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鹽的故事之井鹽傳奇
送交者: 清涼.爽膚 2014年09月23日22:57:49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鹽的故事之井鹽傳奇(訪談節目)
看視頻請鏈接http://online.kaiwind.com/ydgszjycq/201407/11/t20140711_1763203.shtml
文字實錄

導語:鹽乃百味之祖,缺,則食之無味。鹽的使用幾乎是無所不在的,它既可調和百味,也可獨領風韻,所以被稱為百味之王。其實食鹽對人和其他哺乳動物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生命代謝物質,作為最早的自然調味品,早於人類有文明之前就被利用了。古書上記載,約4500年前的黃帝時期,先民們就以海水煮鹽,竟有青、黃、白、黑、紫五種顏色。

鹽從哪裡來?

大海、湖泊、岩石里。中國陸地海岸線漫長,人們約在4500年前的黃帝時期的先民們就以海水煮鹽,湖鹽多來自內陸鹽湖地區,除青藏高原外,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鹽湖當屬今山西運城的鹽池。湖鹽的生產工藝與海鹽基本相同,大多採用曬制的方法。岩鹽又稱為鹽礦,實際上是地下深處的固體含鹽岩層。古代岩鹽的開採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開鑿巷道,將含鹽岩石采出。然後將岩石粉碎和溶解後提取鹽分。而自貢的鹽與之有所不同,從地下采鹵煎燒而成。

自貢:“自流井”+“貢井”

在自貢這塊土地上,先人們共開採了一萬三千多口鹽井,這些鹽井如以每口三百米井深計算,相當於打穿了四百座珠穆朗瑪峰;這塊土地上的先人們總共生產了一億多噸鹽,如果把這些鹽砌成兩米高、半米寬的牆,可以繞地球三圈多、繞赤道三圈多。

自貢這座城市的取名也與鹽井密不可分。唐代以前,位於自貢的大公井已頗有名氣,與當時的富義井同名齊輝,交相媲美。並據坊間傳說,大公井所產之鹽質量上乘,曾被作為禮品進獻皇帝,供宮廷食用,而成為了朝廷貢品,所以後來“公井”改名“貢井”,即有“朝貢”之意。1880年,由於貢井火少鹵多,運輸成本增高以後,加上後來因為在楊家沖、大墳堡(今大安地區)一帶發現了鹵含量豐富的鹽岩,貢井鹽滷便日漸衰落,到1925年也最終歇業絕跡,但該地區還有些許老井的天車至今依然聳立。

自流井位於自貢市自流井區釜溪河西岸火井沱一帶的鹽井群,因“井水自然流出,非人力鏨鑿所成”而得名。明末清初,該地鹽業發展迅速,至清代咸同年間(1851—1875)便進入鼎盛時期,鹽井達900餘眼,且氣鹵兼優,而“富庶甲於蜀中”,成為“川省精華之地”。“抗戰”期間,為順應軍用民需以及鹽場人士之籲請,四川省政府於1939年9月l日批准設立自貢市,取“自流井”和“貢井”兩鹽井合併之名。

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

如今自貢保留最為完好且仍在古法產鹽的一口鹽井便是蜚聲中外的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燊海井開鑿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鑿成,歷時13年,井深1001.42米。在人類歷史上燊海井是第一口突破千米大關的深井,是鑽井史上的里程碑。井鑿成後,每天噴出萬餘擔的黑鹵,日產天然氣8500多立方米,燒鹽鍋80多口,到1940年每天還自噴黑鹵10000多擔,天然氣4800到8000立方米。燊海井從建成到今天已經生產了一個半世紀。

同樣是鹽井,美國狄拉克地區當時號稱是世界鑽得最深的,但他們的一百二十多口鹽井均深度只有300多米。到1845年,他們有一口鹽井鑽到了585米。而我們是在1835年鑽到了1001.42米,所以我們的燊海井是世界上第一口超過了1000米的深井。

東方埃菲爾鐵塔——天車

天車是世界上最高的木質結構建築。鹽井鑽成後,需要提取滷水,架設井架,而天車就是“A字”形井架。天車主要由耐腐蝕的杉木綑紮而成,有主腿、有支杆、有倒掛,上面有滑輪叫天滾子,然後采滷的“大車”(絞盤車)把吸鹵筒吸上,將水平力轉為斜向力,並用垂直力把滷水提起來。在力學結構上,天車是非常科學的。另外,天車沒有地基,是平放在井口的,因為重力的作用,天車在上下用力的時候是不停抖動的,而天滾子始終以90度角垂直對準井口。自貢最高的天車達到113米,由1000多根杉木組成。單是固定杉木的木楔子,就有3萬多根。所以,天車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最高的木結構建築物。

在自貢,有一口鹽井就有一口天車。所以,天車在這片土地上成為了“鹽都”的一份記憶、“鹽都”的一個文化符號,是我們揮之不去的永恆記憶。

鹽的故事

1851年,中國近代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建立太平天國。清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建都南京,淮鹽不能上運湘鄂,清廷飭令川鹽濟楚,給川鹽以廣闊的兩湖市場,也給自貢鹽業的急劇發展帶來了契機。豐饒的資源、精湛的技術、廣闊的市場、高額的利潤,使自、貢井鹽業步入鼎盛時期,獨執四川井鹽業之牛耳。川鹽濟楚促進了自貢地區鹽業的繁榮,使這裡迅速發展成為了四川井鹽業的中心,被稱為鹽都,譽作“富庶甲於蜀中”的“四川省精華之地”。

1937年7月7日,抗戰爆發,沿海一帶相繼淪陷,海鹽生產備受破壞,運輸受阻。湖南、湖北等省海鹽銷區民苦淡食,迫需靠川鹽濟銷。作為四川鹽業中心的富榮鹽場,便承擔起了供應軍需民食的重任。為此國民政府財政部於1938年3月明令川鹽增產,並提出“增加產量首先從富榮兩場着手”,要求自貢鹽場年產食鹽增加300萬擔,比1937年的327萬擔將近翻一番。全年產鹽456萬餘擔,較1937年增產128萬餘擔,已占四川省各區總產額的50%以上,為全國的產鹽戰略中心。隨着抗戰的加劇,富榮東西兩場增產趕運更是如火如荼,其食鹽供應區域已達川、康、滇、黔、湘、鄂、陝各省,擔負起了這些地區達7000多萬人口軍需民食的重任。作為四川鹽產中心的自貢鹽區,在抗戰時期食鹽增產趕運中首當其衝,迎來了鹽業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代,即“二次川鹽濟楚”。鹽產量1937年為16.39萬噸,1938年即達到了22.84萬噸,1941年更增至26.32萬噸。戰前的自貢鹽產量在四川鹽產總數中的比重已下降至45%,到1939年即上升到54%。自貢鹽稅也急劇上升,其速度超過了鹽產量的增長。1938年自貢鹽稅比1937年增長了96%,鹽產量增長40%;1938年到1941年鹽稅增長7.5倍,而鹽產量只增長15%。抗戰期間,自貢鹽稅占川鹽稅收80%以上,馮玉祥稱之曰“以產鹽雄於西南,而貢獻於國家與地方者舉國驚甚宏偉”。

結語:雖然自貢鹽業最輝煌鼎盛的時期已經過去,傳統的製鹽工藝被先進的科學技術所取代,但由鹽衍生出來的文化卻傳承下來,正如制出的鹽,一直被人們沿用。自貢人始終相信,生活在遍地鹽井的家鄉,便有着最有滋有味的生活。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7類人一定要吃肉
2013: 乳房裡有硬塊怎樣才有癌變危險
2011: 簡單好吃的英式炸雞排
2010: 4個信號提醒你該更換內衣
2010: 十大除口臭去便秘敗火零食
2009: 紐約癌症化療中心巳應用中藥7年了!
2009: 中醫尚需努力:美國加州醫院首次引入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