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找成龙》看我们离迪斯尼有多远 |
送交者: 雨送黄昏 2009年07月18日01:56:06 于 [影视娱乐] 发送悄悄话 |
名人名嘴:江平(《寻找成龙》导演)
《寻找成龙》已经放映过半,在喧嚣的暑期电影档期中,市场格局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寻找成龙》却以一千多万的票房毫无悬念地拿回全部投资,占据了属于自己的一方领地。 迄今为止,《寻找成龙》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是它的明星阵容,二是它的“意外”票房。在《变形金刚2》、《哈利·波特6》等好莱坞大片光环下,这两点为何还能触动早就见惯不惊的媒体与大众的神经?我以为原因有二: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和来自国人心灵深处对于本土儿童片的集体期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涌现了《三毛流浪记》、《红孩子》、《闪闪的红星》、《我的九月》、《小兵张嘎》等众多优秀儿童电影。然而随着时间流逝,那些形象在离我们远去,当我们的视觉被宏大的好莱坞特技画面、冰冷的机器大侠、奇幻的魔法世界所填充震撼的时候,我们其实还需要一些清新朴实的可以温暖人心的电影,需要讲述中国儿童自己故事的电影。《寻找成龙》在如此大背景下诞生,既是它的幸,又是它的“不幸”,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我看到许多关于它的评论,有捧有骂的,有乐有愁的,说实话,我真的没有想到一部青春励志的儿童片可以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所以即使是苛刻的、甚至不理性的评论,我都心存感激。 不太想过多地谈这部几十位明星参演的电影的艰难拍摄过程,电影工作从来都是台前风光背后心酸。但是,对于中国儿童电影,我还有许多话讲。人们常常批评中国儿童电影、动画片说教意味太重,缺乏天真的想象力。大家可能不知道,《寻找成龙》就曾经删掉许多教育意味浓重的台词,当然还做得不够,否则网络上就不会有那么多90 后的孩子表示“不屑”了。作为父亲,我特别理解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对说教的反感,可以说,《寻找成龙》成功在60后、70后、80后甚至00后,失败在90 后。如何改变中国儿童电影生硬的面孔,我想这不仅需要几代电影人冲破思想的禁锢,大胆实践,也需要几代观众转变观念,给予我们充分的创作的自由。 中国儿童片的艰难还在于融资。事实上,国家在这方面已经给予充分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毕竟这样的资金是有限的。与好莱坞儿童大片、动画大片动辄上亿的制作费相比,中国儿童电影显得有些“渺小”,《寻找成龙》的投资都算“大制作”了,说起来真让人心酸;投资商一听儿童电影,往往会掉头走人。 缺少充足的资金来源和规范的资本运作成为制约中国儿童电影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它的创作、技术、营销全过程。这是为什么我坚持全明星阵容打造《寻找成龙》,为什么大张旗鼓为一部儿童片举办盛大的首映礼的原因。我们需要给投资者一个理由、一些信心和充足的回报,才能保证儿童电影制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也需要巨大的勇气,承受想象不到的压力,如果《寻找成龙》票房失利,所有华丽的推广都将成为一个笑谈。事实证明,当初战战兢兢跨出去的一小步,有可能换来中国儿童电影的一大步。《寻找成龙》近千万的票房让更多投资商看到中国儿童电影市场的广阔,这也让我有机会在今年底新开拍一部儿童电影,而中影也将在今年连推多部儿童电影。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