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道化師
來源:知乎
坊間流行的各種偷器官謠言都是漏洞百出,器官移植從手術前的配型、檢查再到術後抗感染和抗排異反應,每個步驟都需要大量專業技術和設備,需要供者和受者共同配合,所謂的“偷”只不過就是一個“都市傳說”。
器官移植前需要經歷詳細的體檢,才能確保待移植器官的匹配和健康
移植器官不是一個簡單的替換零件的過程,受者和供者需要配型,以減少移植後的排異反應。受者的免疫系統,能對進入其體內的外來“非己”組織器官加以識別、控制、摧毀和消滅。這種生理免疫過程在器官移植上表現為排斥反應,會導致移植器官破壞和移植失敗。移植器官的細胞和其他細胞一樣,有二大類主要抗原:ABO血型和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它們決定了同種移植的排斥反應。ABO血型只有4種;但是HLA異常複雜,共148個抗原,其組合可超過200萬種。所以,除非同卵雙生子外,幾乎不可能找到HLA完全相同的供受者。因此,只能尋找儘可能的匹配者,而且移植後多少會發生排斥反應,必須進行長期的抗排異反應治療。而抗排異反應治療也是十分複雜的,直到1962年美國的J.E.默里第一次實施能夠長期存活的腎移植手術,因此他獲得了199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除了配型,確保捐獻者的器官健康也是一件大事。在2011年8月24日,台大醫院就曾發生過誤將艾滋感染者器官移植給病患的醫療事故。傳染疾病還只是一方面,被移植器官即使有慢性的輕微疾病也不能利用於移植,因為移植後要經歷排異反應,很有可能將疾病的隱患放大。所以器官移植前,供體一定要經歷十分複雜的體檢,而這很難在“不自願”的前提下進行。
整個器官移植的過程都需要專業技術和設備,在除醫院之外的地方難以進行
活體切除器官絕非易事,首先要做的準備就是全身麻醉,這需要麻醉設備、藥品和呼吸機、急救藥品等。而且移植器官一旦植入受者體內,必須立刻接通血管,以恢復輸送養料的血供,縫合血管不同於縫合一般組織的外科技術,而這種由A.卡雷爾創製出來完善的血管吻合操作方法沒有數年磨練是無法操作的。
另外,切取的離體缺血器官在常溫下少則幾分鐘,多則不超過1小時就會死亡,不能用於移植。而要在如此短促的時間內完成移植手術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通過降溫和持續灌流(美國人F.O.貝爾澤和G.M.科林斯分別創製)保持器官的活性,延長離體器官的存活時間,才可以安全地保存供移植用腎。但即使在理想狀態下由專業人士保存,器官的活性也很難超過24小時。