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癌症冷凍療法第一人徐克成 |
送交者: 求真知 2014年06月01日18:32:01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
徐克成:與癌作戰,與癌共存 一名癌症醫生的布道之路2014-05-22 21:04:15 來源:南方周末
癌症冷凍療法的中國第一人徐克成,也是患癌八年的倖存者。他對待癌症的樂觀方式,接待患者的就診模式,正在影響着這一行業。 徐克成願意把“沒有治療價值”的病人接到自己的醫院診治。他為沙特阿拉伯一位11個月患兒成功切除了巨大腹部畸胎瘤,救治的理由卻不能再簡單了,“我看見他的眼睛很亮。” 徐克成反覆改變人們對癌症的一些錯誤認知,並希望人類最終能與它和平共處。他把這比喻為“與癌共存”,腫瘤其實是一種慢性病,帶癌生存是完全可行的。
徐克成抱着康復後的沙特阿拉伯女孩娜娜,三年前,她在復大醫院切除了腹腔巨大腫瘤。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供圖/圖) 凍死癌細胞“第一人”2014年5月17日上午,廣州復大腫瘤醫院(下稱復大醫院)一樓。一名49歲的菲律賓籍患者躺在手術台上。醫生正在觀察他的肺部成像,黑色陰影是腫瘤。儘管治療癌症的方法已逐漸多元,但人類對這片黑色陰影依然有許多未知。 “病灶有兩個。”梁冰醫生是這次手術的主刀。他要透過電腦監控,精確定位找到腫瘤,把灌入冷凍氬氣的穿刺刀,經皮穿刺到病灶點。 氬氣在刀尖急速膨脹,形成冰球,幾秒鐘內便可降至零下140℃。四根穿刺刀依次勻速緩慢地進入病灶,刀尖釋放冷氣形成冰球,將腫瘤完全包裹在內,核心區的癌症細胞會被完全凍死。之後,再利用氦氣迅速回溫。冷熱只局限在刀尖,不會在穿刺過程中對周邊細胞組織產生損傷。 他所進行的是國際上新興的一種腫瘤微創治療方法——氬氦刀冷凍療法。事實上,復大醫院已經為超過7000例患者做過冷凍手術,全國乃至全世界冷凍手術最多的病例都出自於此。 “這並不適用於所有癌症,但對肝癌、肺癌、前列腺、腎癌、胰腺癌效果很好。”在復大醫院副總院長牛立志博士看來,冷凍療法對病人的創傷可以忽略不計,是不能接受手術切除,放、化療又失敗的患者的最佳選擇。 這是一家頗為特別的醫院。作為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腫瘤專科)醫院,復大醫院以中晚期惡性腫瘤作為主要治療對象。70%以上的住院病人都是外國 人,來自東南亞、中東、西歐、北美等七十多個國家。對遠道而來的病人免費接機送機,準備好他們來到一個新城市甚至新國家將面臨的一切。有海外患者更是自發 建立網站,撰寫就醫經歷,口耳相傳。 這家醫院的靈魂人物是總院長徐克成,復大醫院創始人,也是國內冷凍手術主推者。見到他時,很難想象這是一位73歲的老人,走路如風,身板挺拔。在他身上的榮譽不勝枚舉:國際冷凍治療學會(ISC)主席、2012年中國衛生系統最高榮譽“白求恩獎章”獲得者…… 徐克成年過六旬創辦了復大醫院,並在罹患肝癌之後,寫出了世界第一部中英文腫瘤冷凍治療專著《腫瘤冷凍治療學》。而業界對他的評價,不至於此。 “雖然復大是一所私立醫院,但他們並不是以追求經濟利益為核心。徐克成在醫院管理上,能真正視病人為親人,可以稱得上是國內私立醫院管理者的楷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中山一院)國家重點學科普外科主任,肝膽外科汪謙教授評價道。 沒什麼興趣愛好,除了寫書“他沒什麼興趣愛好,除了寫書。”復大醫院國際事務部副主任陸天雨想了很久,說道,有時在飛機上一連幾個小時,別人都在休息,他在電腦上不停敲字。 辦公室的書架上,整整一層都是他的中英文著作。從醫50年,他發表的中英文論文496篇,出版學術專著9本,參編29本,共計發表成果980萬字。 搜索外文醫學最具權威的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旗下的數據庫PubMed,近年發表關於胰腺癌冷凍療法的論文,有很多是他和同事寫的。 成就也源自於這些努力。 1992年,他在《美國胃腸病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迄今仍被許多實驗室作為診斷肝癌的常規檢測方法。 2008年,徐克成和牛立志去日本出席34屆日本低溫醫學國際年會,在規定發言7分鐘結束時,警鈴並沒有正常響起,場內掌聲雷動,他又延時了5分鐘。最終,徐克成獲得了唯一的一枚金獎。“他高興得像個孩子,拿了10萬日元的獎金,但回國後就全部捐出去了。”牛立志說。 2009年,第15屆世界冷凍治療大會上,設了兩個專場,一是“世界優秀的冷凍治療中心: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美國Mayo Clinic”;二是“胰腺冷凍: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在國際學術大會上這樣的設計和安排,我從未見過,也沒有預先接到通知。”徐克成想都不敢想。 之後,他們獨創了治療模式。“作為一名醫生,我希望給患者提供最合適的‘智慧型’治療;作為一名癌症患者和倖存者,我希望醫生能為病人提供最合適,最少痛苦的治療。”徐克成說。 這得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的褒揚,“復大腫瘤醫院治療腫瘤具有獨創性,我從中受益甚多。” “直到現在,還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療法可以對癌症起作用。主流治療方法仍是以手術為主,冷凍療法較為小眾。”中山一院普外科主任醫師、美國外科學院院士石漢平是徐的朋友,經常互相切磋會診。 醫學界一致認可的是,如果早期發現和切除腫瘤,癌症治癒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早期發現難度極高——直徑不到一厘米的腫瘤不到人體的0.01%。“大多患者確診時,已經失去手術機會了。80%的癌症對化療不敏感,放療也是如此。”徐克成說。 沒人會想到當了一輩子腫瘤醫生的徐克成會患上癌症。2006年1月,他被查出膽管細胞性肝癌,文獻稱存活率只有3%。 儘管震驚,但他很快平靜下來,“我需要儘快治療。”復大醫院黨委書記吉琳記得,手術後15天,徐克成就從病床上爬起來為貧困患兒會診了。 徐克成的工作習慣一直沒變:每天早上按時查房,隨時接待病人,辦公室內間有張床,累了便休息片刻,晚餐也通常是醫院食堂里的一碗清水面,同行甚至會在半夜12點接到他的諮詢電話。 “我閒不住,一閒,就覺得生命縮短了。生病後的效率遠遠超過了病前,最重要的書都是生病後編的。”只爭朝夕的迫切,只有他自己明了。現在,他的各項指標已完全正常,看上去與常人無異。他的平和、達觀也深深影響整個醫院。 “我們就需要這樣的好人,所以留下他。”石漢平為他感到舒心。
2014年5月17日上午,梁冰醫生正在對一名菲律賓病人進行氬氦刀冷凍手術。 (南方周末記者 袁端端/圖) 治癌症,首先要治心病復大醫院的病人多半來自國外,也有在國內別的醫院認為是醫治無效,或者其他醫院不願接收的病人,往往是癌症晚期,失去了手術治療時機的病例。“有些 晚期病人我們無法收住入院,因為還有更多早期的病人更需要救治。” 汪謙解釋,對於已經晚期或者遠處擴散的癌症病例,是不適合外科手術的,而公立醫院的醫療容量十分有限,僅我們中山一院,每天的門診病人就達到16000 人,很多病例在等待床位住院。 徐克成願意把這些“沒有治療價值”的病人接到自己的醫院診治,利用多種綜合治療方法,先後救助了近300名貧困病人,減免治療費用近500萬元。他為沙特阿拉伯一位11個月患兒成功切除了巨大腹部畸胎瘤,救治的理由卻不能再簡單了,“我看見他的眼睛很亮。” “挑戰癌症必須有新思路,為什麼有些看似‘不治’的病人在復大醫院治療後,生存下來,就是堅持了創新治療。”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院士說。 徐克成對待病人的理念,其實是一個常識:以病人為中心。 來自丹麥的郭琳(Gurli)感觸頗深。2008年,她發現了自己患上胰腺癌。這種癌症,能手術的病人不超過5%。“丹麥醫生的判斷是,生命只有2-3個月。”她別無選擇地接受了化療,但終日活在惶恐和擔心之中。當在網絡上看到復大醫院的患者故事,便決定來中國。 “我的醫生覺得這是發瘋了。”郭琳回憶。丹麥政府有一法律:嚴重疾病如癌症患者,如果本國無法治療,可有第二選擇:到外國診治,費用由國家支付。這主要是到美英法德等發達國家,不包括中國。 然而,郭琳在復大醫院治療三個月後病情穩定,CT檢查肝內轉移病灶消失,胰腺病變縮小2/3。她回國後,丹麥最大日報和最大電視台都報道了郭琳在中國的治療經歷,稱這是“中國醫生的奇蹟”。當年,僅丹麥就有113名癌症患者來到復大就診。 “在丹麥,醫生只會心不在焉地聽你敘說病情,甚至沒有任何眼神交流”。郭琳認為,把病人當做一個完整的個體,而不只有身體裡的癌症,這是兩地最大的不同。 “他非常棒,能知道我們的感受,要知道,得病是我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她用並不標準的英文描述着徐克成。 徐克成也常說,一些病人不是因為患癌死的,而是被嚇死的。他的做法是:告訴病人真相。復大醫院會把制定治療方案、實施治療以及治療後怎麼辦都告訴病人。“這很重要,讓我對他很放心。”郭琳說。 汪謙也很認可徐的治院理念。在他看來,治病一方面是治療生理上的疾病,另一方是疏導病人心理。病人需要更多是心靈溝通。“如果溝通得好,醫患關係和 諧,醫療糾紛就會大大減少,但由於管理體制的缺陷導致大小醫院病人的分布極度不均,繁忙的醫療工作影響了醫患之間的解釋溝通,這恰恰是當前醫改需要改進的 問題。” “國內民營醫院的文化很少有借鑑意義,而這裡非常不同。”暨南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王華東說。 徐克成在建院之初就制定“高壓線”——如果醫務人員接受了病人的紅包或任何禮物,就必須承擔病人的全部醫藥費,還要接受處罰,嚴重的會被醫院除名。他也反感一些民營醫院漫天飛的虛假廣告,相信好醫院是口耳相傳的,不需要宣傳。 “制度、道德是最神聖的。一些違法道德制度的行為,已經成為見怪不怪的事,我們不去改變,看似人性化,其實毀了事業。”徐克成明白得很。 對牛立志來說,這裡能有真正的業務競爭。從廣州某家醫院離職前來的牛立志,覺得這“是一種解放”:醫生不用再去想醫療之外的複雜關係,工作能全身心的投入,競爭的平台也從國內發展到國外。 汪謙覺得,復大的優質醫療服務模式是國內醫療倡導的發展方向。近年我國出國看病者漸多,實際上我國的醫療技術和醫療設備絕不比國外差,出國看病者追 求和得到更多的是與醫療相關的優質服務。“我們中山一院每天的手術病人,比美國任何一家醫院都要多。我們醫生的業務水平也不會比國外差。但目前由於病人太 多,我們無法達到國外的那種總體服務水平。” “與癌共存”的常識做了一輩子醫生,徐克成一直在反覆改變人們對癌症的一些錯誤認知,並希望人類最終能與它和平共處。他把這比喻為——與癌共存(living with cancer)。他認為,腫瘤其實是一種慢性病,帶癌生存是完全可行的。這看似不可思議的提法,卻是整個復大醫院的診療核心。 與癌共存,這也是世界範圍內逐漸接受的觀點。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把原來作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義為可以治療、控制、甚至治癒的慢性病。 癌症其實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只是一種慢性病,目前雖然不可以治癒,但可以控制。只要採取恰當治療措施,包括飲食、鍛煉、戒煙、有節奏的作息和良好生 活習慣,這些患者可以和健康人一樣生活。 “很多癌症病人都有復發的可能,他們也無法徹底消除腫瘤。帶瘤生存的時間也可以很長,怎樣減少病人的痛苦,提高帶瘤者的生活質量是一項不宜忽視的問題。”汪謙教授說。 復大醫院長期住着一百多個中晚期腫瘤病人,而醫護人員共有450人,和公立醫院形成鮮明對比。作為總院長,徐克成每天例行查房時,喜歡對患者說:“follow me(跟隨我)。”他明白,來自醫生的鼓勵對病人非常重要。 台灣的一位乳腺癌病人就要出院了,徐克成特地送她,看她不放心,徐拍着她的肩膀說道:“你要開開心心,不要太憂愁,應該隨緣,什麼都要吃,什麼都不要吃得太多,要工作,生命不要看太重。” 病人頻頻點頭,短短幾句交流會極有力量。徐克成知道,病人相信他,因為他是一位老醫生,也因為同是一名癌症患者。 石漢平見過太多這樣的病人,他們抗拒正規治療,盲目忌口,偏食偏飲,一旦得病,就徹底放下一切,在家“養病”……而這些恰恰是造成病情延誤的緣由,事實上“癌症病人運動無所禁忌”。 為讓更多人了解癌症和防癌的知識,徐克成從2007年起,開始了國內外的“防病之旅”,走訪了國內46個曾在復大醫院治療過的病人,去到馬來西亞11個州,印尼的大部分地區,無償為這些病人或健康人義診或講座。 “我不會對他們說能治好他們的病,但我希望我的病人多活幾年,有質量地活着,不希望他們活在疼痛和惶恐中。”他很坦誠,治療癌癥結果是相對的,如果一個病人只能活半年,現在已經五年多了,就是巨大的成就。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3: | 徽人:戒煙 | |
2012: | 風娉:紅棗黃耆小湯圓 | |
2011: | 八字婚配,不得不信 (不合也不必擔心) | |
2011: | 治療關節炎、痴肥、糖尿病偏方大公開 | |
2010: | 中年人心理健康十二條標準 | |
2010: | 神醫張悟本 | |
2009: | 國外壟斷財閥陰謀消滅中醫的原因和現狀 | |
2009: | 王澄:答朋遠來,中醫師在美國不是醫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