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髮在古埃及就有,但是把它抬上歷史舞台的卻是皇權。在古希臘和古羅馬,頭髮是身份的象徵,當權者會滿頭髮辮。羅馬人甚至曾經打算讓議會通過“禿子法令”來禁止禿頂男子競選議員,禿頂的奴隸也只能賣到半價。
到了中世紀,國王留長髮,而將剃頭成了對付仇人或是罪犯的方式。顯然,法國人並沒丟棄這種傳統,啟蒙運動思想家狄德羅在他編纂的《百科全書》中寫道:“長發在古代高盧是榮耀和自由的象徵,王朝時期它是皇家血統的象徵,其他人根據等級次序依次剪短。”
法王路易十三或許是聽說了這一點,所以在年輕時就故意留長頭髮。可是年紀大了他開始禿頂,就不得不以假髮掩蓋,但另一種更生活化的說法是,據說在當時的法國,頭髮濃密被視為是雄性的象徵。堂堂的波旁王朝國王當然不想自己被人嘲笑,所以戴上了假髮,而且長及臀部,似乎是在顯示:看我頭髮的長度就知道我是多麼男人。此後,朝臣競相效仿,並隨後由法庭擴散到了官商紳士。
如果法王戴假髮是為了虛榮,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期的法國法官們佩戴假髮則多半是源於對宮廷風氣的追隨,象徵着生殺予奪大權的法官們,把法律的那種莊嚴和權力氣味都統統傳給了假髮。於是,在17、18世紀的歐洲,假髮變成了貴族氣派和特權階層的象徵。
太陽王(路易十四)當國的1655年,他一次就僱傭了48個假髮師傅為他製造假髮,這位熱愛舞蹈的國王讓假髮在貴族典範之外又具有了更多的藝術氣質。第二年,法國成立了假髮製造行會。假髮從此成了全法國的時尚,而且歐洲各國的法官也都戴起了假髮。
米拉波侯爵卻對假髮的流行並不看好,“巴黎現在滿大街都是爵爺了。星期天,一個穿着黑色絲綢服裝、戴着精緻假髮的男子來看我,搞得我低三下四地讚揚他,結果他說,他是我家鐵匠還是馬鞍匠的兒子!難道假髮是用來隨便戴着在街上跳舞的嗎?”假髮在低等級人群中的流行,讓貴族身份都難辨真假了,侯爵是不是覺得自己也貶值了?只需要一個小小的假髮就可以讓自己的階級地位看似提升,虛榮心滿足,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