相对教学、科研岗位来说,行政岗位人员的知识层次相对较低,对于打破平
均主义接受起来要更慢一些,同时行政岗位由于要和教学、科研岗位套用相同的指
标体系,没有能够体现出行政岗位真正的衡量标准即岗位职责的重要性,造成在各
行政部门中,出现了相当多的怨言。
改进方法:第一、将行政体系与教学、科研体系分离开,依照各自的运行规律,分
别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
第二、教学、科研岗位应打破北大的三等九级制,改之以成果评价制。这里首先要
探讨的一个问题是,岗位津贴应该是对未来一年的工作预期值,还是对过去一年的
工作评价值。应当承认,在这一点上,我们的邻居天大要比我们做的好,天大所采
用的方法是未来工作预期制,在签定任务书时,对于未来一年度的教学、科研工作
量与成果做出了刚性的规定,从而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主动放弃了较高的津贴等级
,转而去聘了较低的岗位。而我们学校在进行聘岗的工作中,并无任何硬性的指标
,甚至没有明确教师所得岗位津贴所对应是对未来一年的工作预期还是对过去一年
的工作评价,只能是大家坐在一起互相打印象分,最终的结果就是谁也不服谁,互
相抱怨甚至攻击。我个人认为,对于南开来说,更为适合的是事后奖励机制。之所
以要实行事后奖励,是因为一来可以使得衡量标准更加科学,二来毕竟发钱要比扣
钱容易得多。这要求我们衡量体系制订得要科学,而且必须以硬性、可比较形式出
现。同时兑现要及时。我个人认为,要真正刺激教师多出成果,而且要多出高水平
成果,必须要用硬指标来督促。南京大学的SCI做法使得其近几年在国内的地位急
剧攀升,虽然外界对南京大学此项做法有各种不同看法,包括南京大学内部也有很
多不同意见,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南京大学在我们之前昂首挺胸地进入了
若干所的行列,而十年前这个地位对比显然应该是倒置过来的。所以南开要想复兴
,必须拿出一些硬手段来,毕竟教学和科研水平是一个学校的地位的体现,没有硬
指标去督促,是不可能体现出真东西来的。同时为了克服现在南开中普遍存在的一
家一户单干的现象,鼓励大家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要充分体现1加1小于2原则。即
一项高水平成果所获奖励应大于两项低水平成果所获奖励。以理科的科研为例,如
果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奖励500万的话,那么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只
能奖励200万。依次类推,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80万,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2万
……,等等。文章 内
,影响因子在2.0-3.0之间,奖金等于影响因子乘以1000,影响因子在3.0-4.0之间
,奖金等于影响因子乘以1100,影响因子在4.0-5.0之间,奖金等于影响因子乘以
1200,依次类推,目的是鼓励大家多联合,多出高水平成果。
第三、行政部门应该切实体现行政长官负责制。一个科员每天要上8小时班,校长
每天也要上8小时班,但是工作的内容大相径庭,所承担的责任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行政体系内应当以责任大小而不是工作量大小来划分津贴等级。现实的情
况是,每个行政职员的津贴等级已由人事处划分完毕,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实际上
没有实质的经济杠杆来控制自己管理的部门。人事处作为一个统筹管理部门,不可
能对于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个职工做出完全合理的安排,这实际上是一种计划经济思
维的延续。现实的情况要求,这种实际调控杠杆必须下放到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手中
,依靠微观调控来最大限度上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7 百鸟朝凤与老树盘根
南开给陈省身和张光寅两位老先生颁发了"伯乐奖",这实在是一件善莫大焉的好事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人才的重要性一直认识不足,现在我们对于人才在南开未来
发展中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从人才的培养、聚集上着手下工夫,应该说
是非常正确的。仔细分析南开数学所和光子学中心这两个人才高地的形成,两位老
先生当然是功不可没的,如果进一步分析其成因,大致可分为"百鸟朝凤"和"老树
盘根"两种类型。南开数学所是典型的"百鸟朝凤"型,陈省身先生是全世界知名的
学者,是当之无愧的凤凰,同时他又有着强烈的"南开情结"。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
,才使得一批如张伟平、陈永川等青年学者汇聚南开。光子学中心则属于典型的老
树盘根型,其情形很类似于一种自然现象。在一个生机勃勃的海岛上,虽然整个岛
都覆盖着茂盛的植物,但是如果仔细探寻一下,会发现这些植物都是发自一个母根
。这个海岛就是光子学中心,这个老树根就是张先生。这两种发展模式的相同之处
在于都有一个学术、人格威望极高的老先生在领队,同时都是经过了十几年的积累
才有了今日的星团辉煌。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汇集了各处的优秀人才,使得不同背景
的学者能够会聚一处,有利于不同学术流派的交叉和发展;后者则是一个祖师爷,
然后下面则依次是徒弟、徒孙、曾孙……等等。从效果上看,前者应优于后者,毕
竟后者容易造成学术上的近亲繁殖。但是,这种情况毕竟是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
一来陈先生这样卓越的学者,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二来不是每个南开人都有
这样的"南开情结",不是每个南开人都能这样全身心地奉献于南开的发展的。从南
开或者说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后者似乎更切实可行一些。南开过去的一些优势学科
,几乎都是以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如化学之杨石先,金融之钱荣堃等等。象现在
的商学院,绝大部分学术骨干都是出自陈炳富先生门下,以及与之类似的国际经济
的滕维藻校长、政治经济学的谷书堂先生,大多是这样一种模式,应该都可以称为
是本学科的老树根。所不及的是在众弟子中还差一个如许京军般出色的明星,否则
也应该荣膺南开"伯乐奖"了。
照此推论,南开在未来的发展中,对于那些迫切需要发展的新兴学科,最当务之急
的事情就是去寻找一个能够成为树根的人,这个带头人不仅要有很高的学术造诣,
而且应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这个人的存在,对于该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什么时候这个人出现了,那么这个学科的发展就成功了一半。然后要做的事情,
就是给他一个岛,为他创造一个繁衍生息的环境。当南开有了若干这样的人才高地
的时候,南开就是一个人才高原了。那么南开也就自然可以在名校行列中扎稳脚跟
了。对于那些现在仍然基础薄弱,但急需发展的学科,靠自身的积累,恐怕要等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也很难有这样一位人物出现,现在南开有了国家的重点支持和与
天津大学共建的机遇,应当把寻找这样的人作为当前第一要务去抓,南开未来的整
体发展才会有希望。
8 后勤应该怎样社会化
后勤社会化是当前高校的一种普遍趋向,大家似乎都把社会化作为解决高校后勤问
题的灵丹妙药。后勤作为几十年计划经济制度下产生的积疴,已经严重制约了高校
的发展。以我们南开大学的后勤为例,目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严重问题:
一、人员层次结构低。同样是管理部门,但是与教学、科研的管理部门比起来,后
勤的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明显要低一大块。长期以来,我们大家总误以
为,后勤不过是做做饭、打打水的部门,却从未真正从管理也是一门科学的高度去
认识它,所以造成了后勤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低下,这是制约后勤发展的第一
大瓶颈。
二、冗员严重。后勤除了是个行政部门外,还是解决附属人员就业问题的大筐。在
我国高校,引进人才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家属工作问题,这一点
你会在各高校的人才招聘广告上看到。人才引进来了,家属往哪里安置?后勤肯定
是第一首选。这样的直接恶性后果有两点,第一是后勤的很多岗位不是因岗设人,
而是因人设岗的,造成很多根本不需要的岗位或者无法胜任岗位的人。培训三个月
就可以进卫生院当医生,培训两天就可以当会计,这样的岗位能搞好工作才怪;第
二是无法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当你要淘汰某位后勤的职员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他(
她)本人的因素,还要考虑到其配偶的因素,为了不因小失大,只能容忍一些不合
理的情况存在。
三、效益低下。有前两个因素做基础,第三点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了。最突出的表现
在于严重缺乏服务意识,在各项工作中仍然带有非常明显的长官意识。难怪前几年
一位中科院的学者撰文评论,现在科学院的后勤机关,对于科研工作不但不是一个
保障体系,反而成了一个严重的阻碍。中科院是这样,高校也不例外。长期以来,
后勤的工作概念就是由学校来提供财政补贴,然后向师生员工提供低价的服务,但
事实上,低价格并没有带来相应的高质量的服务,特别是当社会上的服务已经市场
化后,更加反衬出高校后勤的差距。
后勤应当怎样社会化?首先应当明确的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就是科研和教学。后勤
的社会化必须服务于这一目标。其次是后勤必须改变不可以赢利的自欺欺人的原则
,后勤只有赢利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应当是在后勤体系中建立
起危机感,使后勤体系能够变行政管理部门为服务部门。象我们学校现在这样,让
后勤带着自己的人、财、物离开管理体系,成立自己的服务集团的做法并不可取。
签约的一方是南开大学、另一方是南开大学后勤集团,等于是自己和自己分家。这
实际上是相当于自己把自己上衣口袋里的钱分了一部分到裤子口袋,然后宣布我自
己和自己分家了。上衣还是那条上衣,裤子还是那条裤子,如果你不想裸体,就还
必须穿着它。要想知道现在穿的裤子究竟怎么样,还是多买几条裤子来吧。后勤社
会化的关键在于打破后勤各部门的行政垄断,用竞争来压迫后勤的各服务部门来提
高服务质量。后勤的社会化不应是把后勤踢向社会,而应是把社会引入高校。举个
现有的例子来说,主楼是由后勤雇佣的女工来做清洁,而伯苓楼和范孙楼则是由物
业公司来打理。其花费的成本,后者只是略高于前者,但是服务质量却有着天壤之
别,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而如果再考虑到前者背后的间接管理成本,
可能二者几乎相差无几。同样是学生宿舍,泰达学院的宿舍完全包给了物业公司管
理,其服务质量比校本部的学生宿舍要高上不止一个档次,这一点相信在两个地方
都住过的同学会有切身的感受。在这一点上希望南开能够做出有益的尝试,将社会
服务集团引入学校,与学校现有的服务体系展开竞争,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比如可
以将现有的食堂承包给饮食企业,将社会企业的经营理念引入,让师生们真正体验
一次"顾客就是上帝"的感觉。再比如可以将校园环卫甚至治安维护都可以承包给社
会化的物业管理集团,用正规化的物业管理人员来取代现在的"民工校卫队"等等等
等。在当前,可以先允许高校内的不同后勤部门之间展开竞争,允许各部门之间互
相争夺市场,然后可以扩大到允许其他高校的后勤部门到南开来争夺市场,再进一
步允许社会力量进入学校来竞争。南开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照抄了北大的模式,
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在后勤的社会化工作中,希望能够摸索出一条符合南开自身
特色的后勤社会化道路,南开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领先一步。
9 打造南开的名片
如今很多人都认为南开在衰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国内已经听不到南开的声音了
,因为南开现在缺少一张能够让人记住的"名片"。所谓"名片",也就是一种载体,
人们希望通过名片上所承载的信息来让别人记住自己。根据这种需要,名片应该有
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名片上所承载的信息内容必须是最好的或者是最先的或者是独
一无二的。比如大连,足球是它的名片,因为大连足球队是国内当之无愧的王者,
但稍逊一筹的上海、山东等地,便无法再拿足球去当它的名片了。二是这个名片所
要传达的信息,必须是别人所感兴趣的,或者说是所渴望或羡慕的。同样以城市为
例,大连以足球作名片,但迄今还未听说哪个城市以排球、网球、篮球为自己名片
的,因为人们对于足球的关心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项目,甚至同样是足球的女足,
也未曾被人们作为名片来提及。
南开现在究竟有哪些因素可以被打造成名片呢?其实想来也很简单,无非就是那些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优势中,被别人所同样追求的那些东西。细数起来,无非是:第
一、上市公司。毫无疑问,当今高校的上市公司是各高校最靓丽的一张名片。象北
大的方正、清华的同方、紫光,东大阿尔派、上海交大的昂立一号等等,南开的戈
德应该说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将来应该能够成为南开的一张名片。同时,南开
也完全有力量去酝酿第二家、第三家上市公司的出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
会看到它的出现。二是明星学科。所谓明星学科,应该不仅是重点学科,而且应该
是重点学科中的出类拔萃者。如厦门大学的物理化学,在全国稳居第一,有这样的
学科存在,总体实力不是非常强的厦门大学才会被人记住。同样类型的还有南京大
学的凝聚态实验室等。南开在未来的竞争中,想要"全面上水平"是不可能的,最可
行的就是打造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名片学科"。以目前形势看,最有希望的应该是国
际经济学科,从实力上看,这是南开目前唯一敢于在全国称第一的二级学科;从社
会的需求来看,有WTO的大背景,国际经济必定会是未来的发展热点。打造好这张
名片,对于提升南开的国内、国际知名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象这样的名片,
南开应该再多有几张,如金融、MBA、生命科学等等。三是名人。"所谓大学,非有
大楼之大,乃是有大师之大",名校是因为有了名人才成为名校的。以目前的南开
来看,能有张伟平、许京军等杰出的中青年学者,实在是最大的财富,这些人将来
能够成为学术上的大师,对于南开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名片工程"对于一个高校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缺乏整体实力优势的前提下,能
够打造出若干张名片可以使南开在社会转型期间保持住现有的国内地位,使南开在
未来的竞争中,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
10 行政人员同样需要人才工程
未来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应
该说南开现在已经对人才的重要性有了很好的认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已经出台,
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造了一个相当好的氛围和硬件环境。但是,同时我们应当看
到,在对教学科研人才给予了高度重视的同时,我们对于行政人才的重视程度还相
当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南开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我国的教育体
系的计划经济影响还相当严重,行政指令性还非常的强,教学科研人员要想很好地
开展工作,还离不开行政人员的强有力的支持。很多事情都不是仅仅靠学术水平就
能解决问题的,很多问题的解决还要依赖于行政人员的运作,有时候甚至会成为决
定性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而我校的现状是,
现有的行政管理队伍远远地落后于学校发展的要求。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现实中的
困难,大量的低水平、低层次管理人员仍充斥在我们的管理队伍中,这种现象严重
地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行政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有所不同,教学科研人员可以做到
不为我所有,但可以为我所用;而行政人员要想做到为我所用,首先必须做到为我
所有。现实的情况是,大量的行政人员是各种原因安置到行政岗位上或者是感觉在
教学科研岗位上已无发展前景,转岗到行政岗位上的,这就必不可免地造成了行政
岗位的人员的低素质和低效率。所以在引进教授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引进处长。
教授是人才,处长同样是人才。在人才的竞争中,南开能否领先一步,率先推出行
政人员的人才工程。用高薪到兄弟院校去挖或者是到社会中去公开招聘优秀的行政
干部,来弥补我们现在行政岗位上的人才缺憾(事实上,我们现在有很多中层岗位
上是无人可用,处于矬子里面拔将军的局面)。现在政府机关的行政人员已经有相
当一部分开始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了,天津市的政府公务员已经开始面向全社会招
聘副局级干部了(我们学校也有人竞选成功的,相信他们周围的人会有切身的感受
),南开为什么不能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处长呢?难道只有现在住在这个院子里的
人才能搞好南开的工作吗?我想什么时候南开真正对社会敞开了大门,南开也就迈
出了走向高水平大学的第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