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食物和保健品随谈 |
送交者: 曾华 2024年04月10日13:47:30 于 [健康生活] 发送悄悄话 |
药物,食物和保健品随谈 曾华 写于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六日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生活方式改变的文章,其中谈到了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的问题,文章中提到他汀类药物可以出现骨骼肌肌病,肌痛,横纹肌溶解症及肝酶增高。让我想起十多年前因为血脂超标医生让我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痛苦经历,我在以往的一些文章里专门讲过,全身酸痛难忍,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果服用这个药物让我这么难受,生不如死,我宁愿不服药,等到老了以后该死就死,至少我现在每天还能享受生活,于是乎我果断地停了药。 后来另一位心血管专科医生还想说服我服药,并且给我换了一种新一代的他汀类药物,结果副反应仍然很大。 我经常在想,是我的体质有问题,还是药物本身也有问题?为什么服什么药我的副作用都比一般人大呢?比如以前服用抗生素,尤其是红霉素,我的胃肠反应大得吓死人,可以用翻肠倒肚来形容,不仅人难受,完全没有胃口,还吃啥吐啥,一个多星期下来,药是坚持一个疗程服完了,人却瘦了一大半,本来就体质瘦弱,这下真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全身无力,脸色苍白。 况且那个时候又不知道什么是益生菌,更不知道补充益生菌,特别是在口服抗生素的情况下,无差别地大开杀戒,杀死致病菌的同时,肠道里的益生菌也被误杀了,这样恢复起来非常艰难。 当然,所有的西药都是明确标注了各种各样的副作用,发不发生在你的身上,有多严重,没有人知道,有点儿靠碰运气的感觉。我就是那个倒霉蛋儿。 所以每吃一种西药(包括避孕药,无论口服的还是每个月打一针的,我的副反应都很严重,不得不停用)"我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一方面是我从小体质虚弱,自身代谢功能及修复能力差,对各种化学物质既敏感又不能耐受,如紫外线照射,记得我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当医生的时候,我们科室有一个房间装置了紫外灯,用于治疗如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叫做光疗。每次我去开或关紫外灯的时候,虽然是很短暂的时间,我都有恶心不适的感觉,后来在国外的大学实验室做科研,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杀菌的时候,我也有同样的不适感。 除了紫外线,我对许多化学物质也是非常敏感,闻到清洁人员在病房,医院过道,厕所甚至是厨房喷上或涂抹清洁剂的时候,还有涮油漆之类的事情,我也会有说不出的头晕头痛恶心难受,我就会马上离开这种场所。除了嗅觉以外,我的味觉也比较灵敏,尝到什么不好吃的味道或怪味我就立刻不吃了,或马上去吐掉。 就是因为我的这种敏感体质,生活中我是尽量避免接触或使用化学物质,药物也是,能够不吃尽量不吃或少吃少用。或许如此反而救了我,让我在后来学习应用美国功能医学(又叫生活方式医学)的时候能够有效改善身体状况,用一句白话来说就是幸好我“中毒“还不深。 不像有的人,忍得,耐受得住,什么都无所谓,无形中增大了许多被外界环境伤害的几率,还浑然不知。 反过来说食物,虽然加工食物由于含有多种添加剂,防腐剂,增味增香增色剂等化学成份,对身体也很不好,但是你可以做出选择,可以不吃呀! 不像药物,你不幸得了这种或那种病,医生就得给你开治疗这种疾病的药,凡是药物都是化学物质,是药三分毒,而且治疗每种疾病药物的种类并不多,由你选择的余地并不大。 有句话我特别喜欢,大意是说“没有病的时候药物没有用,生病的时候药物管不了用,最好的办法是把食物当成药物,而不是把药物当成食物!“ 生活中的确有人,平时不注重健康的饮食习惯,生了病只有大把大把地吃药,药物的副作用又大又严重,把胃肠吃坏了,把肝肾功能损伤了,药套药,一个药物的副作用用另一个药去对付,药越吃越多,身体越整越垮,不吃药心里又害怕,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两个字,悲哀! 除了避免加工食品以外,新鲜的蔬菜水果尽量多吃,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残留的化肥农药。如果有机会,尽量选择有机蔬菜水果和有机肉类食物。 减少在外面吃饭的机会,因为餐馆里的食物你没法控制,原材料是否新鲜,有机食物基本上想都不要想,厨师用油不可能是优质的油,各种佐料也无法考证来源和质量,反正服务员揣出来啥你吃啥,既然你要去吃就享受吧,闭上眼睛,别多想,这也是你的选择噻。 在家吃东西,自己购买原材料,怎么说也放心很多,如果用点儿心学习了解一下大多数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合理的做法,最大程度保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掌握几个做出又能好吃好看的烹饪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全家人的营养及健康,这是一家之主的责任,因为全家老老少少身体健康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你给他们提供了什么,你买什么他们吃什么,你做什么他们吃什么。 健康的饮食习惯自然包括了保健食品,如何选择,如何鉴别,有必要下点儿功夫,你不在意谁会帮你在意呢? 至于保健品,先把一家人的每日三餐的食物搞清楚,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吃多少,怎么吃,营养是否搭配均衡,这些基本的问题都整不明白,难道你还会把保健品搞明白?我不太相信。 虽然保健品不是药物,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隐患的东西。保健品与药品的差别在于药品是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加工合成的,大多数有专利的产品或技术,由每个国家的药物管理局监督管理,在美国叫F D A,药品是由F D A批准的,由制药公司生产的产品,一般来说是需要有执照的医生开处方,在药房购买,并且是在有执照的药剂师指导下服用,因为药物大多有副作用,而且有的副作用还会很大,所以需要特别注意,随时可能与给你开药的家庭医生或专科医生联系。 而保健品是天然物质或这些物质的提取物,物质本身不可以申请专利(除了个别提取或制剂制作技术可以申请专利以外),不是化学合成的东西,一般不需要药检部门监管,也就是说生产的门坎很低,这也造成了严重的质量保证质量管理和安全性的问题。 虽然生产的𠂆家是受政府部门的监督和审批,主要还是在生产厂家的卫生环境上的管理,而每个产品的原材料来源,成品里主要成份的含量是否与说明书一致,添加剂赋形剂的种类及含量对有效成分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一个诚信问题,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的保健品任何商店都可以买到,不用医生处方,也没有药剂师帮你把关。在美国一般的药房,超市里,网上都有卖的。 在美国有一个叫做 Consumerlab.com的非营利组织,作为第三方保健品检验机构对广大消费者及保健品生产厂家进行定期抽查检测并公布数据,消费者一年出几十美元的年费可以随时进入这个网站查看相关信息,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选择那些产品质量比较好,哪些生产厂家比较靠谱。 FDA 可以对一些保健品的个别有效成分进行验证批准,或是对一些保健品生产厂商给予验证,但具体的每个保健品产品并不会得到FDA的审批认可,这一点儿与药品不一样。 另外就是功能医学业界内的医生们喜欢一些Nutraceutical company的保健品,有几家这类公司生产的部分保健品是医生级别(physician grade )产品,如Ortho Molecular Products, Douglas Labs, Klaire Labs等,这些𠂆家的产品质量管理比较严格,有强大的科技人员和医疗人才把关,信誉度好,当然价格也相对比较贵一些。关键是有些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一般市面上的同类产品,对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所以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根据临床表现做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并对用量进行调整等等。 这类医生级别的保健品一般都是只能从医生诊所购买,因为其有效成分含量比较高。而普通市面上的保健品不能标注有治疗效果,因为它们大多数成分的含量不能超过RDAs/Recommended Daily Allowances:RDAs 推荐的每日摄入量。RDAs是各国营养学会按照营养研究进展和本国人民的膳食状况制定的营养素合理供应标准。因此大部分这些产品就是像我们做菜的时候表面撒点儿胡椒粉,花椒粉,辣椒粉,样样俱全剂量很少,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服了以后,没什么效果,前后差别不大,可有可无的感觉。 问题的关键在于每个人的代谢能力不一样,身体状态不一样,营养状况不一样,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一样,是否在服用药物治疗不一样,肝脏肾脏的负担也不一样,而大家又不得已只能买到市面上有的保健品,再加上对许多人来说,保健品是可吃可不吃的东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了吃一下,生病了估计多吃几粒,身体好一点又忘了服用。 主要还是绝大多数人对保健品的认识不够,不科学,道听途说的情况比较多,今天听说这个好,就买来吃,明天又听说那个好,又买来吃,结果一大堆,为什么要吃,吃哪种,吃多少,吃多久,什么时候吃,哪些能混在一起吃,饭前还是饭后吃,或睡觉前吃,基本上都是稀里糊涂的。 这种情况下,许多人会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保健品好像没有什么效果,或者个别人有效果,是真是假分不清,或许就是心理作用吧。 一句话就是说,实实在在的食物均衡营养最重要,宁可不吃任何保健品,也不要一边在吃保健品,另一边又在垃圾食物吃一大堆,永远追不上你生活中的坏节奏。 或更形象地比喻是宁愿不吃好东西,也不要吃坏东西。建造一座楼需要漫长的时间和精力,摧毁一栋楼只要一瞬间!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3: | 青柳诊所手记24 | |
2023: | 如何更换污水泵 | |
2022: | 犹太领袖抓住了行淫的妇人(二十二) | |
2022: | 若云:怎样预防杀人不见血的猝死 (下 | |
2021: | 亚特兰大北部的拉尼尔湖Lake Lanier【 | |
2021: | 背上的妈妈 | |
2020: | 小院子里的幸福 | |
2019: | “战斗”鸡 | |
2019: | hiv 檢查檢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