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藥物,食物和保健品隨談
送交者: 曾華 2024年04月10日13:47:30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藥物,食物和保健品隨談

曾華 寫於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六日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關於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與生活方式改變的文章,其中談到了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的問題,文章中提到他汀類藥物可以出現骨骼肌肌病,肌痛,橫紋肌溶解症及肝酶增高。讓我想起十多年前因為血脂超標醫生讓我服用他汀類藥物的痛苦經歷,我在以往的一些文章里專門講過,全身酸痛難忍,當時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果服用這個藥物讓我這麼難受,生不如死,我寧願不服藥,等到老了以後該死就死,至少我現在每天還能享受生活,於是乎我果斷地停了藥。

後來另一位心血管專科醫生還想說服我服藥,並且給我換了一種新一代的他汀類藥物,結果副反應仍然很大。

我經常在想,是我的體質有問題,還是藥物本身也有問題?為什麼服什麼藥我的副作用都比一般人大呢?比如以前服用抗生素,尤其是紅黴素,我的胃腸反應大得嚇死人,可以用翻腸倒肚來形容,不僅人難受,完全沒有胃口,還吃啥吐啥,一個多星期下來,藥是堅持一個療程服完了,人卻瘦了一大半,本來就體質瘦弱,這下真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全身無力,臉色蒼白。

況且那個時候又不知道什麼是益生菌,更不知道補充益生菌,特別是在口服抗生素的情況下,無差別地大開殺戒,殺死致病菌的同時,腸道里的益生菌也被誤殺了,這樣恢復起來非常艱難。

當然,所有的西藥都是明確標註了各種各樣的副作用,發不發生在你的身上,有多嚴重,沒有人知道,有點兒靠碰運氣的感覺。我就是那個倒霉蛋兒。

所以每吃一種西藥(包括避孕藥,無論口服的還是每個月打一針的,我的副反應都很嚴重,不得不停用)"我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一方面是我從小體質虛弱,自身代謝功能及修復能力差,對各種化學物質既敏感又不能耐受,如紫外線照射,記得我在華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當醫生的時候,我們科室有一個房間裝置了紫外燈,用於治療如銀屑病患者的皮損,叫做光療。每次我去開或關紫外燈的時候,雖然是很短暫的時間,我都有噁心不適的感覺,後來在國外的大學實驗室做科研,用紫外線照射消毒殺菌的時候,我也有同樣的不適感。

除了紫外線,我對許多化學物質也是非常敏感,聞到清潔人員在病房,醫院過道,廁所甚至是廚房噴上或塗抹清潔劑的時候,還有涮油漆之類的事情,我也會有說不出的頭暈頭痛噁心難受,我就會馬上離開這種場所。除了嗅覺以外,我的味覺也比較靈敏,嘗到什麼不好吃的味道或怪味我就立刻不吃了,或馬上去吐掉。

就是因為我的這種敏感體質,生活中我是儘量避免接觸或使用化學物質,藥物也是,能夠不吃儘量不吃或少吃少用。或許如此反而救了我,讓我在後來學習應用美國功能醫學(又叫生活方式醫學)的時候能夠有效改善身體狀況,用一句白話來說就是幸好我“中毒“還不深。

不像有的人,忍得,耐受得住,什麼都無所謂,無形中增大了許多被外界環境傷害的幾率,還渾然不知。

反過來說食物,雖然加工食物由於含有多種添加劑,防腐劑,增味增香增色劑等化學成份,對身體也很不好,但是你可以做出選擇,可以不吃呀!

不像藥物,你不幸得了這種或那種病,醫生就得給你開治療這種疾病的藥,凡是藥物都是化學物質,是藥三分毒,而且治療每種疾病藥物的種類並不多,由你選擇的餘地並不大。

有句話我特別喜歡,大意是說“沒有病的時候藥物沒有用,生病的時候藥物管不了用,最好的辦法是把食物當成藥物,而不是把藥物當成食物!“

生活中的確有人,平時不注重健康的飲食習慣,生了病只有大把大把地吃藥,藥物的副作用又大又嚴重,把胃腸吃壞了,把肝腎功能損傷了,藥套藥,一個藥物的副作用用另一個藥去對付,藥越吃越多,身體越整越垮,不吃藥心裡又害怕,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兩個字,悲哀!

除了避免加工食品以外,新鮮的蔬菜水果儘量多吃,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殘留的化肥農藥。如果有機會,儘量選擇有機蔬菜水果和有機肉類食物。

減少在外面吃飯的機會,因為餐館裡的食物你沒法控制,原材料是否新鮮,有機食物基本上想都不要想,廚師用油不可能是優質的油,各種佐料也無法考證來源和質量,反正服務員揣出來啥你吃啥,既然你要去吃就享受吧,閉上眼睛,別多想,這也是你的選擇噻。

在家吃東西,自己購買原材料,怎麼說也放心很多,如果用點兒心學習了解一下大多數蔬菜的營養價值和合理的做法,最大程度保持營養成分,不被破壞,掌握幾個做出又能好吃好看的烹飪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全家人的營養及健康,這是一家之主的責任,因為全家老老少少身體健康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你給他們提供了什麼,你買什麼他們吃什麼,你做什麼他們吃什麼。

健康的飲食習慣自然包括了保健食品,如何選擇,如何鑑別,有必要下點兒功夫,你不在意誰會幫你在意呢?

至於保健品,先把一家人的每日三餐的食物搞清楚,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吃多少,怎麼吃,營養是否搭配均衡,這些基本的問題都整不明白,難道你還會把保健品搞明白?我不太相信。

雖然保健品不是藥物,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隱患的東西。保健品與藥品的差別在於藥品是一種或多種化學物質加工合成的,大多數有專利的產品或技術,由每個國家的藥物管理局監督管理,在美國叫F D A,藥品是由F D A批準的,由製藥公司生產的產品,一般來說是需要有執照的醫生開處方,在藥房購買,並且是在有執照的藥劑師指導下服用,因為藥物大多有副作用,而且有的副作用還會很大,所以需要特別注意,隨時可能與給你開藥的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聯繫。

而保健品是天然物質或這些物質的提取物,物質本身不可以申請專利(除了個別提取或製劑製作技術可以申請專利以外),不是化學合成的東西,一般不需要藥檢部門監管,也就是說生產的門坎很低,這也造成了嚴重的質量保證質量管理和安全性的問題。

雖然生產的𠂆家是受政府部門的監督和審批,主要還是在生產廠家的衛生環境上的管理,而每個產品的原材料來源,成品里主要成份的含量是否與說明書一致,添加劑賦形劑的種類及含量對有效成分的影響,這些問題都是一個誠信問題,沒有一個嚴格的標準。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保健品任何商店都可以買到,不用醫生處方,也沒有藥劑師幫你把關。在美國一般的藥房,超市裡,網上都有賣的。

在美國有一個叫做

Consumerlab.com的非營利組織,作為第三方保健品檢驗機構對廣大消費者及保健品生產廠家進行定期抽查檢測並公布數據,消費者一年出幾十美元的年費可以隨時進入這個網站查看相關信息,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你選擇那些產品質量比較好,哪些生產廠家比較靠譜。

FDA 可以對一些保健品的個別有效成分進行驗證批准,或是對一些保健品生產廠商給予驗證,但具體的每個保健品產品並不會得到FDA的審批認可,這一點兒與藥品不一樣。

另外就是功能醫學業界內的醫生們喜歡一些Nutraceutical company的保健品,有幾家這類公司生產的部分保健品是醫生級別(physician grade )產品,如Ortho Molecular Products, Douglas Labs, Klaire Labs等,這些𠂆家的產品質量管理比較嚴格,有強大的科技人員和醫療人才把關,信譽度好,當然價格也相對比較貴一些。關鍵是有些產品的有效成分含量明顯高於一般市面上的同類產品,對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所以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根據臨床表現做相應的實驗室檢查並對用量進行調整等等。

這類醫生級別的保健品一般都是只能從醫生診所購買,因為其有效成分含量比較高。而普通市面上的保健品不能標註有治療效果,因為它們大多數成分的含量不能超過RDAs/Recommended Daily Allowances:RDAs 推薦的每日攝入量。RDAs是各國營養學會按照營養研究進展和本國人民的膳食狀況制定的營養素合理供應標準。因此大部分這些產品就是像我們做菜的時候表面撒點兒胡椒粉,花椒粉,辣椒粉,樣樣俱全劑量很少,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服了以後,沒什麼效果,前後差別不大,可有可無的感覺。

問題的關鍵在於每個人的代謝能力不一樣,身體狀態不一樣,營養狀況不一樣,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不一樣,是否在服用藥物治療不一樣,肝臟腎臟的負擔也不一樣,而大家又不得已只能買到市面上有的保健品,再加上對許多人來說,保健品是可吃可不吃的東西,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想起了吃一下,生病了估計多吃幾粒,身體好一點又忘了服用。

主要還是絕大多數人對保健品的認識不夠,不科學,道聽途說的情況比較多,今天聽說這個好,就買來吃,明天又聽說那個好,又買來吃,結果一大堆,為什麼要吃,吃哪種,吃多少,吃多久,什麼時候吃,哪些能混在一起吃,飯前還是飯後吃,或睡覺前吃,基本上都是稀里糊塗的。

這種情況下,許多人會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保健品好像沒有什麼效果,或者個別人有效果,是真是假分不清,或許就是心理作用吧。

一句話就是說,實實在在的食物均衡營養最重要,寧可不吃任何保健品,也不要一邊在吃保健品,另一邊又在垃圾食物吃一大堆,永遠追不上你生活中的壞節奏。

或更形象地比喻是寧願不吃好東西,也不要吃壞東西。建造一座樓需要漫長的時間和精力,摧毀一棟樓只要一瞬間!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青柳診所手記24
2023: 如何更換污水泵
2022: 猶太領袖抓住了行淫的婦人(二十二)
2022: 若云:怎樣預防殺人不見血的猝死 (下
2021: 亞特蘭大北部的拉尼爾湖Lake Lanier【
2021: 背上的媽媽
2020: 小院子裡的幸福
2019: “戰鬥”雞
2019: hiv 檢查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