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6
张贴郎同学的“1932年,美国人福尔曼从甘肃兰州前往宁夏银川沿途拍摄的照片”博文中提供了很好的历史照片和颇为用心的解说词。其中的几张照片就提供了已经消失了的北方制砖制瓦的传统工艺:
制陶 - 村口处,一名男子正在身边的砖头上揉搓粘土。面前摆放的是制作陶器的模具,可以通过双脚进行驱动。
|
作坊 - 一个男孩站在堆叠的陶器中间,手里拿着作为模具的木筒。这些类似花盆的东西不知作何用途。 |
制坯 - 距离制陶作坊不远的地方是一个砖瓦窑,一名蹲在阳光下的男子,正在往一个矩形的模具里填土。这是旧时手工制作土坯的一种方式。
|
脱坯 - 男子将泥土填实抹平后,利用重力让其与模具脱离,便成为一块土坯。土坯发挥着与青砖一样的作用,但是不如青砖垒砌的房屋结实美观。 |
这些解说词基本上不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过这最前面的两张照片都是传统制造瓦的,不是花盆和陶器。圆筒可以用线切成四片,用手一拍,就成四片,和土坯一起放在砖瓦窑里面烧三七二十一天,就成了红砖青瓦或青砖红瓦。风干后的砖坯和瓦坯要码在砖窑里。一般先把砖坯瓦坯一层一层的堆码,而且层与层之间、行与行之间都要留烟火道。最上面留一个井口大的烟口,周围用泥土封死。烧窑的时候。从上面的烟口定期浇水,叫洇窑,出来的产品就是青砖青瓦,如果不浇水洇窑或者洇窑不够,出来的产品就是红砖红瓦或花砖花瓦。说是陶器,也不完全错,是传统的建筑材料。
如果只是盖土坯房,就用不著这么精致,在胶泥地上用石磙一辗,用犁铧划线切块,做出来的土坯就又大又结实,一直到七八十年代,农村还都是这样完全用手工来做。
制瓦匠,也是老照片,摄于1925年。
|
拍瓦,也是拍摄于1925年的老照片 - 一般模具做出来的瓦坯都是四块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无底花盆一样的圆环,晾干后在瓦片连接的薄弱部用手轻轻一拍,就可以得到四片大小形状都一模一样的瓦坯。 |
除了制瓦匠,还有泥瓦匠,以前盖房子,泥瓦匠不同于一般的体力活,和木工一样,是比较受人尊敬的技术活,都被主家好吃好喝的供养着。上梁的时候,还要选择黄道吉日沐浴更衣,十分的讲究。
不过这都扯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