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優秀大學都有非常好的人文傳統,從來就不是分數第一的,教育注重多元化、注重人的各方面的潛能,以及學生關注社會和回報社會的熱情等等,而這些恰恰是華裔家庭最缺乏的,面試的時候一目了然。
所以華裔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什麼缺失、如何彌補。爭權益,至少在這件事情上肯定錯誤,對這方面我多少了解一點。
哈佛招生變革 被指變相歧視中國人
www.creaders.net | 2016-02-03 10:41:42 人民日報 | 5條評論 | 查看/發表評論
哈佛大學剛剛發布了招生錄取改革報告,這一報告觸及了在美華人的切身利益,引發了華人的憂慮和質疑。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稱,近日,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發布招生錄取改革報告,為美國大學的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議。報告中寫道:“大學招生應降低標準化考試的重要性,更加看重學生對他人和社會利益的關注”。
“扭轉趨勢”報告
該報告題為“扭轉趨勢”,哈佛大學想要扭轉的是當前年輕人過分關注個人成就的趨勢。報告提出,大學招生應弱化標準化考試分數等“硬指標”,重點考量社區服務、家庭貢獻等“軟指標”。
在報告出台的同時,《紐約時報》也發表了題為“檢討大學錄取制度”的文章。文章稱現行的大學錄取制度會導致學生陷入瘋狂競爭的狀態,同時它也忽略了很多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潛質。
哈佛的改革提議已得到美國85所一流大學的簽字認可。耶魯大學承諾會在申請材料中增設與公共利益相關的問題。麻省理工學院的招生負責人也表示,“現在大多數學生確實為標準化考試花費了過多精力”,“我們不想要那些一味追求名校的學生”。
但部分美國華人對此提議並不認同。有華人認為,該改革方向對華人進名校有負面影響,是變相的SCA5提案。
對華人變相歧視?
華人緣何質疑哈佛的改革提議呢?主要原因在於該提議再次觸動了在美華人的教育“歧視”之痛。經歷了“平權法案”、“加州SCA5提案”等衝擊的華人,唯恐大學再次出台對其不利的政策。
“華人乃至更廣泛的亞裔大都偏重考試,在非分數的社會活動上也局限在音樂等方面,所以部分華人容易對這一建議產生反彈。”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李斧分析說。
有兩個孩子的美國華人鍾明也表示,很多華人父母節衣縮食把錢投在孩子的教育上,但目前的狀況下,華人越來越難得到好的教育機會,更別提通過教育融入主流社會了。
對於哈佛提議改革的動機,有華人認為,目前美國知名大學的亞裔生錄取率較高,學生不夠“多元化”,這項“改革”意圖通過弱化學術硬指標,為招生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間。
但李斧認為,這項改革建議本身並不帶有歧視傾向。美國大學升學顧問周立偉也撰文指出,此次改革提議旨在對美國教育的功利化傾向進行修正,重塑美國的傳統美德。提議並非針對華人,但衝擊到華人也是難以避免的。
美國華人該何去何從?
“合理的知識考核當然應該堅持。”李斧認為,在美華人雖然重視教育,但在當前的教育改革中卻存在“策劃時置身事外,開始時簡單反對”的傾向。對於教育改革,華人應積極看待和主動參與,從源頭上捍衛自身權益。
此外,針對此次招生改革的方向,華人應該揚長“改”短,切實提高自身的“軟實力”,而不是一味地揚長避短。“與其在技術層面上去適應這些變革,還不如從內心和價值觀層面真正擁抱這些變革背後的精神”,周立偉說。
對於改革大勢下華人的未來,李斧的態度十分樂觀:“華人的適應性很強,政策變化下會很快跟進。隨着對下一代社會參與要求的增加,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華人從政或進入社會頂層。”
哈佛大學簡介
哈佛大學簡稱哈佛,坐落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這裡走出了8位美利堅合眾國總統,上百位諾貝爾獲得者曾在此工作、學習,其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
哈佛同時也是美國本土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其誕生於1636年,最早由馬薩諸塞州殖民地立法機關創建,初名新市民學院,是為了紀念在成立初期給予學院慷慨支持的約翰·哈佛牧師。學校於1639年3月更名為哈佛學院。1780年,哈佛學院正式改稱哈佛大學。
更多精彩點擊:<a href='http://www.creaders.net'>http://www.creaders.n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