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侃醫林 134:雜誌快餐 6—輸血是否傳染痴呆、顱內出血? |
送交者: 清衣江 2023年10月08日12:31:09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
1 輸血是否傳染痴呆、顱內出血? 1 輸血是否傳染痴呆、顱內出血? 這是一個流行病學調查。如果一個獻血的人以後發生自發性顱內出血,接受他/她的血液的人,是不是也會發生顱內出血。少見多怪,初看這個標題,我覺得是很奇怪的研究。 調查很簡單。查血庫記錄,檢查獻血和受血者顱內出血登記。在瑞典跟蹤了75萬人,丹麥跟蹤了32萬人。每個人平均跟蹤6年左右。結果: 瑞典的研究:一年內一次顱內出血發生率,接受無顱內出血血液者是1.28/1000,接受一次顱內出血血液者是1.55/1000 (統計無顯著性),接受多次顱內出血血液者是2.60/1000。丹麥的結果類似。多次顱內出血發生率很低,差別沒有顯著性。 不過,獻血者顱內出血發生率很低,特別是多次顱內出血者,瑞典是503/558032 = 0.9/1000,丹麥是249/210663 = 1.18/1000。用丹麥的數據計算,接受輸血者一年一次顱內出血發生率是 1.18/1000 x 2.96/1000 = 3.5/1,000,000。 受血者發生顱內出血的危險大概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這個結果讓我跌破眼鏡。顱內出血成了傳染病,成了HIV,乙肝丙肝的同類項。顱內出血者的血液里,究竟有什麼東西,引起受血者顱內出血? 這篇文章只是流行病學調查,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群友1:奇怪了,顱內出血應該是血壓血管因素,和血液成分也有關,而且是少量。不知道獻血後是否做血液處理,應該有消毒和低溫。大蛋白能夠遺留在去白紅細胞懸液中。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mong Blood Donors and Their Transfusion Recipients 文章說:Alzheimer 病,是澱粉樣蛋白沉澱在大腦,也沉澱在大腦血管壁,叫大腦澱粉樣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CAA)。把外源性β澱粉注入狨猴的大腦,可以引起澱粉樣血管病變。 我最初想,這並不奇怪。既然把澱粉蛋白注入大腦,當然要引起澱粉樣變,包括血管澱粉樣變。但是,注入大腦的澱粉樣蛋白並不多,為什麼引起廣泛的病變? 不僅如此,同樣的蛋白注入轉基因老鼠,老鼠內產生了人類澱粉樣蛋白的前體。這就是說,注入的蛋白,不是被動地沉澱在腦袋內什麼地方就完了,還在繁殖還在變化。 2015年有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注射了人垂體生長激素者,有的發生了大腦澱粉樣血管病,有的發生了阿爾茨海默病。還有的人,移植了死者的硬腦膜,幾十年後發生典型的澱粉樣蛋白血管病和顱內出血。 作者認為,禍根是Prion。Prion 是類似蛋白質,但是比蛋白質更小的顆粒。因為很小,現有的消毒措施都不能把它滅掉。進入體內,腦內,可以複製,然後取代正常的Prion,引起老年痴呆、瘋牛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和顱內出血或者更多。 以前知道Prion 可以通過腦組織傳遞。現在連腦組織提取的生長激素也可能傳遞,甚至輸血都可以傳遞。沒有什麼消毒措施可以防止這種傳遞。可怕。國內那些拔苗助長,給兒女注射生長激素的父母,讀讀這篇文章。要讓小孩長高,最好是採用物理療法,爹媽一個抱頭,一個抱腳,使勁往兩邊扯。 2 癌症篩查是否有用? 這是一篇綜述,meta-analysis, 今年8月份發表。研究癌症篩查究竟有沒有用,是不是降低死亡率。這篇綜述選擇的都是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總共涉及人數211萬。這些癌症篩查包括PSA(前列腺特應抗原)、結腸鏡、乙狀結腸鏡、大便隱血和乳房X關檢查。 所有這些篩查,只有乙狀結腸鏡勉強有點作用。其它篩查都沒用。這個我就搞不清楚了。結腸鏡比乙狀結腸檢查的腸道更多,而且包括了乙狀結腸。為什麼乙狀結腸鏡有用,結腸鏡反而沒用? 表一的總結。這些篩查,既不能降低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率,也不能降低癌症死亡率。如最流行的乳腺X檢查:每年乳腺癌死亡率,不篩查者是0.039%,篩查者是0.038%。每年所有原因死亡率,不篩查者是0.65%, 篩查者也是 0.65%。結腸鏡:每年結腸癌死亡率,不篩查者是0.031%,篩查者是0.028%。每年所有原因死亡率,不篩查者是1.1%, 篩查者也是 1.1%。韓國韓流甲狀腺癌,是國家級篩查癌症的失敗例子,難道所有的篩查都是韓流? 讀了這篇文章,我首先想到,以前推薦篩查,都是有證據的。美國最保守的醫療組織USPSTF(美國預防服務小組)也推薦了幾個篩查: 乳房X檢查,腸鏡。USPSTF 今年5月份更新的乳腺癌篩查指南,把篩查的開始年齡推前到40歲。如果現在這篇文章證據充分,那麼以前支持篩查的證據是不是不夠科學?那麼多專家,專家委員會是怎麼研究證據的? 沒有時間把以前那些支持的證據仔細研究。可能仔細研究也研究不出名堂。 NEJM 9月21日一篇文章評論USPSTF 將乳腺癌篩查年齡提前到40歲證據來源和利弊。 作者認為: 1. 已有的隨機臨床實驗,顯示沒有顯著效果。2 USPSTF 的指南不是根據臨床實驗,而是根據統計模型。模型是否可靠精確,取決於輸入的數據和假設。模型得出的風險降低結果,超過了臨床實驗結果。3. 相對風險降低可能產生誤導。篩查40歲女性,可以把10年乳腺死亡率從0.3%降低到0.2%。10年絕對風險降低了0.1%,相對風險卻降低了50%。4。 沒有估計潛在的危害,如心理壓力、恐懼和過度治療的傷害。 這篇癌症篩查文章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推翻了美國加拿大西方國家多年的行醫實踐。但是主要的媒體都沒有報道這篇文章。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都沒有報道。幾年前NEJM 發表了一篇文章,發現阿司匹林對正常人來說,沒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左右。文章在媒體引起一陣不大不小的轟動。兩篇文章的不同待遇讓我糊塗。 美國每年用於篩查癌症的錢是600個億美元作用。 這些錢都打水漂了?媒體不報道,是不是不想傷了既得利益者,包括我這樣的人? 3 心衰加房顫射頻治療效果如何? NEJM 一篇文章,研究心衰病人加房顫,射頻消融治療房顫,是不是比單純用藥治療好? 大部分病人房顫的治療,傳統是控制心率加抗凝劑防止中風,不需要將房顫轉為竇性節律。因為心臟射血,主要靠心室。心房收縮,只貢獻了15% 的心輸出量。失去這15%,關係不大。不過,也有人說 15% 是誤導。心房的功能,在於通過擴張,保持靜脈血液不斷回流。失去心房功能,心輸出量會減少75%。 作者沒有列出實驗證據,心房對心輸出量75%的貢獻大了一點。貢獻真是這麼大,每個房顫病人都有嚴重心衰。大部分房顫病人並非如此。 只取15% 的理論。如果心室功能正常,沒有心衰,失去心房動力,也許關係不大。但是心衰,心室射血功能弱。心房對心輸出量的貢獻,就不止15%。能夠恢復這15%或更多的貢獻,可能增加心輸出量,改善心臟功能。 結果:與藥物治療比較,射頻消融降低所有病因引起的死亡率,但主要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兩年心血管死亡率,藥物組是19%,射頻組是6%。還降低使用人工心臟,心臟移植的機率。 根據這個試驗,可以說所有心衰加房顫的病人,都應該作射頻消融術。這裡的心血管醫生,並不熱衷作射頻消融,也許是太麻煩。掙的錢不值得付出的勞力。他們熱衷作食道心臟超聲波電擊復律(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ic cardioversion TEE CV)。95%的病人都不需要TEE CV, 而且幾天十幾天又回到房顫。也許後者輕鬆,掙錢容易。沒有指征沒關係,只要保險公司不拒絕出錢。沒有效也沒關係,幾天后房顫復發,正好又賺一筆。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2: | 【Costco 購物 10 月 2】新品 + 好吃 + | |
2022: | 懂得別人的心,你才能懂得自己的心 | |
2021: | 哪些人適合練習瑜伽,瑜伽公司培訓課怎 | |
2021: | 買廚房水龍頭設計應該需要注意哪幾個細 | |
2020: | 若云:新冠(COVI --- 19)疫期日記 | |
2020: | 恭迎南無燃燈古佛聖誕日—點亮心燈 無 | |
2019: | 月經紊亂是更年期症狀嗎 | |
2019: | 每天10000步能養生?日本商家的營銷騙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