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則西的死提出一個問題,真的得癌怎麼辦?
有人說得癌就不要治了,這屬於飽漢不知餓漢飢,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癌症。癌症簡單說是身體裡有瘋長的腫瘤,而腫瘤是需要空間的。人體內部設計精密,每個器官的空間是有限的。腫瘤生長必然要擠壓其他器官的空間,產生疼痛和各種症狀。所以癌症不是只是感覺不舒服而已,後期癌症是相當痛苦的,不治療不太現實。
現在的抗癌治療雖然還遠沒有成功,但是對一些患者還是確實有效。這裡簡述一下抗癌藥的進展。
抗癌發展的第一階段是化療和放療,可以縮小和清除癌腫瘤。但是不能區別正常細胞和癌細胞,所以毒副作用相當大,復發率很高。現在發展熱點是局部給藥和精確定位。
癌症治療的第二個階段是基於對遺傳基因的認識。科學家發現了很多致癌基因(Oncogene)和腫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據此研發了一大批靶向藥物,比如赫賽汀(Herceptin)等。靶向藥物的優點是對癌細胞選擇性強,副作用小,但選擇性太強,癌細胞只要發生一點變異,靶向藥物就無效,也就是太容易發生抗藥性。
第三個階段就是激發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去消滅癌細胞。因為人體中隨時可能有健康細胞轉化成癌細胞,而人的免疫系統可以清理這些癌細胞,這是免疫系統的日程工作。魏則西做的就是一種免疫療法,目的是激發自身的免疫系統。這個理論是不錯,但是成功率非常低。原因是癌細胞有本事讓免疫系統停止攻擊。現在免疫療法真正的突破就在於讓癌細胞沒有能力制止免疫系統的攻擊。
免疫系統在發動大規模攻擊之前先要經過幾個檢查點,以防攻錯目標。癌細胞利用這個機制讓免疫系統通不過檢查點,科學家要做的是將這個檢查點去掉,釋放免疫系統的活力。第一個發現是一種名叫CTLA-4的蛋白質。第二個發現的是取名為PD-1 和PDL-1的蛋白質。由此開發出“檢查點阻斷”療法(Checkpoint Blockade)。
Pfizer將其中一個名為Tremelimumab的單克隆抗體進入臨床試驗,發現病人服藥後腫瘤體積變大,於是放棄。Bristol-Myers Squibb將另外一個名為Ipilimumab的CTLA-4抗體進行臨床試驗,病人的腫瘤體積同樣增加了,就在他們打算放棄這個藥的時候,一位黑色素瘤患者站出來阻止他們,他說雖然腫瘤變大了,可是我的感覺變好了,請不要停止。因為癌症病人的生活質量也是一個重要方面,所以醫生決定繼續試驗。兩個月之後病人再去拍片,發現腫瘤體積顯著縮小!原來治療初期腫瘤體積增大的原因是大量被激活的抗癌T細胞進入了腫瘤內部,病人的免疫系統開始工作了。這位病人在停藥後腫瘤繼續縮小。如今這位病人仍然活着,腫瘤也沒有復發的跡象。
2014年9月,美國FDA批准了Merck的PD-1抑製劑Pembrolizumab,用於治療晚期黑色素瘤。同年12月,批准了百時美施貴寶的Nivolumab(Opdivo)用於治療晚期黑色素瘤。
2015年,美國總統卡特被診斷患黑色素瘤,而且癌細胞已經轉移到了他的腦部,按照過去的經驗這幾乎判定了他的死刑,但醫生給他服用Keytruda一個療程後,卡特腦內的腫瘤消失了。
2015年FDA批准了Opdivo用於治療化療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同年10月,Keytruda也被批准用於類似的肺癌。現在,基於檢查點阻斷的腫瘤免疫治療藥物一共積累了超過5萬個病例,總有效率在30%左右。不少病人已經存活了超過10年,而且不依賴藥物維持。
所以,癌症治療還是有希望的,只是很多治療方法在中國還沒有,才讓很多不靠譜的治療方法有了市場。
從抗癌藥開發的過程可以看出,個人免疫力是抗癌的決定因素。米看到一個籃球隊員,只是有一些感冒症狀上醫院,結果發現癌症,當場就癱倒,三個月去世。原因就是自身免疫力崩潰。所以心態好也是抗癌的重要力量。
魏則西之死,很多人說百度不好,谷歌好。其實現在很多人要求百度做的,就是政府要求谷歌做而谷歌拒絕做的,即搜索引擎要審查和過濾信息,搜索引擎要為列出的信息負責。所以請注意,在過度指責谷歌的時候切莫成為當局的幫凶。實際上如果使用中文來搜索,百度和谷歌的差別不大,因為這些中文信息就在那裡。用英文或者葡萄牙文搜索,結果不一樣,因為信息來源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