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影視娛樂 > 帖子
見到謝飛導演
送交者: 戶人 2011年04月03日14:26:33 於 [影視娛樂] 發送悄悄話


有一陣子沒發博了,一個多月都忙着出席中國春節期間各大陸社團間的各類吃喝玩樂活動,以及回國處理家事了。
 
2011年3月底的一天,看到位於亞特蘭大市中心的喬治亞州立大學(GSU)的孔子學院的第二屆“中國電影節”開幕,而且有中國著名導演謝飛應邀出席的消息,就去旁聽了謝飛導演的演講活動。
 
說是“中國電影節”,其實還沒有我當年當學生會主席時放中國電影的場面大。那時候常從領事館調大陸影片來,用兩部16mm的放映機放片,不用怎麼通知,光是口頭一傳,保證有三、四百人擠爆場。當然時代不同了,那是在1989年之前,那時還沒有Internet,沒有VCD、更沒有DVD。

來到GSU的一座教室大樓上的一間小會議室兼小型圖書館,裡面已經有十幾位聽眾到場,其中老美占1/3。謝飛導演就在其中坐着,和一兩位負責這次活動的人聊天。
 
在來之前我已經在網上查過謝飛導演的一些資料:
 
謝飛是“延安五老”之一謝覺哉先生的兒子,於1942年8月14日生於陝西延安,母親是王定國。其父母都是走過長征的。謝飛於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後留校任教。曾任導演系主任,1985年任副院長,同年被選為中國影協第五屆理事。
 
電影作品:
《嚮導》(1979):導演 (合作導演:王心語、鄭洞天)。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湘女蕭蕭》(1986)導演(合作導演:烏蘭)。該片於1988年獲法國第四屆蒙彼利埃國際電影節金熊貓獎,第二十六屆西班牙聖賽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堂吉訶德獎。
《本命年》(1990)導演。獲1990年第十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四十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香魂女》(1993)導演、編劇。和李安《喜宴》同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黑駿馬》(1995)導演。獲1995年第十九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益西卓瑪》(2000)導演、編劇。因為審片原因未在國內公映。

電視作品:
1993年《大屋的丫環們》藝術顧問
2001年《日出》導演相冊
 
會議一開始,出乎我的意料的是謝導演居然可以完全用英文演講一小時
 
謝導演首先講了他去年因病未能來亞特蘭大,這次首先去了紐約,後又先去了加勒比海的牙買加、哥斯達黎加、和古巴,所以已經完全沒有時差了。之後他做了簡單地自我介紹,放了幾張他過去的老照片。最吸引我的是他在1944年(兩歲)時,在延安窯洞前地照片,照片上是他母親和一大群婦女在搖紡車,他是做為背景站在後面。那時正是“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的時候,我們這一代的人都聽過郭蘭英唱的《南泥灣》之歌。
 
謝導演本來應該是在五十年代末留蘇學習工程的,但由於當時中蘇關係已經開始破裂,結果他沒去成蘇聯,卻於1960年被招進了北京電影學院,於1965年畢業。他應該是文革前畢業的最後一批學生。
 
接着,謝導演簡單地解解釋了中國(大陸)電影導演的分代。
 
在大陸人們把導演劃分成六代,前兩代在1949年前:自電影於1905年傳入中國後,第一批玩攝影機的人就成了“第一代導演”,尤其以劉仲倫攝影的,忠實記錄了京劇《定軍山》的電影為代表作。其實這部電影就像是我們今天坐在觀眾席,拿部攝像機拍文藝表演一樣,說不上什麼導演。後來在1913年,鄭正秋與張石川合作拍攝了《難夫難妻》,進行了獨立的電影劇本創作,開始嘗試擺脫戲曲舞台的框范。他們也就成了中國的第一代電影人,中國的“第一代導演”。第一代導演拍的片子都是無聲的,大致活躍於20世紀20年代末。這一代導演約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鄭正秋、張石川、但杜宇、楊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鄭正秋、張石川的成就為大。
 
“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孫瑜、袁牧之、應雲衛、陳鯉庭、鄭君里、吳永剛、沈浮、湯曉丹、張駿祥、桑弧等。這個時期,中國的電影表演藝術也屬於由萌芽到起步階段。
 
“第三代導演”是那些建國前就受到電影教育,建國後、文革前就走上影壇的導演藝術家。這一代導演主要有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凌子風、謝晉、王炎、郭維、李俊、於彥夫、魯韌、王苹、林農等。第三代導演的活躍時期可分為三個階段: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65年文革前為第一階段。優秀作品有成蔭的《南征北戰》,水華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張嘎》,謝鐵驪的《早春二月》,謝晉的《女籃五號》等。第二階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創業》、《海霞》、《閃閃的紅星》幾部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創作幾乎一片空白,中國電影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第三階段是文革結束後,已過中年的第三代導演拍攝了大批佳作,進入藝術上的豐收期,如《芙蓉鎮》、《鴉片戰爭》、《駱駝祥子》、《邊城》、《春桃》等。第三代導演的創作時期也是中國電影的曲折發展時期。謝鐵驪是謝飛的老師。
 
“第四代導演”主體是20世紀60年代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生。他們有理論、有實踐,是這一時期獲得重大成就的一支導演力量。這批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電影學院、上海電影學校畢業生構成的創作群體,他們的創作生命是從1978年以後幾近不惑之年才開始的。在第三、第五兩代人的夾縫中,他們以穩健的創作實力探索奮鬥,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並有持久的藝術後勁。主要代表人物吳貽弓、吳天明、張曖忻、黃建中、滕文驥、鄭洞天、謝飛、胡柄榴、丁蔭楠、李前寬、陸小雅、於本正、顏學恕、黃蜀芹、楊延晉、王好為、王君正等。
 
“第五代導演”是指1982年自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系學生(後來擴展到攝影系、美術系),包括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吳子牛、田壯壯、黃建新、張建亞等。謝飛是陳凱歌、張藝謀的老師。
 
而現在的最新一批導演就被稱為“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張元《媽媽》、《北京雜種》,王小帥《冬春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王一持(王強)《新一年》,路學長《長大成人》,章明《巫山雲雨》,管虎《頭髮亂了》,何建軍《郵差》,婁燁《周末情人》、《蘇州河》,張揚《愛情麻辣燙》、《洗澡》,賈樟柯《小武》、《站台》,王全安《月蝕》《圖雅的婚事》,寧浩《綠草地》等。其中,謝飛是賈樟柯的老師,演講中多次提到他的得意門生。

謝飛還向聽眾介紹了一下中國的電影市場。他很不樂觀,他說目前大多數影院電影都賠錢,大概只有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等幾位拍電影能賺錢。所以許多人都專拍電視連續劇。這與去年吳天明導演的看法一致。
 
另外,謝飛導演還說中國的審片制度對中國電影的發展阻礙很大。就連像他這樣的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又有國際名望(得過許多獎)的老導演,他於2000年拍的反映西藏的片子《益西卓瑪》也因為審查沒過關而不得在大陸內地公映。上面也不明說到底合格不合格,或是哪裡不合格,反正就是拖着,沒有下文。一拖就是10年,依然沒有結果。一怒之下,謝飛從此不再拍攝電影,而是拍點記錄片、舞台劇、安心教書,還有就是“賺點錢在北京買房子”(他自己的原話)。他認為中國建國後電影的審查最松的時期就是文革剛剛結束後的80年代,那時文革剛過,百廢待興,當年“被打倒”的老幹部們都剛剛恢復工作,所以那時的電影基本就沒什麼審查,但到90年代起,中國的審片越來越嚴。
 
其實謝導演沒提,但咱心知肚明的是:80年代正是胡耀邦、趙紫陽當政,而1989年學運後,中國的文藝界肯定會被嚴格管制。
 
一個小時的座談很快就結束了。我對謝飛導演能完全用英文演講(沒有講稿)、並回答聽眾提問表示驚訝。雖然他曾經在美國最有名的電影學院南加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進修過一、兩年,但他這麼多年在國內,在沒有英語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口語還能這麼好正是令人敬佩!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瑞典電影《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
2009: 細數《我的團長我的團》的五大亮點
2009: 夕子: 原來你什麼都改變不了-《蝴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