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影視娛樂 > 帖子
高天闊海:《愛》的沮喪與恐懼
送交者: 高天闊海 2013年02月24日06:25:32 於 [影視娛樂] 發送悄悄話
邁克爾·哈內克【譯註1】角逐戛納電影節的電影超出了大家對他的期望:《愛》給觀眾帶來了感人的、令人震撼的、尖銳的、關於非同尋常的親密關係與高智商的 一個戲劇性事件。《愛》提出了那個問題,用拉金【譯註2】的話說是:我們死後會留下什麼?以及:當人之將死,愛對我們意味着什麼?哈內克讓電影開始於快進 的一系列場景,從而在我們的心理和視網膜上刻下一個壓倒性的死的象徵主題【譯註3】,統御了我們對影片接下來發生的一切的反應。

讓 - 路易·特蘭蒂尼昂【譯註4】和艾曼紐·麗娃【譯註5】的表演令人讚嘆。他們飾演喬治和安妮,一對八十多歲、退休了的音樂教師夫婦;他倆住在巴黎一套裝飾考 究、書籍林立、有一架小型三角鋼琴的公寓中。他們快樂、富有感情、充滿愛心;他們生活得積極、滿足。我們看到:他倆出席了安妮從前一個學生的演奏會,都很 為他的成功而高興。但是有一天,安妮出現了第一次中風,之後一系列發作使得她一隻手癱瘓了,無法彈奏鋼琴,並且痴呆的狀況日益加重。特蘭蒂尼昂臉上的滄桑 不僅僅是因為歲月,還因為沮喪和恐懼:他愛過且愛着的那人在他眼前開始消失。隨着安妮的生命和自我的漸漸消逝,他倆的愛是否也開始分崩離析?該片讓我想起 普魯斯特【譯註6】對生命終結的一個評論,他將其視為一個謎,好比演員停演一個(他演的如此久以至於已經成為他自身一部分的)角色。

答應受驚嚇的安妮不把她安置在一個老人院或醫院裡,喬治面臨着日益增長的、他無法承受的在家中照顧她的壓力。而這又反過來給他與成年的音樂家女兒愛娃及其新任丈夫、英國做派的傑夫的關係罩上了陰影。安妮從來就不喜歡傑夫的英國做派。

也許最讓人覺得恐怖的部分是出問題的第一個徵兆。一天晚上,安妮半夜醒來,雙眼凝視着黑暗的空間;喬治跟着醒來,不知所措,安妮安慰他說:沒什麼問題。第 二天吃早餐的時候,安妮變得像一座雕塑一樣一動不動,她美麗溫柔的臉龐變得像一副死神的面具一樣安詳。一分鐘後,安妮醒過來,對喬治為什麼突然變得心煩意 亂一無所知。麗娃絕好地傳達了安妮突然產生的、說不出口的想法:我丈夫瘋了嗎?(觀看這一部分時 ,我想起哈內克早期的一部影片《第七大陸》【譯註7】,片中一個小孩突然神秘地宣布她失明了。)

哈內克在影片中展現給我們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家如何變成了一個被隔絕、被包圍之地;朋友們、甚至於近親們的生活和掛念在這裡都是不受歡迎和毫無意義的。 他們的明星學生亞歷山大(音樂家亞歷山大•薩洛【譯註8】扮演)出於好意拜訪他們,結果被他們誤會了:這一拜訪更突出了安妮在健康、地位和音樂上的失落。 憑藉勇氣和良好的幽默感,喬治吃力地應對把安妮從輪椅上弄出來(進去),把安妮從馬桶上弄下來(上去)的任務。在安妮依然神智清楚的時候,他倆的關係中依 然可見感人的溫存和幽默。他給安妮講述參加一個朋友的葬禮時體會到的令人不快的荒誕感,那個葬禮上播放的是披頭士【譯註9】的《昨日》。(也許他應該感激 不盡的是,播放的不是《你需要的只是愛》。)但是安妮的神智開始衰退。

在哈內克的《鋼琴教師》【譯註10】中,彈鋼琴和搞音樂中的紀律被質疑為某種殘忍的東西,某種對權力的屈服。在《愛》中,音樂被視為一種不同的象徵符號, 沒有那麼怪異和尖銳,但是似乎並不更讓人安心。喬治和安妮沒有宗教信仰,他們音樂和優雅的文化生活本該能夠提供給他們世俗的慰籍。然而真是這樣嗎?也許這 些不過是被衰老拿走的另一些東西罷了,彈奏和欣賞音樂的能力隨着身體功能的衰退而喪失。喬治和安妮被迫回到了近乎原始的狀態,只能依靠對方。

《愛》是電影製作達到智商和洞察力的頂點的作品。哈內克對電影藝術的傑出把握和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如同管弦樂的和弦一樣響徹戛納電影節。

{作者:彼得 · 布拉德肖【譯註11】,發表於2012年5月20日的《衛報》}

【譯註】
1. 邁克爾·哈內克(Michael Haneke,1942年生)是一位奧地利電影導演,生於德國慕尼黑。他2009年以《白色緞帶》在第6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獎;2012年他 以《愛》再度斬獲第6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成為史上第7位獲得兩次金棕櫚獎的導演。

2. 拉金(Larkin,應為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年-1985年),20世紀後半葉英國著名詩人,小說家、爵士樂評論家。1984年曾被授予英國桂冠詩人【譯註12】稱號,但他謝絕了。

3. 死的象徵主題( Memento mori motif)前兩個詞是拉丁短語,意為:“記住人都是要死的” 。死的象徵主題指的是西方自古代以來就一直存在的、以提醒世人的必死性為目的的一類藝術作品。這裡指的是《愛》開始對女主角的死的

4.讓 - 路易·特蘭蒂尼昂( Jean-Louis Xavier Trintignant,生於1930年)是法國一名享譽國際的演員。

5. 艾曼紐·麗娃(Emmanuelle Riva,1927年生)是法國一位著名女演員,最有名的電影作品包含《牧師萊昂·莫蘭》、《廣島之戀》及《愛》。因為《愛》,她成為奧斯卡歷史上年紀最大的影后候選人。

6. 普魯斯特暨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年-1922年),法國意識流作家,代表作《追憶似水年華》。

7. 《第七大陸》(The Seventh Continent)是哈內克1989年導演的作品。

8. 亞歷山大·薩洛(Alexandre Tharaud,出生於1968年),法國鋼琴家。

9. 披頭士樂隊(The Beatles,亦稱“甲殼蟲樂隊”),是一個英國搖滾樂隊,1960年成立於英國利物浦,1970年解散。知名成員有約翰·列儂(主音、節奏吉他手、作 詞作曲)、保羅·麥卡特尼(主音、貝斯手、作詞作曲)、喬治·哈里森(主音吉他手)等。下文中《昨日(Yesterday)》與《你需要的只是愛(All You Need Is Love)》是該樂隊膾炙人口的歌曲。

10. 《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是哈內克2001年導演的作品,獲得當年戛納影展的評審團大獎。

11. 彼得 · 布拉德肖(Peter Bradshaw)是英國作家和影評家。

12. 英國桂冠詩人(The Poet Laureate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英國由首相提名、王室任命的一個榮譽職位。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獻給被樣板戲影響的一代
2012: 音樂之聲:阿爾卑斯山居即景(組圖)
2011: 2011年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的完整提名名
2011: 紅樓夢音畫(下-ZT)
2010: 金喜善淡妝直發氣質動人(組圖)
2010: 《色戒》後湯唯解禁電影搶先看(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