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十月之前,毛澤東和蔣介石爭奪天下時,在蘇州也是有一場共產黨軍隊和國民黨軍隊的交戰的,當時以毛澤東等為首的共產黨軍隊還有一個口號,叫“消滅蔣匪幫,解放全中國”,當時蘇州有一場戰鬥是在楓橋鐵嶺關開打的。
楓橋鐵嶺關這個地方是能很快記住的,因為在這邊上有着中外文明的寒山寺,還有着一首唐朝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詩,在鐵嶺關一帶有國民黨部隊的幾百人守着,解放軍的一支部隊是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下旬的一天凌晨和守鐵嶺關的國民黨部隊交火的,雙方戰鬥了三、四個小時,結果守鐵嶺關的國民黨部隊被打敗,這支解放軍部隊就從楓橋寒山寺這地方進入了蘇州城。
當時的蘇州城除了留園、虎丘、拙政園等這些名勝古蹟外,多數的小街小巷還是很破舊的,街面狹窄,而且路面也不是鋪的水泥磚、方磚等,而是用雜七雜八的小磚砌起的路面,路面的兩邊是用的長條的花崗石,當時的老百姓或居民稱這種長條的花崗石叫“街沿石”,解放軍進蘇州城後,下面的一些事情就是我的父輩、祖父輩等年紀的人親眼看到的事:
大概在早上五、六點鐘的時候,有不少居民的都睡覺起來了,當他們開門之後一看到外面的場面時,哇——,一下子驚呆了!只看見解放軍橫七豎八的睡在街沿石上,這些睡在街沿石的解放軍聽到有居民開了門,便也三三兩兩的爬了起來,居民們看到解放軍當兵的人都很髒,衣服也穿得很破,於是就有幾個不怕事的居民和這些解放軍當兵的聊了起來,並聽到了一些打鐵嶺關的細節,這些事並不像後來共產黨所報道的那樣——國民黨部隊沒有抵抗,解放軍沒有傷亡等,而是恰恰相反,國民黨部隊是有抵抗的,被解放軍打敗後,解放軍也有三十幾個人傷亡,還有一樁事情也使居民們有着很深的影響,當時一位居民問一個解放軍當兵的,打仗時有沒有怕死的想法?這當兵的卻說為共產黨賣命不怕死。
通過當時的這件事也就說明了,毛澤東所用的攘外必先安內要比蔣介石所用的攘外必先安內要高明,而且主要的是在安內,這些安內的方法有,共產黨的一整套洗腦方式,使解放軍為共產黨賣命而打敗了國民黨的部隊,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對待老百姓的事上,規定了解放軍鐵一般的紀律,從而也使老百姓來支持解放軍和擁護共產黨的領導。
而蔣介石安內卻說很糟的,同樣說到部隊吧,蔣介石的部隊是有正規軍和雜牌軍之分的,正規軍待遇好於雜牌軍,而且部隊紀律也不嚴,可能也會去騷擾一下老百姓吧,多數的老百姓對當時的國民黨部隊不太信任,在爭奪天下時,這打仗自古至今都是要有老百姓或民眾支持的,得不到多數老百姓支持的蔣介石部隊,所以在和毛澤東爭奪天下時輸給了共產黨,古人的這個攘外必先安內的治國方針本身是不錯的,而蔣介石就是在使用方法和使用策略方面等用錯了!
然而到了一九四九年的十月一日之後,毛澤東等統治了整個大陸,共產黨就把攘外必先安內的這個治國方針或方法反了過來,叫作安內必須先攘外,這裡有一段鄭振鐸的話就是這樣說的,“中國的內亂全都是帝國主義者們在作祟,在暗地裡指揮着。所以要安內必須先攘外。”鄭振鐸這個人的身份,在共產黨統治中國大陸後,曾經擔任過文化部副部長的職務。
不過所謂的先攘外只是共產黨的一種吹噓、宣傳而已,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口號式的東西,如“打倒美帝國主義,解放全人類!”、“社會主義一定能戰勝資本主義,共產主義一定會在全世界實現!”、“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等。
而共產黨的安內,不是安撫老百姓的民心,只是一系列的、連續不停地給搞運動,如“鎮壓反革命運動”、“三反五反運動”、“四清運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上山下鄉運動”等。
直至習近平上台後仍然是運動式的執政方式,仍然是沿着共產黨最初執政時的衣缽,安內必須先攘外的這種模式,在對外方面喊着“強烈不滿、強烈抗議”等口號式的講話,而教訓一下來挑釁國家的實際行動卻一點都沒有,別說進行軍事打擊,哪怕經濟制裁也是可以的吧。
在對內方面,其中不少的理念、方法和毛澤東的一套治國方針基本相同,自己沒有一套獨特的、創新的治國方針和理念,只不過拾人牙慧而已,和江、胡前兩個掌盤子人也只是個半斤八兩的區別,在講話和作報告時,假、大、空的指導思想、理論、三代表等這些話總會脫口而出,而不具體講些在自己的任期內應當為老百姓做些什麽實事。
至於說到現在的所謂反腐、打虎、打蒼蠅等,已有不少黨喉舌們把這事稱作了“反腐打虎運動”,習近平所做的其它一切,把“運動”兩字放在這些事情後面也是非常適合的,如“規範網民言論運動”、“打擊網上造謠運動”、“打擊律師不依法執業運動”、“上網實名制運動”等,所以說習近平不會改變以往的那種維穩模式,再說習近平的最後一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